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乳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2020-01-16文/于

中国乳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乳品牧场奶粉

文/于 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

1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乳业的挑战和机遇

1.1 资金压力制约乳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之下,乳业上游很大一部分牧场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下游的部分乳品企业也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终端品牌方、代理商或零售商资金压力也都较大。乳业上游养殖业除了牧场管理和原料奶销售等问题,资金紧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牧场的发展。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乳制品销售均遇到很大困难,产品滞销积压,给乳品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部分乳品企业不惜降价销售产品,而在研发、人力、检测、环保等方面成本持续上升的条件下,乳品企业获利较少,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问题。目前,业内已提出供应链金融机制,部分龙头企业也试图涉足,但具体推广和实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乳品行业尚未形成以乳品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较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1.2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疫情之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功效和品质,对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更加挑剔,食用优质乳制品的意识增强,为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面对消费者消费需求和倾向的改变,乳品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和安全标准都会更加严格,高端乳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高端、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比已达64.0%。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进化,加快推进乳品企业建设自有自控的优质奶源基地,完善乳业供应链,以及进一步推进和加快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未来的乳品市场将会出现强者更强的现象,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1.3 消费方式倒逼销售渠道变革

此次疫情暴发,对整个零售市场尤其是比较依赖线下渠道的实体零售业产生了很大冲击,将推动零售业的变革。疫情之下,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线上消费行为大幅提升,线上购物在品质、价格及送货时效性等方面都可以全面对比,且选取面更广。当前,除了产品品质和口碑,消费者还注重线上渠道的购物体验,这就倒逼国内乳品企业对销售渠道进行更大力度的变革,强化与京东、天猫、盒马等电商平台的深入合作,积极布局智慧新零售平台或渠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培养消费者对自身渠道品牌的认知度。

2 后疫情时代我国乳业需要突破的问题

2.1 规模化和标准化牧场不足,原料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规模化和标准化牧场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截至2019年,百头以上养殖规模占比尚不足65%,而乳业发达国家占比在80%以上。近年来,大中型牧场加快建设,但小规模散养在总养殖场(户)中的占比仍较高,我国牧场平均养殖头数不足十余头,约为新西兰的1/40、澳大利亚的1/25。奶农和乳品企业间利益联结和协同共生机制尚未完善,受疫情影响,部分牧场原料奶被拒收、限收或无法运出,倒奶现象再次出现。同时,我国自有种质资源选育体系缺乏,多数牧场需通过进口种公牛及冷冻精子繁育,且牧草、挤奶设备等也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原料奶生产成本较高,其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7%左右,加之人工、检测、环保等成本的上涨,使得我国原料奶价格甚至达到其他奶业主产国的两倍,使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婴幼儿配方奶粉原辅料对外依存度仍较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需强化

乳清粉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的主要原料,通常由奶酪副产物加工得到,国内生产奶酪的发酵菌株、凝乳酶等生产技术工艺缺乏,致使国产奶酪及副产物产量低,加之乳清脱盐技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导致乳清粉严重依赖进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共进口乳清粉45.34 万吨,主要以欧盟和美国为主,其中,从欧盟进口20.53 万吨,占45.3%,从美国进口16.17 万吨,占35.7%。受疫情影响,欧美等国乳清粉生产受限,加之我国乳清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足,致使我国乳清粉市场供应偏紧。此外,乳糖、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结构脂)、乳铁蛋白等受到国内产品结构(奶酪产量低)和提纯制备技术及单体工厂产能的影响,也大多依赖进口。

2.3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健康营养的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仍需加强

疫情之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营养价值、功效和品质,对健康营养的高端乳品青睐度进一步提升。但目前我国高端乳制品供给不足,可以实现替代进口的高品质干酪、奶油、乳清制品、乳蛋白产品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仍需加强。同时,部分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较弱,新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较慢,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线较为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内乳品市场仍以常温白奶、低温白奶、酸奶及乳酸菌饮料、风味乳饮料等为主,产品品类较为单一。

2.4 新零售渠道拓展力度不足,市场潜力挖掘深度亟需加强

我国乳业在新零售渠道拓展和建设方面创新不足,零售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特别是疫情之后,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用户线上消费行为提升,且消费者也更注重线上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目前乳品企业零售市场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较为简单,线上销售多以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为载体,线下多以入驻商超、便利店、母婴门店等为主,线上线下分头发展现象严重,用户消费体验感需要进一步完善。乳品企业自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还未完全普及,多数乳品企业仍以传统分销渠道为主,仅少数乳品企业通过自有平台与线下结合,开拓线上订奶、线下自取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此外,我国乳品企业尚未真正建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数据驱动行业发展的新零售业态,个性化制定、柔性化生产相对滞后,依托大数据洞察市场需求的潜力有待提升,新零售市场挖掘深度需进一步强化。

3 相关建议

3.1 建立乳业产业链联合体,保障优质原料奶供应

支持乳品企业加快推进上游牧场的布局和建设,引导企业采用生态循环模式,种养结合,建立生态智慧牧场,通过种植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推广应用良种繁育、利用现代化养殖技术科学饲养奶牛等一体化作业,实现自建自控奶源。鼓励乳品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整合,通过自建、收购、参股、托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和生态牧场建设,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加快推进奶业上下游利益联合体建设,协调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共生共赢关系,完善和优化奶业产业组织模式,提升牧场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改善乳品企业与奶农间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二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奶农能够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培育壮大专业化奶农联合体,加快制定原料奶价格集体谈判机制,增强养殖环节的风险应对能力。

3.2 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关键原辅料供给,提升产业内生动力

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加强在奶酪及奶酪副产物乳清粉、牛(羊)乳中活性蛋白生物成分、OPO结构脂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奶酪及乳清粉的规模化生产,补齐婴幼儿配方奶粉关键原辅料生产方面的短板。开展功能营养成分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综合运用生物学技术、酶法脂交换技术、冷杀菌技术以及分离、提纯技术等优化生产工艺,开发婴幼儿配方奶粉用固态乳基料和乳糖、OPO结构脂、乳铁蛋白等功能性辅料,实现婴幼儿配方奶粉关键原辅料的国产化。聚集产业链资源,以大型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为核心组建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关键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脱盐乳清粉、乳铁蛋白、乳糖等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攻关,推动婴幼儿配方奶粉原辅料的自主研发生产,解决原辅料的供给瓶颈问题。

3.3 加强市场研究及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多元化发展

支持企业建立消费者资料数据库,分级管理不同地域、年龄、性别、收入的消费群体,增强我国乳品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准确把握消费倾向和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优质产品。引导和支持乳品企业积极组建乳制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母婴营养、成人营养、老年人营养、运动营养等产品,开辟母乳活性成分、功能配料、高蛋白和特殊乳制品的技术新领域。推动乳品企业加深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伙伴等机构合作,重点提升乳品企业的营养技术研究实力,增加功能性、营养性、风味型、保健品以及特医食品等乳制品的生产,提升产品价值链,实现多元化经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4 鼓励金融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借助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在智慧牧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奶牛养殖、原料奶销售等环节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奶牛养殖企业实现奶牛数字化、资产化创新,打造以奶牛为主体的融资通道,解决上游资金压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乳品企业上市,通过私募和资本市场获得充足资金,实现规模、产品、技术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快速提升,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优化和完善对牧场的扶持政策,对规模化、规范化的牧场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融资优惠支持,以减轻牧场负担。

3.5 加快全渠道布局,提升营销品质

积极适应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之后购物渠道的变化,乳品企业应在夯实主流市场渠道的同时,主动布局电商、线上商超等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同频共振。鼓励企业与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进行战略合作,重点在用户运营、新品开发、营销生态、供应链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优化营销模式和提升服务品质,鼓励乳品企业与母婴店、线上商超等渠道联合开展线上直播、营养知识大课堂、大型线上育儿购物节及社群、送货上门等服务。

猜你喜欢

乳品牧场奶粉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海上牧场
奶粉危机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奶粉放冰箱对吗
叮当牧场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