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城市道路中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植物造景分析

2020-01-17张文祎林尚江峰程晓山

广东园林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地绿化景观

张文祎 林尚江峰 程晓山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尤其需要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对城市风貌塑造的品质有较高要求。城市中纵横交错的道路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要素之一,体现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和管理水平。而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造景的风格直观地展现着城市的形象。

1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概述

1.1 广州道路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形成

广州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道路绿化建设都有深刻的探索,先后出现了5 种类型的道路绿化模式:独立行道树式(1949—1976 年)、复合规则式(1977—1990 年)、整形规则式(1991—2005 年)、生态自然式(2006—2010 年)以及疏林草地式(2011 年至今)[1]。其中,生态自然式的分车带模式在2006 年广州市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的背景下被广泛采用,该模式崇尚乔灌草多层复合的自然群落式种植,形成绿廊式的道路景观,为城市增添了绿量,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植物自由生长空间受到限制,后期出现了植物种间恶性竞争、整体造型较为杂乱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增加城市花景并提升道路绿化的管理水平,在2010 年亚运会环境整治期间,广州市对37 条主干道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通过适当抽疏,并合理配置开花植物,更新了城市道路风貌。随后在2014 年,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建设目标,广州市的道路绿化开始从追求绿量逐渐转向注重绿化景观品质,以及与周边公园、建筑等的景观融合。2016 年5 月,广州市正式启动城市道路全要素品质化提升示范路建设工作,并于年底完成了11条品质化提升示范道路的建设[2]。该工程转变了之前生态自然式的设计模式,秉持“舒朗开敞、视线通透”的理念,对中间层次的植物进行清理抽疏,增加草地面积,运用鲜艳的地被花卉美化空间,并引入微地形,丰富绿化空间层次,基本形成了疏林草地式的道路绿化配置模式[3]。2017 年为迎接《财富》全球论坛召开,及2019 年为迎接建国70 周年庆典,广州分别对重要的市政道路节点进行了立体花坛和花境布置,形成了层次分明、色彩明艳、生机勃勃的城市道路新景观,体现了广州城市建设国际化的风范和开放包容的形象。至此,以疏林草地风格为主导的新型道路绿化配植模式逐渐成为了广州市道路绿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1.2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定义

分车绿带是在车行道之间划分车辆运行路线的绿化分隔带,也称隔离绿带[4]。道路分车带不仅具有疏导交通、缓解司机驾驶疲劳、保障行车安全等重要作用,还具有美化空间、展现城市特色、降低噪音等作用[5]。疏林草地一般指具有稀疏的上层乔木,郁闭度0.4~0.6,并以下层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植物造景形式[6]。因此,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是以树形舒展优美的乔木为主调,开阔式微地形草坪为基底,彩色地被和少量灌木构成组景的新型分车带模式,目的是营造一种视线通透、干净整洁、疏朗雅致的道路环境,展示现代都市新风貌。

图1 阅江路分车带景观

图2 东风中路分车带景观

2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基本模式与应用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广州现有的疏林草地式分车带可分为4 种基本类型:乔草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和植物与园林小品组合型。

2.1 乔草型

该模式是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最常见的植物配置模式,主要位于分车带景观中的过渡段。上层为冠形轻盈、枝形优美的乔木,中层视线通透,下层为草坪,或覆盖度大、生长快、抗逆性强、色彩鲜艳的地被,并配合高度约1.2 m 的“龟背式”微地形以满足防眩功能[7]。在实际运用中,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和天河区阅江路(图1)的部分路段都以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上层乔木,下层铺设细叶结缕草Zoysia pacifica,并相隔约20~30 m 铺设一段观花地被(如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碧冬茄Petunia × hybrida等)进行色彩点缀,总体上给人一种开敞透亮的感觉。

2.2 灌草型

灌草型适用于部分宽度小、绿地面积小的道路分车带,在草坪或地被的基础上,丛植或列植人工修剪的灌木,风格简洁明朗。其应用范围较广,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东风路(图2)、法政路,黄埔区的科学大道、开创大道等主干道中都有应用。其中,越秀区的东风中路是广州市一条重要的东西向主干道,分车绿带宽仅1~1.2 m,因此下层铺设鲜艳的地被时花(如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等),上层列植整形的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使道路景观简洁大方,充满朝气。

2.3 乔灌草型

该模式是疏林草地式分车带中最丰富的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草坪(或地被)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运用色叶、开花植物营造出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为原本色调沉闷的道路增添热闹的氛围,又实现了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该模式一般运用于宽度大于3 m 的分车带绿地或渠化岛中,如海珠区阅江路(图3)和黄埔区科学大道(图4)分车带的花境式复层种植模式。海珠区阅江路以树形优美的美丽异木棉为上层骨架,下层运用开花地被在微地形草坡上勾勒出自然流畅的曲线,中层以组团式灌木(如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等)过渡,使植物景观在立面上呈现起伏的效果,提高了城市绿化的档次;黄埔区科学大道掉头口分车带则以枝叶伸展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为上层植物,中层搭配几何形灌木(如红叶石楠Photinia × fraseri、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红 花 檵 木Loropetalum chinensevar.rubrum)。

在道路交叉口,由于车速减慢,人们能够欣赏到更为细致丰富的景观,因此常在渠化岛内设计精致的花境组团。如临江大道与广州大道中交叉口渠化岛的上层植物运用轻盈隽秀的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中层采用观叶、观花的红叶石楠、金凤花和叶子花,下层块状布置秋英Cosmos bipinnatus、银叶菊Jacobaea maritima、万寿菊Tagetes erecta等地被调和整体色彩(图5)。令等候红绿灯的司机、行人耳目一新,营造出新颖、丰富的景观效果。

图3 阅江路道路分车带景观

图4 科学大道掉头口分车带景观

图5 临江大道和广州大道中交叉口渠化岛景观

图6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入口处分车带景观

2.4 植物与园林小品组合型

分车带中的园林小品包括雕塑、置石、景墙、照明设施等,其作用在于展示城市特色和装饰分车带景观。其中,雕塑一般放置于分车带两端和重要交通枢纽处,以低矮灌木或开花地被作衬托,起点景作用。如广州大学城外环路的分车带,以亚运为主题,在各高校出入口的分车带中设置了一系列体现岭南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人物运动雕塑,起着标识导向和传递文化精神的作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入口处的分车带运用了立体绿雕,花篮造型的绿雕和底层色彩鲜艳的时花烘托出隆重、热烈的欢迎气氛(图6)。道路分车带中合理运用石景能够使景观更加富有韵味,体量较小的可作点缀,散置于植物旁;体量较大的常作为组景的中心,以植物衬托。如黄埔区科学大道的一处分车带宽度约8 m,大大小小的景石形成组团,下层铺置白石突出中心景观,搭配罗 汉 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等常绿小乔木,以及时花等低矮植物,营造出富有野趣的自然意境(图7)。

3 广州城市道路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特点

3.1 简洁大方,疏朗雅致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简洁大气、舒朗雅致的风格,它与生态自然式分车带的本质区别就是中层灌木数量明显减少,植物密度大大降低,从而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形式更加能够突出上层植物的优美姿态和地形的自然起伏,体现了干净整洁、疏朗大方、亲切怡人的特点。

3.2 内外相融,整体协调

道路分车带除了隔离功能外,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展示场所。疏林草地式分车带通过打开视线,使道路内外环境紧密结合,与城市风貌达到协调统一。开敞通畅的道路形象改变了以往车道分隔、空间局促的形态,令在道路上通行的人们感到心情舒畅。

图7 科学大道分车带节点景观

3.3 自然和谐,色彩丰富

疏林草地式绿化风格已不再刻意追求绿量,而是注重运用植物材料和配置手法营造景观意境,形成层次饱满的群落结构,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花植物的适当应用还能让人感受到“花城”的魅力,且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在主要道路的重要节点处,适时增添鲜艳的花带和花境,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疏林草地中大片的林下空间为道路花景建设提供了弹性空间,大大丰富了城市的色彩。

3.4 风格多样,特色鲜明

自2016 年广州市启动全要素品质化建设以来,已在各区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示范路,如越秀区沿江路保留了原有大树,扩大了路旁文物建筑的保护范围,恢复了具有岭南风貌的历史场景;以临江休闲为特色的荔湾区长堤街对植物进行抽疏,打开了可观赏对岸的视线通廊;以商业街区为主要风格的天河区天河路,运用小叶榄仁形成下层通透、明亮舒适的商业环境。广州部分重点道路为乔草型的植物配植模式,其中上层乔木的选择也配合区域特色,针对道路的不同环境特点和文化背景,实现了“一路一景”的个性化展示,如解放北路运用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营造自然休闲的氛围,陵园西路运用木棉Bombax ceiba弘扬广州起义烈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香雪大道运用白梅Prunus mumef.alba呼应“萝岗香雪”的主题。由此可见,道路分车带不仅是维护交通秩序的工具,更是连接广州城市空间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纽带。

4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设计要点

4.1 交通安全性

分车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证车行和人行的安全。研究表明,在分车带的设计中若借助微地形营造与植物种植结合,使分车带高度达到1.2 m 以上,能有效遮挡90%以上的眩光[8]。另一方面,既要通过观花植物的色彩等变化刺激驾驶员的视觉神经,缓解驾驶疲劳,又需要采用大尺度设计的手法保持视觉连贯性,避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如根据道路行车速度设定100~200 m 的花境组团。此外,由于分车带不需要具备遮荫功能,若植物种植过于密集且不及时疏枝,会产生遮挡驾驶员视线、遮挡道路指示牌等安全隐患,因此分车带需要采用枝下高较高、树冠轻盈的上层乔木,并保持中下层视线通透,能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

4.2 绿地生态性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在绿化设计时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使用本地适生树种,适当结合外来树种以丰富植物景观。此外,还应保持植物组团的稳定性,尽可能将生态习性不同的物种搭配组合到一起,如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的组合搭配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植物的生长,维持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9]。

4.3 景观独特性

为体现岭南地域特色,广州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应传承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点,突出“花城”特色。疏林草地式分车带能够充分展示丰富多样的观花植物,将花境组团的精致秀美带到人们眼前,达到四时有花的景观效果。同时,以上层乔木为主体的“一路一景”个性化设计也可增加道路的辨识度,突出道路景观特色。

4.4 观赏适宜性

分车带景观的尺度通常与道路平均车速有关,在不同的车速下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感受程度不同,如车速在30 km/h 的情况下,历时3 s就能用余光感知的尺度为25 m;在60 km/h 的情况下,历时3 s 能够感知的尺度可达50 m[10]。因此景观段落长度与车速应成正比,变化程度与车速应成反比,即在同一个景观段落中植物的色彩和种类不宜繁杂。从园林美学的角度考虑,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设计中既要通过艺术构图提升平面美感和立面层次感,又应注意把握道路的空间序列,做到“顿挫有节、开合有序”,营造富有动感的行车环境。

4.5 环境契合性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通过打开视线,将道路沿线外侧景观纳入了道路景观视野,使道路内外环境紧密结合,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因此在分车带绿化的设计中,需要把道路及其周边环境看作一个整体,考虑沿线建筑或周边绿地景观的色彩、高度、主题风格等因素,以“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为原则,控制分车带植物的大小、形态,在融合周边优美风景的同时,对于不良视觉要素进行屏蔽和围隔,形成具有连续性、层次感的道路环境。

5 问题与建议

在对广州市疏林草地式分车带植物造景进行了模式调研和特点分析后,还发现了其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予以下建议:

1)提高交通安全性能

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的中层植物少,植物种植间隙大,不仅会弱化分车带的防眩功能,还容易诱使行人横穿马路。因此需要将地形和植物紧密结合,使分车带高度达到1.2m 以上。其次,还可借助防护栏防止行人横穿。防护栏的色彩应尽量与绿化环境融合,如海珠区新滘中路运用了绿色的隔离防护栏以融入环境。

2)优化植物配置结构

部分植物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在草本花卉的配置中出现空间过渡欠缺、形状生硬、堆砌感强、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分车带中的植物配置在总体上应考虑道路的节奏韵律和连贯性,形式上应考虑其艺术效果,如植物设计时应以植物成熟稳定的状态考虑种类的高低搭配,结合季相变化合理配置不同花期的植物。在种类搭配时应注意一二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木相结合,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植物种类,降低更换频率及数量。

3)提高管理养护质量

目前在广州的道路绿化建设中,仍存在“高标准规划、设计、施工,低标准养护”的现象[11]。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部分道路时花或因缺水而枯死,或因修剪不及时、苗木更换滞后而导致失去原本精美的景观效果。因此,首先需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道路绿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从设计的角度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12]。其次,管养时应把握植物的适宜修剪期;运用节水型自动喷淋设施,降低日常养护的难度。

4)因地制宜,疏密结合

设计上树立从“城市道路”到“城市空间”转变的核心思想,强化空间,弱化红线,走精细化路线,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道路设计体系。道路绿化设计应注意结合道路的区位、周边用地功能等,宜疏则疏,宜密则密,避免设计风格“一刀切”的现象,丰富城市绿地景观类型,构建宜居宜行的城市道路环境。

广州城市道路疏林草地式分车带体现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现代风格,微地形的塑造与宽敞平坦的城市道路相得益彰,给人带来开敞透亮、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不仅是广州城市的道路分车带模式的又一次大胆创新,也是城市环境朝着标准化、品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有益尝试。疏林草地式的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兼具开放性、观赏性和交通安全性,它的转变引领了道路绿化建设的新潮流,充分展示了现代化都市的风貌,有助于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建设,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分车带植物配置设计提供参考。

注:图5 为黄凤婷摄,其余图片均由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草地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朱屺瞻《绿化都市》
火山塑造景观
草地上的事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Laughing song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草地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