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的叙事研究
——以S高校“微美曲辰”和“卓越农人”团队为例
2020-01-17叶长胜陈晶晶
叶长胜,陈晶晶
(1.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业资源,打造‘双创’升级版。”在这样的背景下,农科高校逐渐探索出具有农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与途径。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得益于如火如荼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活动的持续进行离不开创业团队的有力支撑,因而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探索不可忽视。基于此,本文对农科高校两个大学生创业团的成长过程进行剖析,以求探究出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长历程、影响因素等。
一、研究综述
创业教育是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与途径。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模式和途径进行了众多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如下:一是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结合”的中国人民大学模式,以“创业意识、知识培养与实践培养并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以“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基础”的上海交通大学模式是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的雏形。此后,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模式也日趋多样。有学者从不同的视域对其进行了划分,王万山等基于其典型性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模式、“科技园培养模式”和“创业学院模式”最具有代表性[1]。商慧以学生为本体阐述了创业教育的主体教育模式、个性教育模式、全面发展教育模式[2]。袁盎从学校类型角度出发,归纳到研究型大学以混合模式为主、地方本科大学以全校性模式为主、高职高专院校以聚焦模式为主[3]。此外,王占仁、何云峰、张雅婷等学者对创业教育模式多有论述,并提出“工作室”“云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导师+项目+团队”等新兴的创业教育模式。二是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一般聚焦于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四个层面,其中以高校为主体。在以高校为主体的创业教育途径探索中,逐渐形成以人才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师资培养、机构管理、文化环境建设、实训项目(平台)等为焦点的创业教育途径。王庚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中将诸多创业教育途径归纳为内涵式和外延式两个方面[4]。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在向多样性、创新性等方向发展,但缺乏对创业教育模式的背景、原则、特点以及构建机制的探究。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注重不同层面与主体,但过度聚焦于高校本身,囿于高校内部建设,缺乏灵活性。
二、研究方法
一是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非结构式访谈对S高校创业大学生进行采访,并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进行了全程录音。通过访谈了解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发展现状、团队类型等。
二是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研究者和参与者保持协商,并通过对研究对象生活的描述和解读,来理解研究对象行为和经验,发现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隐藏意义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团队创业故事为基础素材,选取S高校“微美曲辰”和“卓越农人”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以团队负责人和成员的访谈资料为叙事依据,从而对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与解读。
三、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过程分析
(一)“微美曲辰”创业团队成长过程分析
1.酝酿阶段
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底是“微美曲辰”创业团队的酝酿阶段。此时,创业团队的雏形已经出现,创业想法也已萌生。团队负责人A说:“前期,我和一位同学在学校农作站种植0.3亩西瓜,那时候小打小闹。”这表明创业团队酝酿期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个人种地,人员参与少;二是组团种地,人员不断加入。两者主要是种植主体的不同,即个体向集体的转变,成员在种植上随意性强。
2.创立阶段
2014年上半年,S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这是该群体实施创业想法、组建团队的有利机遇。创立阶段,团队情况极为纷杂,A说:“一个温室大棚1万多元,我拿不出这么多资金,于是和5位共同学一起筹资,才把团队创立起来。”这反映出了该创业团队成员是由大学室友、同学构成,6位团队始创成员基于劳作经验、创业想法凝聚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网状创业型团队[5]。此外,该阶段团队始创资金的筹集较为不易,A说:“我和室友投资了4000块钱,又向分团委老师借了3000块钱,当时学校领导把企业的温室大棚价格谈到了一半并且可以缓交。”从A对创立初期资金投入的描述中可知,始创资金为7000元,主要通过同学舍友的平均投资、院系老师的资金资助、创业园公司的降价三种渠道得以完成。确定成员与筹集资金后,该团队在大学生创业园区购置一个温室大棚,完成了农作站的群体种地向园区正规创业的转变,标志着“微美曲辰”创业团队创建成功。
3.分裂阶段
创立两年之久的“微美曲辰”团队本应日益壮大,却不幸陷入了“合久必分”的局面。2016年下半年,团队核心成员意见不一,创业团队面临分裂。A说:“第一批创建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走了,只剩我一个。”本次团队分裂予以“微美曲辰”团队重创,致使投入资金、创业队伍分散。对于发展良好的创业团队,为什么在四年后会分裂?A解释是:“毕业是最重要的原因,2015年毕业时还没挣到钱,大家各谋出路;另一个原因是团队内部矛盾,主要是成员工作分配不当。”团队分裂无法挽回,但原因分析有利于团队发展。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着内外双重矛盾,重点在于内部矛盾的激发。团队分裂原因与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微美曲辰创业团队分裂过程图
4.稳定阶段
2017年1月,A重新吸纳4名新成员组建团队,并以“微美曲辰”为名注册公司,标志着团队走入正轨。从一个专注于种植的团队发展成为一个专注于健康农业的公司,这一转变给创业团队带来诸多优势,A说:“注册公司后,成员增强了集体自豪感;再者,很多形式可以法律化,也有利于团队进行宣传。”这使创业者们的归属感提升,团队合法性得到认可。此外,公司成立后,团队内部的重要决策依然由A决定,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集聚型”团队。在分工合作上也逐步正规化,A说:“办公室负责公司管理,财务部门主要与银行进行对接商洽,技术部门主要在学校实验研究,销售部门还在筹划组建中。”这都表明团队正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在销售上,“微美曲辰”团队一改“批发+采摘+零售”的旧模式,采取微信订单、亲子体验活动、认养模式等多元化渠道来拓展市场。
(二)“卓越农人”创业团队的成长过程分析
1.萌芽期
创业团队成员在老师要求下到S高校农作站进行种植实践,学生们在实践中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坚定了创业的信心,进而形成了内部小团体(创业团队的雏形)。当这个小团体成员逐步稳定后,团队负责人E召集成员组队创业,团队“元老”C说:“大一,我与2个室友及B同学在学校农作站种0.3亩地,并坚持下来了。”2014年,4人的团队在农作站中组建成立,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团队的成员比较固定,流动性小,并且该阶段诸多事宜都由E决定,是一个“领头羊型团队”,即集聚型团队。该阶段,成员的加入具有随机性,主观能动性不强。
2.成长期
在农作站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期,创业团队已然形成。2014年“卓越农人”在大学生创业园买下温室大棚进行正规创业,意味着该团队进入了成长期。该阶段,团队注重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积累、销售渠道的拓展,但在团队发展方向上有了分歧,B说:“2015年,团队成员在重视种植技术还是重视销售服务的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分歧,这导致负责人E离开团队”。随后,团队成员同意B担任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创业。团队发展方向是主要进行销售市场的开拓。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创新 “订单式农业”“最后一公里”保姆式服务以及“高级小区靶向销售”等模式,使销售利润得以增加,并且在省会建立了S校农产品直营店,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推进了“新零售”概念的实践。
3.完善期
为了适应团队发展,“卓越农人”团队在2016年注册公司,创业团队工作进入正轨。该阶段,团队成员既着眼于种植技术的研究,也注重公司结构设置、团队分工安排等方面的完善。该团队着手完善内部工作是团队工作重心的转变,专注于公司内部机制的完善是保持团队各项工作运转、获取利润的基础。成立公司后,团队不再是随意群体,而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营利组织。完善期的创业团队是处于团队内外兼管的阶段,不断推动团队走向正轨,但存在机构不完善、长期发展目标不明等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
(三)两个创业团队成长过程比较分析
“微美曲辰”和“卓越农人”创业团队在成长中各自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各具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两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过程的比较
总而言之,两个创业团队成长过程的特征各有异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团队的演变过程不同。“微美曲辰”从统一到分裂再到重组,“卓越农人”则是主要负责人的更替。第二,团队类型转变方向不同。前者由“网状型”发展为“集聚型”,后者则从“集聚型”转变为“分散型”。第三,销售模式的发展不同。前者重视销售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后者重视从传统型销售向创新型销售的转变。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构成。两个创业团队成员都是S大学农科在校本科生、硕士生等,以男生为主,多数为农学和园艺学专业背景。二是成员关系。两个团队的成员关系相近,成员之间都是同学、室友,关系密切。
四、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创业成员与创业团队因素
1.创业成员的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创业者基于自身兴趣爱好等而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源泉。“微美曲辰”负责人A说:“在高中时,我就有创业意向。我特别向往惬意的田园生活,就在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祝军等(2017)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意向如同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只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发芽成长,进而推动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6]。在与团队负责人和创业成员的交谈中,得知他们具有较强的创业意向,认为创业成员强烈的创业意向是两个团队成功组建的源头。同时,它也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团队形成的内涵式因素,它促使大学生以独特的优势整合周边资源,组建团队一起去创业。
2.创业成员的“软实力”
创业者的“软实力”包括创业精神和心理资本等[7]。一方面,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实现创业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形成与发展之“魂”。在对创业团队的探析中发现创业精神有“领军人物”和“普通成员”精神两种类型。“领军人物”精神即“领头羊”精神,包括很强的担当意识、责任感以及无畏的勇气;能够急团队之所需,顾团队之所得。负责人B表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就是去担当,去负责”。团队负责人所展现的无畏勇气往往是创业团队成立之初的“燎原之火”。此外,“普通成员”精神包括脚踏实地、不怕苦累等。每种精神都是推动创业团队成功建立与运行的“一砖一瓦”。“三年之中,我没回家过春节,六年里没回家过中秋节。”“队友特别能干,就追在后面干。最后脚上、手上都是泡。”这是两个创业团队成员所说的只言片语,却是创业者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精神的真实写照。无论是 “领军人物”精神还是“普通成员”精神,都深深影响着创业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心理资本是针对于创业者个体而言的,它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中包括韧性等因子。“韧性”与“较真”有着诸多共同之处,指个体在面临困难时具有锲而不舍的心理倾向。A说:“尽管农业是普遍的,但我认为该较真时得较真,并且还要找这种敢于较真的同学加入团队,去搞楚问题,搞好技术。”A注重“较真”能力的培养是对“技术型”创业团队成长的合理定位与要求。
3.创业团队目标与理念
一方面,创业团队目标是一个创业团队努力的方向,影响着创业团队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团队目需要一致。负责人A说:“团队最忌讳的是不同目的人走在了一起;在选人上,我们会做更多要求,聘选真正适合团队的人。”经历过团队分裂的A对团队目标很重视,他认为组建团队、选人用人必须要保持创业目标一致,服从团队目标;其次,创业团队目标必须明确,明确的目标才能给团队成员带来希望,才能有效促进团队成长。成员D指出:“在团队规模上,我们目前定位在县和省会市区,将来打算在全省推广;在技术上应用上,要将温室种植技术推广到农村去,让农民掌握。”这为团队的发展定了调子,定了方向。另一方面,创业理念也是创业团队文化与信念的集中凝练,体现着一个创业团队的内涵与生命力。卓越农人团队在创立初期就确定了“用心创造优质生活”的创业理念,B解释:“团队从我开始,认为创业团队最终目的都是面向顾客,大家一直秉持它去做好产品。”综上,创业理念不仅是大企业一以贯之的,更是微型创业团队所确定与坚守的,具有高度与活力的创业目理念是创业团队形成与发展所必须的。
4.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主要以民主式与专制式两种管理方式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团队。民主式与专制式管理并非割裂的,而是在团队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化着,都对大学生创业团队产生重要影响。微美曲辰团队从初期的网状模式转换成为星状模式,这不仅是创业类型的变化,也伴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化,即从民主式管理发展成为专制式管理。A说:“成立公司以后,我在带领,最大股东也是我,所以事情就是我来安排。”而卓越农人团队始终以民主式管理为主,以成员协商的方式进行团队决策,这使创业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B强调:“大家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方法去管理公司,不能一人专断。”总之,民主管理与专制管理在创业团队的问题解决、决策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推进团队创业活动。
5.团队结构
任红婕(2016)认为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前期阶段,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不高[8],从微美曲辰和卓越农人两个创业团队成长过程看,在创业初期,两个团队的结构都偏向松散无序,这不利于团队的进步,也不利于经济利润的创造、技术的提高。在团队成长过程中,两个团队的结构与管理更加完善,日趋制度化、规范化。从创业团队对比看,微美曲辰团队在五年的发展中其管理结构更加制度化、规范化,A说,“创业之始,我比较注重团队结构的设置,喜欢用硬性规定来推动创业活动,鼓励成员工作”,这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管理经验以及知识匮乏等问题。然而,卓越农人团队由于其民主的管理方式,致使团队结构松散无序,没有明确的公司章程与制度条款,B说,“目前,我们团队还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管理结构没有进行调整,这是今后对内工作的重点”,这就制约了团队活动的有力开展。王年军(2012)曾总结到,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和内外部协调性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形成完善的运行结构,更好地推动创业活动[5]。
6.创业学习
创业学习是创业成员为了提升创业能力、获取资源等而进行的学习[9]。作为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高科学技术能力、总结种植经验与技巧、是推动农业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所访谈的两个创业团队不仅重视创业学习,还不断践行创业学习,这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包括实践学习、技术操作学习。A指出:“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习和书籍学习,另一方面继续培养现有成员,让他们学习更多农业知识。”卓越农人B也指出:“搞科学的人不仅要积累经验,还要打破常态,研究新东西。”团队的持续成长与更新离不开创业学习,它为创业活动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陈莉(2017)在调查大学生创业团队后强调:“学习不仅是个体成员的主动行为,也是成员之间、团队与环境之间互动的主要行为,此外学习行为还是影响团队结构等方面的关键因素。”[10]并且农科类创业团队偏重于技术学习,只有拥有过硬的种植技术、温室技术才能保证创业团队及公司的操作运转。
(二)学校因素
1.物质支持
任何创业行为都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行为也不能脱离物质支撑,其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学校给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物质支持主要包括前期的资金、创业设备、创业场域、技术研究室等,这是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最有价值的帮助。团队成员B提到:“学校给予温室大棚租金补贴,重新翻修温室大棚,建设园区宿舍、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此外,A说“团委老师给我们初始资金支持,校团委老师也争取资金帮助我们。这既是给我们资金支持,也是莫大鼓舞。”由此可知,学校的资金帮助及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创业设备提供与养护都在极力影响着创业团队的成长,也进一步说明物质支持具有多样性、途径多元化。
2.创业机构
创业机构是组织、指导创业团队有效开展创业活动的载体,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长助力。S高校高度重视创业机构的设置,A说:“近年来,学校重视创业机构的建设,2014年创立了创业学院,也对学校的创业机构进行过整合。现在形成了以创业学院为主,以团委系统中创业组织为辅的创业机构。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很多便利”由此可知,S农科高校形成了院校两级联动的创业机构。学校的官网中有创业学院的网络界面,并且创业学院主要设置了四个子机构,包括办公室、教学科、项目管理科和创业精英班,院团委主要有“创业之路(农学院)”等类似机构,其部门完善,层级分明,具有良好的运行操作机制。以上创业机构的设置整合了学校的创业政策、师资、硬件设施等资源从而对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
3.创业课程
创业课程是当下创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重要因素,房欲飞(2004)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等,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进而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业人才”[11]。创业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大学生创业者实力的培养。D说:“我校的创业课程设计比较合理,理论与实践课程都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S高校创业课程主要由理论与实践课程构成,理论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创业基础”“企业财务管理”等,实践课程包括“企业创办”“企业实践”等。以上课程一方面对参与成员的创业知识、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产生有利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成员能力的提升而间接推动创业团队的成长。
4.创业指导
创业指导实质上是拥有丰富知识与经验的人对团队现存问题、发展方向、目标设定等方面予以有效的指点,从而保证团队创业的效用。微美曲辰和卓越农人团队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创业指导,主要包括学校的老师。B说:“在创业初期,学校领导经常让资深的教授、老师给予我们技术指导,解决我们在种植技术上的困难;农学的老师也经常和我们探讨现代农业如何发展,怎么走的问题,在团队的发展方向上予以正确的指导,使我们受益良多。”由此可知,学校给予创业团队的指导主要是团队发展方向与种植技术指导两方面,方向的指导使团队发展科学化,技术的指导使团队更具竞争力与创新力,也体现出创业团队“建起来—扶起来—强起来”的成长主线。
(三)社会因素
1.创业政策
创业政策是影响创业团队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层面的激励、保障以及创业导向,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史蒂文森等认为:“创业政策是为激励一国或地区经济主体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其创业活动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措施。”[12]基于创业政策多重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提供了诸多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等,这使大学生敢于并乐于创业,直接促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形成。卓越农人与微美曲辰团队在组建、注册过程中都受到创业政策的影响,B说:“我们很少向政府申请优惠政策,都是学校主动给申请的。”因而,国家层面的创业政策往往不会使创业团队直接受益,只有经过学校、市县合理安排与规划,有效配置政策资源才能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2.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是区别于学校、政府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影响的第三种因素,也在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卓越农人和微美曲辰创业团队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力量主要有S企业和媒体机构。第一,S企业给予创业团队的支持主要包括减少温室大棚租赁费用、种植育苗购置费缓交、种植技术指导等。两个团队负责人一致强调S企业给予团队成长很多技术支持,A表示,“重点是技术上,我们种植草莓经常向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问题”。B补充道,“当然,企业对公司管理、种苗培育也会给我们帮助”。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农科类创业团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指导上,这是创业团队得以安身立命的关键。第二,媒体机构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宣传作用上,这是扩大创业团队产品知名度、招徕合作者与顾客的重要因素。在对卓越农人和微美曲辰团队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广泛的媒体宣传是创业团队得以传播与认可的重要途径。山西日报等媒体就两个创业团队事迹竞相报道,在社会及政府中产生了广泛关注,这使两个创业团队赢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提高了团队的知名度与信誉度。
五、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的建议
基于对卓越农人和微美曲辰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长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创业团队、高等院校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一)团队层面
1.立足团队特性,明确创业目标
创业目标决定着创业团队的走向,对团队的持续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必须树立明确一致的团队目标。这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分析并明确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模式,根据团队的特质和实际情况来确立团队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第二,要清楚并把握团队农产品的消费群体,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途径了解顾客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倾向和选择标准。以蔬果为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摸清顾客消费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团队目标。第三,团队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情况,兼顾大学生学业与创业的特殊性、课程与工作的交互性,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第四,农科类创业团队目标的确立要与国家农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通过电脑、手机、报纸等方式随时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趋势,积极做好绿色农业、健康农业的合理定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2.注重团队学习,钻研种植技术
学习是创业团队持久发展的动力,技术是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必备的要素,提倡学习、注重技术是推动创业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打造学习型与技术型业团队,首先要加强团队成员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学习,制定团队学习的奖惩制度,定期以例会形式对成员进行培训与轮训,培育创业成员的学习意识。其次,要选用爱钻研爱“较真”的创业成员,组建团队内部技术研究小组,聘任学校专业导师担任组长,每月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与学院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协商,形成“人才—技术”的联合机制。最后,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加强成员的实践学习与交流,可以与其他团队组建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学习交流组织,进行技术、经验探讨,也可以到农业较为发达的其他省市县企业、创业团队进行实地考察等,比如山东寿光市、浙江金华市。
3.优化组织管理,探索团队制度
组织的管理制度贯穿于团队形成、发展、完善的整个过程,优良的管理制度是团队有序运行的保证。第一,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首先要重视选人与用人制度。创业团队成长中“人”是重点,选人主要强调在吸纳新成员时要注重成员专业背景、参与工作时长等问题,这对创业团队知识交互、人员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用人制度需要团队实行“学徒制”,要求老成员指导至少一名新成员(学徒),保证团队成员用人的连贯性,防止人员流动性过大或人员分配不均。第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要重视利润分配制度。对团队成员的利润分配要合理公平,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平均化”。这需要团队按照多劳多得原则进行差异化分配,按照工作年限进行适当分红等,从而避免创业团队核心矛盾产生。第三,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重视成员奖惩制度的建设。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一个自主性极强的群体,奖惩制度建设能够有效防止团队成员懒惰、投机耍滑等不良习气,同时也能激励成员主动参与团队工作。这要求创业团队要有明确的赏罚机制和具体办法,可以以口头警告、分红减损、年会奖励等方式进行。
(二)学校层面
1.重视农业创业教育,合理开设创业课程
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是基本上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因而鼓励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课程的设置。农科高校依据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合理开设符合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的课程、丰富创业教学形式是尤为必要的。一方面,在农业高等院校里,大学生创业的主方向是农业,学校以及创业学院应该及时与创业成员进行交流互动,走访调查,总结创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业团队的心里诉求,进而以创业团队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进行创业知识、职业操守、企业法规以及种植技术等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不能只讲理论不接地气,也不能只求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创业学院注重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殊性,聚焦于“农业”“学生”等关键特征,在课程设置应具有针对性,不能“撒网式”进行课程教学。
2.“政、校、生、企”协同发力,构建多维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要积极利用创业资源,协调社会各方关系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营造良好环境,创建可行的教育模式。高校需要与政府、创业团队(学生)、社会企业构建创业平台,并提请政府给予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者)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利用农业政策与资金建设农业创新科技园、“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园、农科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等;同时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创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硬件设施与实习场所。努力构建“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农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合理发展。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在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科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创业教育的师资投入。具体而言,一方面,创业导师可以通过兼职聘任、定向引进以及校友资源等多种渠道从农科高校、科研院所在职或退休的农业专家、教师中选择,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同时应该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考核与淘汰制度,实行“留任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农业科学家、“三农”专家,比如邀请袁隆平、温铁军等富有实践经验与学术价值的人才承担创业课程教学任务,授予“创业导师”荣誉称号。此外,学校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果进行量化与评估,从而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比如授课节次、讲座次数、指导团队数量等方面,在绩效工资、福利水平、项目申报等方面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补贴和优惠。
(三)政府层面
1.调整高校招生政策,实施创业定向招生
高校创业主体是大学生,招揽有创业意愿与创业素质的生源是开展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政府在政策层面设计创业招生体系,选拔创业创新农科示范高校,允许具有定向招收创业学生资格的农科高校进行招生,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具体做到两点:一是实行“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免费教育”培养政策。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免费教育政策要求农科高校创业学生在本科期间免缴学费等,并与高校所在的省市教育、农业部门约法三章,做出毕业后从事农业创业工作五年以上的承诺,同时由财政负责安排减免创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以及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基础设施费用。二是实施“定向培养农业创新人才”招生措施。报考农业创新人才专业的各地区学生,要填写“农科创新人才培养定向生志愿表”和“组建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志愿书”。高等学校应根据考生填写的定向志愿录取定向生,并在录取通知中注明定向行业,在分数线上给予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
2.推进落实政府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
政府要鼓励大学生创业进行创业,并以优惠的政策进行“兜底”,能够及时解决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瓶颈问题。这需要政府从多方面进行筹划:第一,要适当放宽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注册条件。第二,农业类创业团队需要很大面积的创业种植基地和经营销售场所,这需要政府给予土地政策,以减免租金方式支持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活动。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建立专项创业基金,为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缓解大学生创业团队初期的资金压力。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创业团队利益
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在种植技术与经验、农产品销售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这要求政府给予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能预防制约大学生创业失范行为的产生,从而把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保起来”和“管起来”。具体而言,一是各级部门需要在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产品销售等环节制定详细规章,规范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行为。二是出台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保障政策,包括成员教育、团队补贴、社会地位保障等。三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团队投资、注册、税收相关的法律规章,保障农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公司)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