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的“科创基因”

2020-01-16李岩

华东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复旦大学科创科技成果

经过五年多砥砺奋进,上海迎来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也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进决胜年。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共有52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9%。在连续4年保持获奖比例超过15%的同时,上海科技创新的“高度”和“难度”有了新突破,科创策源能力持续提升。这张“成绩单”无疑是上海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迈进的生动注脚。

凭借深厚悠长的基础研究底蕴,上海的原始创新实力快速提升。据报道,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连续两年超过4%,提前四年完成了目标。

随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部门的科技创新产出越来越多。在上月发布的《2020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中,上海综合排名较去年上升了4位,充分体现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在科创领域,上海大步前进,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数约占全国总数的28.7%;《自然》评选的全球年度十佳科学论文中,2篇中国论文入选,均出自上海;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082.01亿元,同比增长15.8%。

作为科研龙头城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时,上海连出重磅,贡献出了上海科技力量。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复旦大学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目前,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和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两家P3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了共计4株新冠病毒毒株,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条件。

正是因为前期不断地投入和技术积累,才有了科技成果的“绽放”。

如今,科技创新已融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基因,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式在帮助城市克服重大挑战之时,也将带领上海更坚实地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复旦大学科创科技成果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