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20-01-16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新冠疫情

蔡 娜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进行了三个多月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全民战“疫”背景下,大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爱国,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020年3月9日,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也发出了“青年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大义第一条”的时代强音。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疫情之下,全国大学生不能正常返校,按要求停课不停学,持续进行着线上课业学习,对高校来讲,学习不能停,爱国主义教育更不能停。

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2020年3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转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强调高校要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战“疫” 的重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笔者通过微信与8位不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普遍对在线课业学习更为重视,对在线思想教育却重视不够,线上学生活动开展数量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缺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要抓住这一特殊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及反面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身体力行践行爱国主义,让大学生真正具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应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在全民战“疫”之中,笔者多次看到各大高校录制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祝福视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以所在地区为坐标,为祖国、为武汉发声,表达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显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疫情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弘扬这种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化于心,提高个人修养和政治觉悟,并身体力行,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疫情之下,高校培养的对象不在眼前,而在“云端”,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大学生们的行为以及心理状态,给立德树人的任务完成增加了难度。因此,疫情下要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浸润在线上传递下去,使它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另外,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具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疫情之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场疫情全民亲历、全民关注、全民行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联防联控才取得了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成果。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力量,中华民族的希望,疫情下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政治立场,增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意识。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基石,有利于青年学生充分认识疫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坚定信心,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并能够自觉甄别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疫情下要在明理上下功夫,把握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①。疫情之下,大学生们每天被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新闻事件、各种报道轰炸,很容易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辨识不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明理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把握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比如疫情发生时,各地都出现了对湖北武汉人的责备和抱怨,甚至是歧视;当全球疫情暴发时,又有人对归国华人华侨存抵制态度,出现了“国家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的言论。面对这些舆论现象,大学生们是否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当自己身边出现了这种情况,个人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明事理,对有争议的现象作出正确评判和引导,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深刻认识在灾难面前,要从心底里敬畏生命,做到和武汉人民和归国华人华侨同呼吸共命运。方法建议以线上班会、在线讨论的形式将社会现象讲深讲透,使大学生们把握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二)疫情下要在共情上下功夫,传递爱国主义的真挚感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因此要增强主体体验,加大情感共鸣①。疫情之下,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共情上下功夫,把握这种情感上共情共鸣的时机,传递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白衣战士王兵、李文亮、夏思思等直接参与一线救治,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公安干警吴涌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社区工作者廖建军用真心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这些在疫情中坚守岗位,以生命为代价战斗的“烈士”都给大学生们以很深的心灵触动。还有更多鲜活的身边故事和生动案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情感共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抓住战“疫”中涌现出的英雄、榜样、身边故事、生动案例等鲜活素材,传递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方法建议:制作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等,运用社交媒体线上传递给学生。

(三)疫情下要在弘文上下功夫,营造爱国主义浓厚氛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①。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疫情之下,高校普遍对在线课堂学习很重视,对在线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学生活动开展的也不如线下有效,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来看,组织学生活动一般会结合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开展,在活动中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上半年的节日有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没有返校。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呢?笔者建议:比如植树节,往年的植树节高校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外出,走进大自然,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今年的植树节虽处于疫情期间,但也可以以给学生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这样对大学生长期居家的心理调适也有益处。另外,疫情之下,全民“中华小当家”,致敬英雄的剪纸、绘画、诗词等传统文化形式,也都可以以网络竞赛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不但调节了宅家大学生的生活,还进一步增强了归属感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线上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营造爱国主义的浓厚氛围。

(四)疫情下要在力行上下功夫,把爱国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

爱国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①。疫情期间,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用34万余元经费为每位学生发放线上教学流量补贴,党员教师们线上授课之余利用周末时间下沉社区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将爱国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的生动诠释。大学生们也可以在力行上下功夫,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河北学生郭跃教科书般的硬核隔离、音乐学子积极创作抗“疫”歌曲、护理专业学生录制“七部洗手法”视频,等等,都是在用行动做着自己的贡献。实际上,大学生们按要求宅家不出门,出门配合体温检测;在家认真上网课、分担父母家务劳动等也都是在作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疫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将爱国精神转化为爱国、爱家的自觉行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一个拥抱、制作一个手工来感谢父母,录制祝福视频来致敬一线的抗“疫”英雄,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来缓解社区工作者的压力等。

注 释:

① 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新冠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聚焦新冠肺炎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