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考研行为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2020-01-17邵刚崔滢戴芸

中国农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考研本科生比例

邵刚,崔滢,戴芸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文件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为农业高等院校,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高端人才储备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今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是高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1]。近年来考研学生比例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2017年全国本科毕业生795万人,中国考研网公布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为201万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5.28%,比2016年增长13.6%。2018年考研人数进一步增加为238万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调研农业类高校本科生的考研问题,分析考研学生群体特征、考研动机和影响因素,对于加强学生发展引导,培养高端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考研问题的研究较多,角度不一,从初期的“考研热”现象研究,到近年来对考研学生的动机研究、成败研究、不同类型研究生产出研究等,研究内容不断细化,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关注研究生从报考、招录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徐体高(2006年)等认为,考研热度的不断攀升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就业现实之一,提出正视和科学处理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郑军等从个体层面了解学生的考研动机,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选择考研更多是受生存压力影响后的理性选择[3];李国昌等以180名考研毕业生为被试,对考研成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考研目标明确、考研氛围融洽、学生个体综合素质高等是促成考研成功的主要原因[4];郭丛斌等对保研学生和考研学生入学后的研究产出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研究生阶段保研学生学业成绩明显高于考研学生,而在论文发表等成果产出方面考研学生高于保研学生,考研和保研学生毕业后的起薪无显著差异[5]。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2015届、2016届、2017届连续三届全体本科考研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近年来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考研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探寻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二、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前期访谈,编制调查问卷进行施测,调查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2015届、2016届、2017届连续三届本科考研毕业生,发放且回收有效问卷1169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716人,占61.25%,女生453人,占38.75%。

(一)考研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1.考研学生性别与生源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考研学生存在性别差异。受该校区男女生比例影响,男生考研比例略高于女生,但连续三年调研中,男生考研比例呈上升趋势,女生考研比例略有下降,已有研究亦显示,受性别观念改变和传统观念影响,男性选择考研的概率更大[6]。

不同生源学生考研情况略有差异。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学生考研意愿和考研比例高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6],本研究中,城市生源学生选择通过考研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比例也略高于农村生源学生。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注:2015年首次开展此项调研,2016年对调查问卷进行优化与调整,因此2016年、2017年统计数据与2015年略有差异,为最大化利用数据进行分析,部分分析指标会仅对2016年、2017年数据进行统计比较。

2.报考与录取情况比较

本科生考研比例和录取比例不断提升,但考取率增长不明显。从数据统计情况看出,近三年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升,特别是2017年考研学生人数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6.2%,较2015年提升10.6%。说明学生的考研意愿在逐步提升,录取比例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增长不明显,年均增长只有1至2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近三届毕业生报考比例及考取比例

3.报考院校情况分析

就报考学校而言,近三年来,学生报考院校更趋于理性、客观,报考211院校比例持续增加,连续三年分别为考研总人数的49.0%、50.4%和52.5%,报考985院校的比例有所下降,连续三年分别为考研总人数的45.5%、48.1%和42.5%,报考普通院校的比例一直较低,连续三年分别为考研总人数的5.5%、1.1%和3.3%(见表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985院校录取推免研究生比例不断上升,通过招考录取的学生名额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

表3 报考院校选择

4.同类院校考研情况比较

在各高校保研比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南京农业大学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相差较大,近4年来,均在5至10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见表4)。

表4 四所教育部直属农业高校本科生国内升学比例(全校数值,含保送)

(二)考研动因分析

1.考研动机分析

就考研动机而言,学生个人内部因素大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现实因素大于理想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考研动机分为六类:“就业压力”“提升自我”“专业兴趣”“父母建议”“群体效应”和“环境影响”,前三类动机来自于学生个人自我内部,后三类来自于外部。数据统计显示,排前三位的恰好就是来自于个人内部影响的动机。其中就业压力的影响最大,连续两年均有80%左右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是考研的主要原因,而且2017年较2016年还略有升高。其次是提升自我的需求,只有30%左右的考研学生是因为对专业的兴趣。可见在个人内部因素里,现实因素又大于理想因素的影响。排后三位的动机则来自于外部,顺序依次为“父母建议”“群体效应”和“环境影响”,这也与关系连接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越是亲密的关系和紧密的连接,对学生的考研动机影响越大(见表5)。

表5 考研动机

2.考研决策时间分析

就决策时间而言,八成以上的考研决定和七成以上的确定报考学校时间选择在三年级,其中考研决定时间更偏向于三年级上学期,2016届和2017届分别是43.8%和50.3%,均略高于同一届三年级下学期的40.7%和33.3%;而确定报考学校及专业时间偏向于三年级下学期,2016届和2017届分别是48.7% 和49.6%。

同时,数据统计显示,2017届毕业生的考研决定时间,不管是在一年级、二年级还是三年级上学期,均要高于同时段2016届毕业生,出现个人升学规划提前的趋势。在报考学校决定的比例方面,2017届毕业生在三年级上(29.7%)和三年级下(49.6%)的比例也略高于同时段2016届毕业生的23.7%和48.7%,这说明学生的提前规划和准备意识越来越充分。但是,一二年级学生做出考研和报考学校决定的比例始终维持在较低比例(见表6)。

表6 考研决策时间统计

(三)考研影响因素分析

1.考研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对考研成功学生成功原因进行分析。从三年的调研结果来看,考研学生认为考研成功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制定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伙伴也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

2015届毕业生对考研成功归因排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自控能力强”(52.5%)、“目标坚定”(50.7%)与“考研同学共同复习促进”(38.1%),“参加考研辅导班”(6.3%)排最后。

2016年、2017年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对问卷内容做了具体化修改,考研成功归因排序依次为“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制定了复习计划,系统性复习考试内容”“宿舍学习氛围好,或有学习伙伴”“本科期间学习基础好,复习不吃力”“运气好,恰好报考学校人数少等原因”“参加了考研辅导班”(见表7)。其中,靠自己坚持以及制定系统复习计划两个内因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都分别达到了80%以上和70%以上。另外,良好的学习氛围或者学习伙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4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点,一方面可以互相监督,提高复习效率,另外一方面,在复习遇到挫折或者陷入低潮时,可以互相鼓励,共同度过难关,这与后面的挫折与应对的分析相呼应。

表7 考研成功归因统计

2.考研失败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见表8),连续三年初试通过率在不断上升,分别是42.6%、47.9% 和48.3%,但也没有超过一半,因此初试仍然是横亘在大部分考研学生面前最大的难关。而在这其中,2016届和2017届考研学生专业课没有通过或者分数较低的分别达到了37.2%和38.7%,这主要是报考院校选择的原因,八成以上学生报考的都是外校,各校专业课选择区别较大,重点教授和考核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给考生复习准备带来一定难度。自2014年来,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组织数学教师统一开设了数学基础辅导班,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加强英语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研学生基础课的能力,缓解了基础课环节的学习压力。

表8 考研失败原因统计

3.挫折应对情况分析

根据统计,2016届、2017届学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最多遇到的困难是“复习战线长,感到疲累”(63.2%),其次是“数学、英语基础课复习较难”(51.1%)。

在遇到考验挫折时,80.5%的学生选择“自己克服”,45.7%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25.9%的学生选择“向家人倾诉”,仅不到10%的学生选择向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求助。这应引起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深思。

三、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续三届全体本科考研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对近年来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考研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考研意愿逐年增强,但录取率增长不明显

研究中2017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比例为36.2%,达到较高报考比例,学生的考研意愿在逐年增强,但录取率却无显著增长,考研成功率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保研政策调整,高层次院校积极争取保研学生并优先录取,在总体招生比例无显著变化的前提下,考取高层次院校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数学、英语等基础课依然是考生面临的难关,在本科阶段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是推进人才深造工作的基础。

(二)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但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决定考研的时间和报考确定学校的时间都有提前的趋势,2017届考研学生中,50%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做出了考研决定,比例远远高于2016届;但在考研动机方面,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大学生依然占非常大的比例。多数毕业生受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在个人发展定位时多倾向于由“生存压力”而做出“理性选择”,仅有少数大学生考研是出自对专业领域深入学习的需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3],“高学历高收入”“研究生更好就业”等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影响深刻,随之产生的“跟风考研”现象屡见不鲜[4]。近年来,考研保研制度的调整和改革,考研学生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是考研决策不断提前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清晰、具备内生动力的目标[5]。

(三)本科生考研压力增加,缺乏更多有效支持

考研人数的增长,就业压力的增加,对考研学生无疑是多重压力。大学生考研决策时间提前的,长时间备战备考是考研学生面临的首要难题。大学生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在遭遇挫败时往往缺乏必要的应对手段和渠道来缓解压力并得到支持。不少考生认为,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犹如参加一次新的高考,不同的是,这次“高考”主要靠自己的自主学习。因此,考研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再一次检验[3],如何引导大学生度过考研复习期是值得学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

(四)考研大学生对考研成功的归因分析更倾向于内归因

80%以上考研学生认为考研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5],考研学生对考研难度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坚定意志、全面计划和学习投入,是考研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研究表明学习氛围和学习伙伴也是影响考研成功的客观因素,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和学习氛围营造是学校层面做好考研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和实施考研服务和激励政策,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习场所、考研信息推送等服务,营造积极尚学的学习氛围,增强考研学生归属感,激发考研学生学习动力。

四、进一步提升高等农业院校考研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高等农业院校有责任承担起巩固青年大学生学农爱农的思想基础,加强农业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锻炼,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将考研升学作为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升途径,而不是目的。

应紧密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同时加强学生实际情况调研,提出符合国情、校情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思路,有效利用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个人发展方向[7]。应通过杰出校友讲座、科研成果展示等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兴农务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做好乡村振兴的青年动员工作。

(二)积极指导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把握有效时机

受就业环境和社会观念影响,本科生考研比例不断提高,城市生源大学生经济压力较少,考研意愿不断增强,然而,由于考研学生在报考院校选择上仍存在重视学校级别,轻专业选择的认知偏差,导致扎堆报考现象较为明显,考研成功率偏低。此外,大学生考研规划不断提前,大学生自我规划意识不断提高,要求高校生涯学涯规划教育开展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切实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个人发展目标,考研升学是大学生学涯规划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考研升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就业压力和进一步提升个体综合能力。首先,应加强大学生对个人能力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切实从自身实际和内在需求出发作出理性选择,而不盲目将考研作为就业的工具,偏离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充分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做出适合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再次,创新大学生生涯规划形式,“请进来,走出去”,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涯教育。最后,鼓励大学生在二三年级积极投入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对个体规划进行检验和调整,进而做出理性决策。

(三)分类指导,加强考研学生的复习过程指导和精神支持

调查研究发现,考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心理挫折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学生访谈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将心理因素定位为影响自己考研成功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

随着考研决策的不断提前,不少大学生在二三年级便进入考研备战状态,考研复习周期长,考研最关键的四年级上学期又是就业招聘的黄金时期,导致不少考研学生承受较大心理压力。

切实了解学生实际,可根据考生不同准备阶段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和帮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考研结果和考研准备过程之间的关系。如:三年级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处于考研准备初期,主要将基础课作为复习重点,根据情况给予基础课复习指导,引导大学生制定长期复习计划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四年级上学期是考生的攻坚阶段,经过长时间的考前准备,考试前期心理压力较大,考生临考放弃的现象较为常见,了解考前考生的心理状态,加强个体心理帮扶,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研究生考试结果。

(四)加强学风建设,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无论大学生升学还是就业,加强学风建设,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是必要的。

1.加强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教育

加强本科阶段包括英语、数学等在内的基础学科,以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本科教学应选用相关专业领域权威教材和前沿成果,挖掘专业教育资源,增强专业能力培养,使本科生培养水平紧跟国内国际一流大学培养水平。农业类人才培养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在教育模式上可实施“1+2+1”的教育模式,即一年级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提升大学生基本素养,二三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使大学生了解和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素养,结合课外专业实践,增强专业认识,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有效融合,提升农业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则以专业实习为主,以就业为方向的大学生可提前进入岗位实习,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为踏入社会做准备。

2.重视本科阶段专业科研和实践训练

加强本科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专业相关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营造浓厚的专业学术氛围。基于考研大学生考研决策不断提前,结合学科专业培养要求,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组织的专业科技训练、科研项目、专业实习实践及相关学科竞赛,进行专业意识培养,加强专业认知,增强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真正使考研大学生发展成为专业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和实践也为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可能。

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也是提升考研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高校中的考研热潮持续升温,考研大学生重理论应试轻专业实践的现象较为突出,将专业实践训练,如课外科技竞赛、SRT科研训练项目等适当提前至大学二年级,使考研大学生能尽早开展科研实践,边学边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考研本科生比例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我的考研故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人体比例知多少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组成比例三法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