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毽球运动的现代化发展研究

2020-01-16彭春兰龙佩林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毽球竞技协会

彭春兰,龙佩林

(1.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2.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习近平就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 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自1987 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以来,毽球在国内不断得以推广;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传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中国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哪些困境? 影响行动实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国毽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1 毽球运动发展源流

毽球运动,又称 “踢毽子”,主要在汉族和蒙古族、满族、高山族、土家族、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各民族毽球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毽球运动的多元性特征[2]。

据文物家考证, 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 故此推断,踢毽子最晚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形成[3]。 唐代释道宣著《高僧传·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记载:“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一连五百。 众人喧竞,异而观之。 ”[4]反踢蹀亦称反踢(脚外侧踢)连续500 次,技术堪称高超和娴熟。宋代高承著《事物纪原》中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箭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亦蹴鞠之遗事也。 ”[5]由脚、膝、肚及头部接触毽子技术样式不断翻新。 上述文献记载也证实了毽子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唐宋的史料考。

明清时代,踢毽子极为普及,技艺更是大大提高。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叙北京民间踢毽子:“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亦博戏中之绝技矣。 ”[4]不论是头、额、嘴、胸、背、肩、腹等都可以代替足来踢毽,使毽子绕身不坠落,真可谓是毽球绝技。 明清文献中有关少儿、女子结群踢毽子的诗词、歌谣更是数不胜数。 至废科举,兴学堂,一些学堂或学校更把踢毽子作为体育课内容[3]。

二十世纪初,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1928 年在上海市举办的 “中华国货展览会” 上,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踢毽子公开比赛,极有力推动了这项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6]。 此后中国战乱连绵、西方文化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踢毽子这项活动逐渐衰落。 毽球运动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周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了复苏与发展[7]。

2 中国毽球运动的现代化发展态势

中国毽球经历几千年的自在发展阶段, 直到文革结束后再次复苏生机并步入飞速跃进阶段。 在国家和民众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毽球群众普及和竞技水平迅速发展,从竞赛组织、全民健身、国际竞争力、国际化交流等指标来看,都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

2.1 项目发展步入正轨、竞赛体系有待完善

自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以来,毽球项目的发展渐入正轨,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花毽锦标赛、中华杯赛及全国大、中、小学毽球锦标赛有序开展,在中国毽球协会组织和协调下,国际性毽球比赛影响力也日益壮大。 中国毽球协会在长远规划、政策制定、活动组织和经费落实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各省、市及地区毽球协会相继成立,逐渐向全国覆盖延伸,凝聚形成了全国毽球运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毽球比赛规则自1986 年国家体委推出第一版《毽球竞赛规则》至2011 年已更新和修改了5版次[8]。 从第一版的修改有效地限制了头球技术,正确引导了毽球以踏球、凌空倒钩等用脚踢球的进攻技术,确保了构成性规则的稳定存在[9];到2011 版,增加非技术性犯规,增加参赛礼仪和仲裁委员会内容, 对违背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做了明文规定,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美德,规则的规范化修订促进了毽球运动及其技战术的健康发展。 但是当前常态化的全国毽球联赛机制尚未建立, 层级有序 (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的毽球竞赛体系并不完善。 在现行竞赛体系的影响下,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成立毽球(队)协会,其属下一级毽球(队)协会尤其是县一级或者乡镇毽球(队)协会就群龙无首,处于松散的自然发展状态,也加剧了层级管理实施的难度。 竞技是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生命,不管是国内向成熟的联赛制形式发展需要, 还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都亟待毽球竞赛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2 各级赛事蓬勃发展、全民影响有待提升

1995 年、1996 年毽球相继进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综合性运动会。 截至2019 年,世界毽球锦标赛已举办10 届,国际毽球联合会会员国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25 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毽球已经实现了向现代体育的规范化发展,拥有统一的《毽球竞赛规则》,在统一的规则下竞争的公平性、公开性要求更强;同时参与也不再仅限于方志中记载的胡同里少年踢毽高手的展演,学校里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生,社区里各种职业身份的居民,以及职业运动员等不论年龄都可参与其中;赛场上进攻与防守分工明确、技战术配合复杂多变, 比分焦灼时尤其让人激动; 各级比赛彻底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毽球爱好者齐聚一起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毽球的技战术水平。 但是,中国毽球的社会认同度与实际参与者之热情存在很大的差距,纵观2019 年8 月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毽球锦标赛、2019 年郑州民运会的毽球比赛,场上比赛竞争激烈与场外的观众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依目前形势, 在全民健身以及国际推广和交流中毽球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的提升。

2.3 区域推广差距明显、传承创新有待加强

毽球运动在广东广州、辽宁丹东、湖北武汉等城市形成了繁荣发展区,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 “全国毽球之乡”——广州引领下,营造了浓厚的毽球文化氛围,辐射全省甚至全国[10]。根据《全国毽球之城(乡、镇)命名办法》中的相关标准和条件,中山小榄、辽宁丹东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毽球协会授予 “全国毽球之乡”“全国毽球城” 称号,一系列毽球运动传统项目的学校相继被命名为 “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但与2019 全国毽球比赛总决赛有来自全国30 个省级行政区和部分行业体协参赛形成巨大的反差的是, 部分省市毽球活动鲜有开展。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中国毽球协会从毽球发展区域不协调的实际出发,于2011 年开始每年开展毽球西部行的项目,以宁夏为起点向西部周边地区推广,得到当地各界的广泛支持,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毽球运动当中。在从上至下的推广策略推动下, 鼓励以城市为中心的毽球文化圈向周边推广普及,通过比赛机制、合作机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各级毽球协会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4 国际竞争优势潜在、竞技水平有待突破

近20 年来,我国毽球竞技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竞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稳居前位, 充分地展示了我国毽球竞技水平的综合实力。10 届世锦赛,我国运动员共获得22 项世界冠军,43 项亚军。前5 届世界锦标赛以中国女队孙丽艳、高芳等世界优秀运动员为首,连续蝉联女单、女子团体以及2 届女双的冠军。 在2010 年中山第六届世界锦标赛上中国毽球男队首次获得男单、男子团体冠军,这也标志着我国男队在竞技水平上的突破,中国毽球转为男队引领竞争优势。 而后5 届锦标赛,中国男队在男单、男双以及混双比赛中以绝对的优势完胜对手,坚守了男子项目的领军地位;女队继续蝉联女子双人赛冠军,但女单、女子团体赛上未占绝对优势战胜对手,一直处于屈居第二的水平。 纵观历届毽球世锦赛,各项冠亚军的争夺主要在中国队与越南队之间展开,两个队的实力相差比较小。 然而,越南队以其对国际规则的精通和利用、 国内联赛制促竞技水平提高的可持续性、对毽球比赛用球、比赛鞋的研发等优势,稳住了越南毽球队在国际竞争中的霸主地位。 作为毽球发源地,我国在毽球高水平训练队伍、毽球高水平运动员人数、高水平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方法的引进、 毽球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助推竞技水平的突破, 中国毽球有实力也有潜力进入更高、更广的竞技场域。

3 现阶段中国毽球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困境

毽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面向未来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 中国毽球运动可持续化发展面临竞赛体系的成熟进程受阻,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缺乏政策保证,竞技水平亟待突破,毽球商业开发受到多重限制等现实困境。

3.1 社会转型期的冲突与调适中竞赛体系的成熟进程受阻

社会转型期的体育体制改革中, 举国体制下集中的管理方式精简放权与尚未成熟的人民群众自己协调管理方式嫁接不到位, 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支持与区域毽球协会发展的需求之间缺失良好的衔接纽带, 导致微观层面上毽球爱好者对毽球活动参与、 比赛交流等需求与宏观层面的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的双重目标受到种种现实阻扰的局面出现。 毽球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缓慢的竞赛体系成熟进程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现阶段这种突出矛盾将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导致层级管理体制不顺畅。 不同层级的毽球(队)协会发展封闭、管理松散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凸显。 例如XX 市毽球协会成立多年, 仅靠协会秘书长坚持带领协会成员训练和组织参赛(AA 制),会长不管事、体育局不组织活动和比赛交流,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高一级别的比赛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 现在该协会发展成队员老化, 从70 多人减少到30 人的自然衰败状态。 二是加剧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 当前,有些地区毽球开展的如火如荼,如有着 “全国毽球城” 美誉的辽宁省丹东市,毽球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喜爱的锻炼项目; 更有广州市毽球协会成为近年来获得由中国毽球协会颁发唯一集齐全国毽球4个最高荣誉称号的城市,分别是全国毽球示范城市、全国毽球之乡、全国毽球运动示范社区、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 相比之下, 一些毽球爱好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区域性的毽球协会尚未成立,推广普及毽球运动和提升毽球运动技术水平更无从谈起。 因此,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成熟的竞赛体系,破除毽球运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进各管理组织部门协同、提高各级毽球(队)协会组织规范化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极为迫切。

3.2 项目发展相关政策有失偏颇阻碍了后备人才储备

2017 年12 月6 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制订并印发的 《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强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11]。 目前来看,我国毽球主要是由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人才, 参加国际性重大比赛,为国家争得荣誉和确保竞技毽球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成为竞技后备人才的储备基地。 现行体制和政策下毽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存在明显障碍: 一是毽球未被体育总局列入具有申请国家运动员技术等级资格项目; 二是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体科字[2019]155 号文件——关于印发《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招生管理办法中第三条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设项目” 中没有毽球项目,第四条符合报名条件中的 “2.具备第三条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12]。 由于在高考中没有报考毽球的资格,学生没有出路,全国很多所开展毽球活动和训练的中、小学校不得不将毽球项目砍掉;加上高等院校在招生方面受到政策制约,优秀的中学生运动员无法进入高校学习; 最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形成。 另外,学校在竞技毽球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培养目标上有偏差,相当一部分学校将毽球引进课堂,仅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推广这项运动;只有小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二是教练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的体育教师兼任教练员,绝大多数没有高水平毽球竞技运动的经验,因而在技战术训练及比赛临场指挥中经验欠; 三是毽球场地和经费上无法保证,若没有学校专门的政策支持,再简单的毽球场地和再经济的训练费用支出也只能是空谈。

3.3 科研与训练实践未协同发展遏制了竞技水平的突破

科学研究与训练投入对未来毽球占领国际地位制高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未来的毽球国际地位的竞争取决于当前竞技水平的投入,特别是科学研究与训练投入。 2002 年2 月,第一个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毽球训练中心在中山小榄镇华侨中学成立。2006 年,我国第一个毽球科研训练中心在山西晋中学院体育学院挂牌成立, 由6 名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团队,拟将毽球运动的装备、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技战术组合等作为该中心研究的方向。 虽然国家级的训练中心和科研训练中心成立并开展工作, 但是中国毽球在科研与训练并没有形成合力,深入推进科学研究指导训练实践,从以往参加的国际毽球锦标赛来看,暴露出来的问题依然是:第一,对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充分利用不足;第二,与老对手越南队相比,比赛中凸显技战术打法落后和体能不足。 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好,很难实现竞技水平的突破。 中国毽球运动其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和训练投入从长远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全民健身融合度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仅露出冰山一角,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科学研究起步晚,对科学研究与训练的投入及其有限,对规则的科学化探索严重不足,单凭以往经验进行训练;二是科学研究与训练之间脱节,在科学研究解决训练中实际问题方面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部门与实训单位尚未协同合力。 从而形成毽球运动竞技水平发展的现实瓶颈, 也极大地制约着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3.4 毽球运动的传统形象限制了其商业化、产业化发展

传统的踢毽子形象 “踢毽子随意性大、小孩子玩的游戏、不需要规范的场地、技巧性及踢毽数量的展演” 深深刻在尚未接触竞技毽球人们脑海中, 在参与人群没有继续扩大的局面下, 这一典型传统印象极大地限制了毽球商业化的开发以及产业化的发展。 目前来看,我国毽球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场地器材、设备层面,毽球比赛的赛事冠名、比赛场地的广告权等资源开发极少, 在比赛现场观众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收入方面也微乎甚微。 表现为:一是全国性的比赛赞助商大多是国内几家毽球器材设备生产商,如 “新健牌” 毽球生产商太仓新塘毽绳厂;二是赛事的冠名也是以凌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主,但没有对赛事场馆资源进行充分开发, 更未形成具有经济潜力且稳定的毽球赛事产业链。 究其原因, 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主观因素。 一是尽管毽球运动在各全民健身场所热闹非凡,但是企业或者开发商对毽球的发展心存疑虑,并未看好毽球市场开发前景,因而没有踊跃投资;二是中国毽球协会官方网站维护运营功夫下得太少, 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网站在宣传和推广空间上的发展。2)客观因素。 毽球需要依靠国家行为助推其在国内外体育领域的影响力, 而中国毽球协会协同各地区毽球协会难以达到举国上下皆参与的热情高度。

4 中国毽球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出路

4.1 讲究实效:建立和完善联赛制形式的竞赛体系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同时, 也指出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 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13]。 在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大好局势下, 一是加大对毽球运动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毽球纳入下一届全运会,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政策引导,帮助各级毽球协会快速成立和成长起来,从而由中国毽球协会主导创建金字塔式的的层级毽球组织体系, 实现各地毽球协会规范化、集约式管理和发展状态;二是建立毽球全国联赛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四级竞赛体系,并进一步加强各级各地毽球队伍的交流,以满足毽球爱好者的期望和要求, 给优秀的毽球爱好者更广泛更高的展示平台;三是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毽球赛事活动的组织举办,采用灵活多样的竞赛方式,丰富群众性毽球赛事活动、优化参赛体验,使参与者有良好获得感。

4.2 广泛参与:注重学校和社区的推广,全面夯实全民健身基础

从历史看,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衰,我国毽球也历经两千年生命力依然强大, 一直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 从现实看,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以来,历经30 多年的努力,毽球在国际上的传播区域日益扩大。 因此,我们不仅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而且应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自信。 大力弘扬毽球文化,进一步在实践中对毽球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切实提升继承和发展的有效策略, 大力开展毽球进社区、进单位活动,积极组织毽球赛事,同时将毽球列入学校体育教材,将毽球教育上升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14]。 将毽球文化融入毽球活动的全周期和全过程, 通过多层级毽球赛事的举办, 使广大群众均有机会参加, 不断扩大毽球人口规模,促进毽球运动蓬勃发展;开展好毽球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毽球知晓度, 通过毽球活动的开展助推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

4.3 以人为本:政策给予关照,确保竞技后备人才的储备

在世界范围内,进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纵向发展,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横向发展, 两者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15]。 毽球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 要关注青少年一代的锻炼需求与兴趣表达, 将是毽球在坚定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中实现全民普及横向发展的关键;同时,建立以学校为主的大、中、小学毽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将是毽球竞技水平的纵向发展迫切需求。因此,建设常态化的校园毽球竞赛机制,完善和规范学生毽球竞赛制度机制,构建各级学生毽球竞赛体系尤为重要。 下一步需将毽球纳入普通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设项目,并及时放开报名条件中 “具备第三条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 的限制,或者同步将毽球纳为国家《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项目,为完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制度保障,确保竞技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4.4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实现竞技毽球与群众毽球活动协同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统筹区域毽球发展优势,以促进竞技毽球水平的突破、群众毽球活动的推广为重点,强化各级毽球协会的基础工作,创新科研与训练协作模式,发挥政府和协会的双驱动力,创造有利于毽球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使竞技毽球与群众毽球活动实现协同发展。 一是在加快 “健康中国” 建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各地区社区的基层优势,借助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项目,搭建毽球活动的交流平台。 特别是尚未开展毽球运动的地域,应以社区为毽球活动推广的主阵地,通过与当地经济产品融合开发毽球赛事、进行毽球文化宣传,为区域普及提供形式多样的策略援助。 二是经济发达、普及度高的地区,应考虑深化区域普及横向发展同时,注重毽球竞技水平突破的纵向发展。 考虑如何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传承我国已往丰富的训练经验,在全面提高技术的基础上对特长技术精益求精,继续保持全面、准确、有特点的进攻技术优势;借鉴越南队的成功经验,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同时, 特别注重快速多变、 简练实效战术组合的研究和实践,实现进攻的点、线和力量方面的多重变化,给对方的防守造成强大的压力, 力争领先优势; 密切关注运动员的个性心理,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在技战术伯仲难分的时刻, 发挥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从选材开始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具体情况,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5 个方面及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全方位下功夫, 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与越南毽球队的差距,切实提高我国毽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 结语

中国毽球运动发展30 年以来,在全民健身与竞技比赛中取了骄人的成绩, 正是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完美体现。 毽球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各级赛事蓬勃开展,特别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实现了 “以协会为重点、学校为基础、社区为依托” 的推广普及方式,满足了活动参与者健康、社交、自我等需求。 然而,中国毽球运动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也不容忽视。 当前,在 “健康中国” 的引领下,应加快建立和完善联赛制形式的四级竞赛体系,破除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障碍,实现竞技水平上的突破,促进全国毽球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毽球运动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毽球竞技协会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竞技精神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花与竞技少女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