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原油市场的供需、行业运作模式及现状探讨

2020-01-1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永亮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勘探油气原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张永亮

1 原油市场和我国原油需求特点

2014年下半年由于沙特通过增产打压价格以挤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市场供应过剩,原油价格经历了直线下跌,至2016年2月跌至最低点,期间低油价刺激了原油的消费需求,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减产措施的影响,原油价格自2017年开始逐步走高。然而,2018年石油市场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起伏,年初价格延续涨势,稳步上升,达到令人眩目的85美元/桶,之后在最后一个季度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守主义抬头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下降的影响,年底价格暴跌至接近50美元/桶。目前以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石油仍将是人类的主要一次能源,尽管国际油价跌宕起伏,但需求继续强劲增长。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原油进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原油消费量居全球第二位。根据BP统计年鉴,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140万桶/日,其中我国的需求增长70万桶/日,占到总需求增长的一半。2007—2017年中国国内年均产量增长率0.3%,同期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4.9%;而最近的2018年国内产量较同比下降1.3%,消费量增长5.1%。国内产量增长和消费增长的缺口也导致我国的原油自给比率由2007年的50%下降到2018年的30%,如图1所示。

尽管中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同时于2018年在我国推出的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但目前由于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比重较小,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不够,至今仍被动接受原油进口“溢价”。石油供应与能源独立、能源安全关系重大。供给、需求、汇率及其他因素将原油生产与国际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决定国际石油价格。基于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原油市场充满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国际贸易保守主义的影响,各方采取了各种措施相互制约和影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不仅会导致大量的外汇流出,而且在国际供应紧张或地缘政治导致的高油价情况下,会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加大国内勘探、提高产量、保证合理的原油自给供应。

2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主要公司和模式

石油勘探是以经济有效地发现和探明油田为目的,利用现代化的勘探手段,按项目组织、多工种同时作业、分阶段实施的形式获取石油储存信息,是典型的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行业。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参与公司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创建于1988年,专注于陆上生产,拥有国内陆上勘探生产的主导权,是国内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拥有大量的油田和广泛的陆上勘探矿区,大部分位于中国北部。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合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对外合作管理局负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最初是以下游业务为中心创建的。2001年合并了从事石油勘探生产业务的新星石油公司进入上游领域。勘探矿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专注于海洋油气业务的公司。虽然2004年以来,包括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内的其他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都获得了海上开采权。同年,中海油也获准收购陆上面积。然而,只有中海油才能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海上区块合同。中海油在国内海洋勘探和生产具有显著的主导权和技术优势。

图1

国内勘探和生产相关的业务对国外石油公司和国内私有石油公司的合作也是通过与三家国有石油公司实现。即便期间经历了改革,但是“三桶油”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大量资本和技术、形成垄断和技术壁垒。

垄断型市场结构在石油开采业中体现出向超大型化方向发展趋势。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主要是由行政手段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缺乏企业间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石油开采业的市场结构、资源配置和市场绩效受到制约和影响。

根据2019年统计,目前我国当前陆地和海上区域共有油气勘探或生产区块1675个,面积约310万平方公里,参股公司超过100家,其中5大国际石油公司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和碧辟均有参与。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净权益面积占总面积的92%,几乎都是以作业者的角色参与-作业者区块占总区块数量的88%(作业者通常持有油气区块的多数权益,同时对勘探生产作业具有主导权)。

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及其他独立石油公司和国内新进入公司所参与的区块,除煤层气资源相关区块,其他的海上和陆上常规油气区块大多都是非作业者。总体来看,油气区块和作业权益集中在三大国家石油公司。根据前述三家公司基于行政的作业区域分工,三家公司并不能在整个中国区域内形成垄断竞争的关系,反而是在各自划分的区域形成垄断。石油行业的垄断兼具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特点,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规模经济,同时在地域上的国家授予国有企业拥有专属的勘探生产权利,阻碍民间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的进入,而且产生寻租成本,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如图2所示。

图2

3 我国能源部门职责和对外合作合同模式

我国目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决定可用于中外合作的区块和对石油合同的条款进行审查,经授权的国有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针对陆上和海上的勘探生产达成石油合同,且合同需经过国务院批准,以及签订合同必须告知商务部。合同模式主要以产量分成合同为主,承包商需要支付以下费用。

(1)签字费:是一笔以现金方式支付的金额,可以理解为一种准入权。通常在发放许可或中标伊始和勘探开发活动之前由承包商之初,金额大约100万美元。

(2)培训费和管理费:在项目的开发生产阶段承包商每年支付15万美元的培训费;对于国家石油公司在此期间为承包商提供的支持,承包商每年需支付30万美元管理费。这两项费用在均可以通过后期产量回收成本。

(3)资源税:税率6%,针对具体不同开发难度的项目有所减免。

(4)产量分成:

第一,成本回收—原油项目最大62.5%;天然气项目最大70%。

第二,利润分成—扣除资源税,增值税和成本回收后剩余的石油产量被称为“剩余油”。根据年度总产量的固定增量,剩余油分为中国的“份额油”和“可分配的剩余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和承包商按照各自参与开发成本的利益按比例分配可分配剩余油。

(5)所得税:25%。

(6)其他税:当油价超过65美元每桶,收取20%~40%特殊利润费;增值税按照项目总收入的5%征收,预提税10%。

利用当前的油气财税条款对储量为1亿桶的油田在油价为50美元每桶和常规的投资规模进行测算,国家通过国有石油公司参股以及各种费用和所得税等形式,国家大致留成项目收益的约75%,而参与的私人或国际石油公司获收益的25%。综合全球148个对外开放油气行业的国家排在第115位,如图3所示。

图3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即便国家积极倡导使用可再生和非化石燃料的政策环境下,鉴于各种能源的使用特点和成本等因素,我国整体对石油能源的消费需求逐年增长。与之相对应的石油的国内产量增长相对较慢,致使国内的供给和国内需求的缺口连年扩大,对国际原油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增强。长此以往,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贸易保守主义盛行以随之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对国内经济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国内油气行业,油气在勘探和生产领域存在着兼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特点。长期以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各自授权的区域进行勘探生产积累技术和人力资本形成壁垒,提高了私人公司和资本进入该领域的技术和资金门槛。私有公司的参与能都极大地增强市场活力,但是需要相应的政策基础,尤其是在初期技术上需要国家石油公司的支持。

油气行业吸引外资的风险勘探模式,需要国外石油公司负担前期勘探的费用,在获得石油发现后签订生产分成合同。国家通过税费和获得干股等形式获得利润分成。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税条款内容给予外国公司适度提高合作者的利润空间或项目的运营权利,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激发市场的活力,增加供给。如《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彻底删除外资在国内探勘开采油气资源必须与三大石油公司合作的限制。

综上所述,要解决国内石油行业的供需矛盾需要,油气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需要细化相关措施,及时修订现行法律法规。

猜你喜欢

勘探油气原油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勘探石油
立秋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