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区滇润楠病虫害调查及防治

2020-01-16甘晓鹏金明霞谢谷艾喻爱林涂业苟黄建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脉粉虱叶斑病

甘晓鹏,金明霞,谢谷艾,*,喻爱林,涂业苟,秦 政,黄建军

(1.江西省永新县林业局,江西 永新343400;2.江西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3.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昆明市为云南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 891 m。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也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 ℃,年温差为全国最小,享有“春城”美称[1],非常适合各类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滇润楠为樟科(Lauraceae)润楠属(Machilus)常绿乔木,分布于云南中部、西部至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是城市重要的行道树种之一。在昆明市, 滇润楠被市民评选为最佳绿化树种之一,将作为乡土绿化树种之一替代昆明街道现有的行道树种银桦(Grevillea robusta)[2]。但由于栽植量较大,故导致了一些病虫害的发生,早在2008年,周兴银等[3]就曾对滇润楠病虫害进行调查,发现其有长脊冠网蝽、白轮蚧、白脉病虫害等。国内关于长脊冠网蝽的报道较少,主要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4-5]。其中马明友[6]对长脊冠网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该虫的发生1年有3 次高峰,分别在4月、7月及9月。关于白轮蚧的研究,主要在对拟蔷薇白轮蚧、蔷薇白轮蚧和桔白轮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以及相关的天敌类群报导[7-9]。关于白脉病的研究,陈秀虹等[11]进行过报道,该病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的萨卡多盈星孢引起。

为进一步促进滇润楠的健康生长,保障绿色春城的建设,笔者于2018年3—4月再次对滇润楠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设置

以西南林业大学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林学楼、第二食堂前、第一食堂前、电教楼旁等地方的滇润楠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踏查沿西南林业大学及校园外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了解病虫害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危害面积、蔓延趋势和病虫害发生的一般原因。

1.2.2 标准株调查以植株为单位,危害等级分4 级,即全株无病害或虫害者为0 级,轻微危害为1 级,中等危害为2 级,严重危害为3 级,其代表值分别为0、1、2、3,病虫害调查包括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病虫害危害等级的划分为树叶1/3 以下被害为轻微,1/3~2/3 被害为中等,2/3 以上被害为严重;树干及枝梢被害20%以下为轻微,21%~50%为中等,51%以上为严重。

选取一定区域,计算区域内总棵树,调查时,每隔3 棵调查1 棵,在每棵树调查时,选取东西南北4个方位,每个方位选取一段长30 cm 危害严重的枝条,拍照记录并测量胸径大小,采集相关病虫害标本,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

1.3 数据分析

对于踏查后得出的主要病虫害,先进行种类鉴定并进行归类,同时结合外业的调查以及从工作人员处的了解,对病虫害对寄主的危害情况以及产生危害的时间进行总结归纳。在对各类发生数量较多的病虫进行危害指数调查后得出危害指数及发病率,通过危害指数与发病率得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指数及危害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此次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共114 棵滇润楠调查,共发现5 种虫害,2 种病害,虫害分别为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白轮蚧(Aulacaspissp.)、长脊冠网蝽(Stephantitis svensoni)、兴隆舞蚜(Astegopteryxsp.)、粉虱(Aleyrodidaesp.);病害为白脉病、叶斑病。

对调查的114 棵滇润楠得出,受1 种病虫危害的有1 株,受到2 种病虫危害的有5 株,受到3 种病虫危害的有33 株,受到4 种病虫危害的有26 株,受到5 种病虫危害的有28 株,受到6 种病虫危害的有14株,受到7 种病虫危害的有7 株,

2.1 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2.1.1 角蜡蚧角蜡蚧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枝干,3、4月份调查显示其危害率在30%以上(表1)。受此蚧危害后叶片变黄,树干表面凸凹不平,树皮纵裂,致使树势逐渐衰弱,排泄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严重者枝干枯死,在踏查过程中,发现彩云北路的滇润楠角蜡蚧危害十分严重。

表1 角蜡蚧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2 白轮蚧该虫主要寄生在滇润楠的叶片上,3、4月份危害率达60%以上(表2);该虫繁殖力强,严重发生时,虫体布满整片叶片,吮吸寄主汁液,引起树势生长衰弱;此外,该虫分泌蜡质,致使叶片背面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严重影响滇润楠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白轮蚧在昆明地区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其在滇润楠上的发生时间区分不明显,第2 代为7月中旬,第3 代为9月上旬。以卵在雌虫蛹壳内越冬,第2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孵化较整齐。

表2 白轮蚧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3 长脊冠网蝽通过调查显示,该虫在3月底至4月初的危害率达92.98%(表3),是该害虫的发生高峰期。在滇润楠上,该虫的危害率和危害指数都高于其它的病虫害,遭受此虫危害的树木,更易被白轮蚧和白脉病等病虫危害。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滇润楠叶背吮吸汁液,受害叶片上密布黄白色斑点,主脉两侧居多;同时虫体产生大量褐色分泌物和白色虫蜕,排出黑色粒状粪便;随危害加重, 斑点不断扩大,污物持续增加,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叶片提前干枯脱落。

表3 长脊冠网蝽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4 兴隆舞蚜兴隆舞蚜发生不严重,危害率在15%以下,该虫以成蚜及若蚜寄生在滇润楠幼嫩枝干上刺吸汁液,虫口密度极高,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树下地面一片污黑(表4)。

表4 兴隆舞蚜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5 粉虱4月份,粉虱在滇润楠上危害率达71.93%(表5),在虫害中危害属第2,粉虱主要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虫和成虫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成虫还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引发病毒病。

表5 粉虱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6 白脉病3月至4月,白脉病危害较高,达78.95%,调查结果(表6)显示:该病在枝叶稠密的树体上发生严重,同时发现在网蝽危害严重的植株上,白脉病发生亦严重。受该病危害的滇润楠树冠近下层叶片局部畸形,叶背主脉、侧脉及网脉出现白色霜霉状物,叶表皮破裂,叶片提早干枯脱落。

表6 白脉病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1.7 叶斑病在滇润楠上叶斑病危害严重(表7),特别是在林学楼至G 栋这段路上,该病害主要症状是叶片上产生褐色坏死斑。

表7 叶斑病危害率及危害指数

2.2 病虫害发生与胸径关系

对实验数据总结分析,发现树势高大,粗壮的受病虫害危害率要远远低于树势矮小的植株。校园内平均胸径23.58 cm,平均树高5.17 m(表8)。胸径在10~15 cm 的1 棵,15.1~20.0 cm 的22 棵,20.1~25 cm 的48 棵,25.1~30 cm 的39 棵,30 以上的4 棵。

表8 各病虫害与胸径的关系 %

结果显示,长脊冠网蝽在胸径15.1~20.0 cm 是危害最严重,并随着胸径增长,病虫害的危害率降低;粉虱在胸径20.1~25.0 cm 危害最严重;白轮蚧和角蜡蚧随胸径增大,其危害也增大;兴隆舞蚜在25.1~30 cm危害最严重,白脉病在20.1~25.0 cm 发病最重,叶斑病则在15.1~20.0 cm 发病最重。

2.3 防治策略及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施肥与管护,提高滇润楠的抗病虫能力。结合修剪,剪除滇润楠冲天枝、枯死等,保持滇润楠的通风透光性,增施氮肥,促进滇润楠树木健康;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受害弱枝,重点修剪受害严重的枝条,注意清除落叶,集中这些病木,减少病虫源。并用石灰粉对树干进行涂白,在适当的时候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防治病害入侵。

(2)物理防治。剪除滇润楠过于繁茂枝叶以及病虫危害严重枝叶,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为基础,抑制害虫及病害的媒介昆虫数量的目的。对粉虱、兴隆舞蚜等可以对其进行黄板诱杀、灯箱诱杀。

(3)生物防治。保护滇润楠各病虫害的天敌昆虫,通过生物防治,达到可持续发展,防治粉虱可以选择丽蚜小蜂,白轮蚧可以用瓢虫防治。虫害都在繁殖高峰期,一些介壳虫的防治重要时期在此时,如白轮蚧可以选择瓢虫对其防治,选择虫害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了解滇润楠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选择适宜的药剂及用药方式,在施药过程中,改进施药方法,如喷雾、根施、注射及包扎等,以便药剂能更好的作用于树木。对于危害滇润楠的长脊冠网蝽,角蜡蚧,兴隆舞蚜都是刺吸式害虫,可以喷施内吸性药剂,如16%高渗杀扑磷乳油1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时间选择低龄若蚧(1~2 龄)的盛发期施药,每隔10~15 d 视虫情再施药1~3 次。

3 结论与讨论

昆明市滇润楠病虫害主要有7 种,其中虫害有5 种,分别是角蜡蚧、白轮蚧、长脊冠网蝽、兴隆舞蚜,粉虱;病害有2 种,为叶斑病、白脉病,危害率分别达到92.98%、71.93%、66.67%、37.72%、14.91%,且虫害随年加重,其中兴隆舞蚜繁殖迅速,危害率上涨5.26%。受白脉病危害株数达89 棵,受害率达78.07%;叶斑病受害株数达78 棵,受害率达68.42%。由于校园对于滇润楠基本没有管理,致使校园滇润楠的病虫发生严重,需要在以后的管护过程中,加强对滇润楠的治理。

研究发现: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滇润楠与胸径有一定的关系,胸径在15 cm 以下的植株,病虫害发生严重,同时发现,枝叶过于繁茂的树木上病虫害发生情况要远远高于其他树木。长脊冠网蝽在胸径为15.1~20.0 cm是危害最严重,并随着胸径增长,病虫害的危害率降低;粉虱在胸径20.1~25.0 cm 危害最严重;白轮蚧和角蜡蚧随胸径增大,其危害也增大;兴隆舞蚜在25.1~30 cm 危害最严重,白脉病在胸径为20.1~25.0 cm 发病最重,叶斑病则在胸径为15.1~20.0 cm 发病最重。

本研究以昆明市为基础,对西南林业大学滇润楠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但其中多数病虫害也是昆明乃至西南地区共同发生种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前云南省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现状,能够部分反映当前滇润楠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但是本研究仅仅对本地滇润楠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对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为浅显的探讨,下一步应对发生规律和天敌种类等进行调查研究,天敌昆虫能强烈的反应景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10],维护一个景观园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主要天敌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设计城市景观的构成和配置[11]。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独特的生态群落中各种有利因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2]。但往往是养护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植物被病虫危害,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这不仅影响城市绿化的整体效果,而且造成了资源和经济的大量浪费[13-14]。为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科学治理,就必须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建议建立防治研究机构、研发体系和预警机制,切实抓好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工作[15],而且园林部门在招人时应考虑招收植物保护专业人才,使科研和生产紧密联系,保障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16]。

猜你喜欢

白脉粉虱叶斑病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设施蓝莓粉虱发生危害及绿色防控
甘薯粉虱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对策探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体外冲击波联合白脉软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白脉病方剂及用药特点的文献研究△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探秘藏医对白脉病的认识 白脉软膏低费用高疗效
藏医白脉病发病与治疗研究现状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