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研究

2020-01-17李修振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基地

李修振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院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相对其他的学科专业,还是比较狭窄的,就业压力偏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例如:许多毕业生都想成为一个有事业编制的体育教师,可是,这样的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相反,一些其他用人单位很想招聘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人才,但是毕业生很少选择这样的岗位,这也导致了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大量缺口。为缓解这种情况,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含金量”,使他们掌握扎实的体育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 就业基地建立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无法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期,从以往的就业经验分析,学生对于体育专业技能的掌控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许多学生的实践训练仅限于课堂内部同学之间的练习,缺乏与中小学学校的合作。这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没有行之有效地使毕业生融入教学实际环境中,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要想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其成为综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基地是重要的平台,建设就业基地可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体育专业人才。

2 就业基地类型

2.1 社校共建型

社校共建型是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及中小学的办学能力,通过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搭建一个为高等学校提供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训的平台。社校型的共建机制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高等学校负责主要的培养工作,由地方中小学学校及企业参与,共建“一条龙”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并完善各种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制定社校合作的法律文件,使社会有关企业和用人单位都能在约束条件下履行各自的职责。例如:与地方中小学签订一个定期的实习协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定期到中小学去义务上课,这样既可以锻炼毕业生的实际操作和教学能力,又能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分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

2.2 高校独建型

高校独建型是要求高等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建立有效的实践就业基地。高校体育院系的领导及教师必须从实际的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确定毕业生的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确定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方向,并确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毕业生的专业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另外,高等院校应根据毕业生的不同生源地设置一些特有的体育项目教学指导和能力培养课程,使他们在就业具有亮点,逐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增加学生的择业机会。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机制的意义

3.1 为学生提供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学生来说存在着一些劣势,就业面比较窄,用人单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基地的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社会功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学校与社会间建立一座融会贯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的高校体育文化作出贡献。高校建立就业基地共建平台,实现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就业信息互动联系平台,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加强自我就业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整合就业资源的有效途径。就业实践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应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收集更多、更广泛的就业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收存大量的招聘信息,并通过新的工作机会进一步建设就业培训基地,抓住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有效的形式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就业经历,实际参与现实的就业活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大学生应深刻理解实际就业的残酷性,了解职场精英的奋斗与沉浮,积累职场经验,提升社交能力。学校应获取更多的就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旦出现市场变革,也能有效应对社会需求。应及时加强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空间,这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2 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机制的实践证明,建设与完善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复合型的高技能体育人才,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社会就业压力,提升了高校体育专业的办学能力。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困境。

4 结语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地共建机制和管理还处在摸索和完善的阶段,需要实施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实践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业基地共建机制虽然不能立刻解决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但是随着高校就业基地共建机制的不断完善并发挥作用,必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的基地我的连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