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诊治

2020-01-16陈书德张文智杨广运许声江林一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癌栓原发灶胆管癌

陈书德,张文智,杨广运,许声江,林一鹏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原发性肝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形成癌栓,但合并胆管癌栓者(BDTT)较少见[1-2],既往认为肝癌合并胆管癌栓为晚期表现,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准确诊断BDTT并采取手术或综合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3-4]。目前关于BDTT的临床研究以个案报道为主,临床治疗策略选择也存在争议。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远期生存期报道较少。自2016年以来,我院应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20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52.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纳入标准标准:经影像学或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排除标准:肝外转移及难于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不纳入本研究。20例术前均有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54.8~486.6 μmol/L,HBsAg阳性者18例,AFP阳性者13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4例。肿瘤位于右肝12例,左肝8例,肿瘤直径3~12 cm。Ueda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CT、MRI、MRCP检查,CT、MRI、MRCP诊断肝癌并胆管癌栓16例,误诊为胆管癌2例,2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

1.2 手术方式

20例患者中,4例行左(右)半肝切除+胆管取栓,7例行肝脏肿瘤切除+胆管取栓,4例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胆管取栓,3例行单纯行胆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2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其中1例手术病人相关资料(图1)。

图1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肝肿瘤切除、癌栓取出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至2019年10月。4例患者行左半肝或右半肝切+胆管取栓,平均生存时间36.2月,1年生存率75.0%(3/4),3年生存率50%(2/4);7例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胆管取栓,平均生存时间34.6月,1年生存率71.4%(5/7),3年生存率42.8%(3/7);4例患者行肝脏肿瘤射频+胆管取栓,平均生存时间28.2月,1年生存率75%(3/4),3年生存率50%(2/4);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栓平均生存时间13.6月,1年生存率66.7%(2/3);行PTCD引流减黄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8月(表1)。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性肝癌,癌栓多为棕褐色条索状,与胆管壁多无紧密粘连,易于剥出。

表1 患者预后资料

3 讨论

HCC易侵犯脉管系统形成癌栓,其中BDTT的发生率为2%~9%[5]。Lin等[6]首次报道黄疸型肝癌,肝癌侵犯胆管引起胆管癌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既往观点认为,肝癌合并胆管癌栓为肿瘤晚期的表现,切除率低预后差,多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7]。但近年研究发现,BDTT可以发生在肝癌的早期阶段,其增长速度比原发灶快,很少侵犯胆管壁[8-11]。大部分胆管癌栓多呈灰白色、质地较脆、易从胆管壁剥离,有别于肝门部胆管癌[12]。肝癌导致胆管癌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3-14]:肝癌细胞直接侵入肝内胆管,形成癌栓并持续生长;肝癌细胞通过肝静脉或淋巴管逆行侵入胆管壁;肝癌细胞沿神经鞘的间隙侵入胆管壁;门静脉癌栓侵入邻近胆管;癌细胞通过侵入胆管壁上的滋养血管,进入胆管腔内。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根据癌栓位置提出的Ueda[15]分型:Ⅰ型胆道癌栓位于胆管树2级分支内;Ⅱ型延伸至1级分支内;Ⅲ型延伸或种植至肝总管;Ⅳ型是癌栓或肿瘤碎片悬浮于胆总管内。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发病率低及既往对其认识不足,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升高背景是其共同特征。本组病例18例HBsAg阳性(90%),AFP阳性13例(65%),说明AFP阳性及肝炎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16]。HCC合并BDTT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临床亦可见Charcot三联征掩盖肝内肿瘤的存在[17],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而肝内原发灶较小时,易误诊为胆管癌,我们的研究术前诊断符合率80%(16/20),4例患者误诊为胆管结石及胆管癌,误诊率为20%,与文献报道相仿[18]。常见的误诊原因有:进行性加重、无痛性黄疸,易误诊为胆管癌;以Charcot三联征,波动性黄疸易误诊为胆石症;当肝脏肿瘤体积小,癌栓在肝内外胆管局限性生长,出现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亦易误诊为胆管癌或胆石症。影像学上CT、MRI及MRCP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9]。如果CT、MRI发现典型的HCC病灶,胆管内出现条索样增强早期强化的病变,而远端胆管扩张,胆管壁又无增厚时要考虑BDTT可能[20]。MRCP上膨胀性充盈缺损影为BDTT的典型表现。

手术切除是HCC合并BDTT患者的主要手段,HCC合并BDTT患者并非肿瘤晚期的表现,应提倡更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清除胆管癌栓[21],手术是该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22]。有研究报道手术切除可以明显延长HCC合并BDTT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与HCC不合并BDTT患者生存期相仿[23]。本组患者有4例行左(右)半肝切除+胆管取栓,7例行肝脏肿瘤切除+胆管取栓,平均生存时间36.2月,1年生存率81.8%(9/11),与文献报道相近。手术时,应先行肝癌原发灶切除再行胆管癌栓切开取栓,这样既可避免取栓时胆管出血,又可经肝断面胆管与胆总管切口会师,以确保取尽癌栓。对无法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可考虑行射频消融原发灶+胆管取栓,射频消融原发灶坏死后,再去取栓,可避免胆道出血问题。我们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对原发灶进行精确的消融,最大的保护肝组织,降低术后发生肝衰竭的风险。本组4例患者行肝脏肿瘤射频+胆管取栓,平均生存时间28.2月,1年生存率75%(3/4)。对于无法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本组3例患者,2例因原发灶无法切除,1例术中未发现原发灶,单纯行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平均生存时间13.6月,1年生存率66.7%(2/3);另外2例患者因全身情况较差,仅行PTCD减黄引流,平均生存时间仅为5.8月。对于HCC合并BDTT患者,原发灶切除+胆管取栓患者疗效最好,生存期最长。对于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并采取合适的术式,改善患者的预后[24-25]。

总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应积极的行外科治疗,本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不是HCC的晚期表现,不应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切除原发病灶同时清除胆管癌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该加强对HCC合并BDTT的肿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高术前诊断率及降低术前误诊率,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癌栓原发灶胆管癌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肝脏里的胆管癌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综合诊断研究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