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1-16周磊
周 磊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工作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主动跟随老师进行学习,最终提高教学质量[1]。在本次研究中,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学院2016级100名神经内科护理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男13人,女37人,平均年龄为(22.28±0.57)岁;对照组男11人,女39人,平均年龄为(22.81±0.72)岁。2组患者主要基线资料间经比较差异不显著,组间能够进行比较。
(二)方法。
实验组:(1)选择本科以上学历、临床经验丰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对其根据护士教学大纲进行培训,明确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学生对临床技能所应达到的水平及内科常见疾病及处理方式等;(2)提高带教护士的教学意识,通过讲解,让其了解作为带教老师的职责,提高教学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融合。(3)由带教老师向学生讲解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周目标和考核要求,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由学校老师按照课本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观看纪录片或使用教具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临床操作有直观的认识。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如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到医院实际进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评价方法。
1.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在学生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理论题目由教学组不参与教学的3名老师出题,题型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主,题目为100道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技能操作为内科常见护理操作,满分为100分,考试由教学组不参与教学的3名老师担任监考和评分。
2.教学满意度调查。通过学校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分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沟通能力、独立处置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互动等5项内容。调查答案采取是/否选项,统计选项即为调查结果。
(四)统计学处理。
二、结 果
(一)两组学生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二)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 论
护理学是一门极重视实践的临床综合学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极为重要。在传统的护理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采取讲—听的教学方法,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无法适应实际的临床工作[2]。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目标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将之与教学任务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实施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3]。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模糊,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学的目标不甚清楚,且由于实际临床工作中,内容繁杂,工作量大,由老师进行实习指导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实行。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实际的护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各个阶段,并根据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能够提高学生在实习中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分析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均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目标教学法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作为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