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探究
2020-01-16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41020)
有害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林业生态系统的安全,不仅制约各地区现代林业的发展,还危及生态安全,阻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尤其是在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有心管、无力防的问题日益突出,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切断入侵渠道、降低危害成为林业人员的重要任务。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要性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通过使用防治、检疫和营林的方式,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林业生物多样性发展,最大程度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林业质量和促进林业健康成长,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保护人类健康生存的需求,同时还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1]。在以前,林业有害生物的指导思想是综合治理,在新形势下其指导思想转变为生态治理,要求采用非化学防治。化学方式见效快,方便简单,广谱性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化学防治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这种防护措施存在其弊端,例如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还会污染自然环境,所以一般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当下必须进一步研究可替代化学防治的技术,通过防控和预防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临的问题
2.1 林业组分单一化比较明显
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特征,主要包括森林构成比较复杂、物种繁多,所以在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不会因某种生物数量的爆发而导致整片森林的毁灭[2]。但是目前我国存在较多的人工林,且人工造林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简单混交林和纯林的现象,这种单纯的林地不具备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没有食物链,简单地说就是一片人工种植的“庄稼”,一旦某种侵害树木的有害生物爆发,会影响到整片树木,且为有害生物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呈现出高强的有害生物成灾等特征。
2.2 人员、物资流动频繁且速度快
我国物资和人员流动呈现日益频繁的特征,各种林产品、木材和种苗的流通更加频繁,成为当下林业的主要发展趋势[3]。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把某个地区的有害生物带到其他地区,为有害生物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加大林业毁灭的机率,一旦出现有害生物传播,就会促使有害生物在新的环境中实现爆发式增长,在短时间内形成严重的林业灾害。
2.3 林业从业人口锐减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部分林业人员选择进城工作,导致林业从业人口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林区密集的地区,林业从业人口减退比较明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必须有人工完成,且工作量大,需求足够的人才能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业从业人员锐减导致了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展困难。
3 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3.1 建设林业基础设施,健全网络检测预警系统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是预报和监测,所以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不仅要加大基层林业专业人员的培训,还要增加相应的设备,满足当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需求,同时遵守林业有害生物发展规律和按照气象资料对某个地区的林业进行全面监测,并组织落实调查工作和监测工作[4]。此外,还需要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预测和分析,定期将分析结果进行预报和预警,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成立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同时增加监测点,把中心测报点和监测点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实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情况,并不断建立各级别的监测点,形成一个全面的监测网络,定时、实时发布有害生物情况,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范化奠定基础。
3.2 营造混交林,增强林木抗性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依靠人工造林进行扩大,并且人工造林的树种比较单一,基本上很少有混交林,这种人工林的生长比较脆弱,为有害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混交林树种多、生长环境好,有害生物很难持续繁殖,另外,混交林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这为各种鸟、兽生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林业有害生物的数量也会因此大大减少。所以相对而言,混交林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营造混交林的方式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还有的生物必须在两种以上的植物环境中生长,所以在营造混交林时,必须在周围种植更多的花灌木,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的数量[5]。此外,混交林可以较强地抵抗不良气象因素,可以通过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外界的条件,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林业的抵抗能力,减少有害生物的生长。
混交林的类型包括灌木混交型、主次要树种与灌木混交型和超过两种的乔木混交型,所采用的营造配置方法包括植生组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树种混交时必须充分地考虑树种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所有的树种混交都会比较有益,否则会严重抑制树木的成长,还可能加大有害生物侵害的程度,所以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乔灌混交,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也可以小面积种植纯林和大面积营造混交林,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目的。
3.3 加强检疫御灾体系,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离不开检疫防御体系的建设,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检疫御灾体系来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和水平[6]。
可以以地县森林植物检疫网络为基础,通过添置先进的检疫设备,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外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产品的复检力度,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与蔓延。完善检疫信息网络,调运检疫运输证及时上传上级森防网,利用大数据形成一个覆盖面广、运转高效的网络体系。
此外,应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检疫人员执法行为,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3.4 加大生物防治力度,全面推行绿色防控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和系统分析,采取释放天敌和引进天敌的方式,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可利用基因技术或者遗传生物工程实现有效的防控。生物防治技术相对于化学、物理和人工防护措施而言,具有投入少、无公害和无污染的优势,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力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够有效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受损林业面积不断扩大,有害生物入侵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