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策略
2020-01-16郑小倩
郑小倩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自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三亿人上冰雪”的指示后,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鼓励全国各地开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更是提出“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达到2 000所,2025年达到5 000所”[1]等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具体发展指标。一时间,冰雪运动的推广成为了校园运动发展计划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系列文件的指导之下,在2019年4月,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了 “2022校园冰雪计划”,冰雪运动进校园成为了时代的号召与必然。
结合当前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现状,本文探析应当遵循何种原则,才能营造出更好的校园冰雪运动氛围,推动“2022校园冰雪计划”等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举措顺利进行,推广冰雪文化,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奋斗目标。
1 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现实忧思
目前看来,我国校园冰雪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校园冰雪运动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包括冰雪特色学校的设立、场馆设施的建立及冰雪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积极举措。但在经过更深层的调查与资料搜集后,当前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消极方面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冰雪运动师资力量仍待壮大、场地短缺问题仍需解决、在南方城市的开展受阻等。可以说目前冰雪运动进校园优势与劣势都十分的鲜明,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1.1 校园冰雪区域发展不协调
目前来看我国冰雪运动开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北及华北地区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反观南方城市中小学的校园冰雪运动开展却缺少“热度”。根据笔者对南京、南昌、厦门、广州、武汉等多个南方城市中小学校如南京市莫愁路小学、南京夫子庙小学、厦门市龙海市中心小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南方学校任课体育教师进行的访谈显示,大部分南方地区并未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校园内丝毫不见冰雪运动的踪影。
这一访谈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校园冰雪运动开展遭受了阻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冰雪运动本身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一般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发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区域纬度跨度大,这就导致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气温差异大,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气温较为温暖,缺少发展天然冰场的气候条件。其次在我国历史上,南方地区没有开展过冰雪运动,从文化传统角度来看,冰雪运动在我国南方地区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缺乏群众基础。最后,访谈发现南方地区各城市教育部门对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南京、南昌、厦门、广州、武汉等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当地教育部门未颁布有关校园冰雪运动开展与推广的指导文件或相关政策,这也是冰雪运动在南方开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校园冰雪文化尚待补强
发展校园冰雪运动离不开对冰雪文化的了解与学习,目前看来,在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过程中,校园冰雪文化的推广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教育部等四部门颁发的教体艺3号文件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规定了校园冰雪计划的主要任务,而其中并未涉及有关冰雪文化推广的内容。虽各个冰雪特色学校或多或少有开展一些冰雪文化活动,如举办冰雪知识讲座、印发冰雪运动知识指南等,但关于我国传统冰雪文化以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知识推广仍未得到重视与发展。
校园冰雪文化应当分为2个部分:一是我国本土的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中国传统冰雪文化;二是以冬奥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冰雪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冬奥文化虽然是奥林匹克主义的一部分,在内容上却与夏季奥运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方面它尊崇这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和青奥会、残奥会一样,具有鲜明的自我文化,这种自我文化就是强调地域性,这也是它与夏季奥运会文化互动最大的差异所在[3]。中外冰雪文化虽有不同,但也有其通性。综观中国传统冰雪文化和以西方冰雪为主体的冬奥文化,无论从活动内容,还是从形态上看,基本上是以人类劳动和生活实践为原型[2],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融合。在悠久的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外2种冰雪文化渐渐形成其各自的特点及结构,与冰雪运动项目共同发展,都是冰雪运动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补强校园冰雪文化,对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冰雪氛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冰雪运动教师资源匮乏
冰雪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技能教学内容相比,冰雪运动的教学对教师的技能传授与课堂安全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问题被称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3大阻力之一,它不仅决定着冰雪运动课程能否顺利开展,更是影响冰雪运动在校园内是否能够得到学生接纳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和喜好程度[4]。
目前我国中小学冰雪运动仍大面积存在冰雪运动师资不足及不专业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多以非冰雪专业的体育教师兼职进行校园冰雪课程的教学工作[5]或在短时间内培训校园冰雪运动项目教师[6]为解决方案。但这样的体育教师对冰雪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教学能力可能存在欠缺,对冰雪运动的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对冰雪运动选材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我国高等院校对体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很少有专门针对冰雪运动教学的课程内容,各类高校向学校输送的懂冰雪技能的教师非常有限,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冰雪专业技能[4],这也是从根源上致使冰雪运动师资匮乏的原因之一。
2 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现象,在分析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目前的优劣势之后,归纳了4个导向原则,以不同视角辨析各类政策指导文件中提到的原则应当如何在现实情况下加以运用。
2.1 问题导向: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是指依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适宜的策略,它要求各中小学校园在进行冰雪运动教学、推广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再进行科学计划。在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中,所涉及的所有地区与城市之间都有其不同的实际情况,若简单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策略,是行不通的。比如黑龙江等北方城市能够在冬季室外空地泼水做冰场。在南方城市就不能用这个方法,这是因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高于0℃,冰期很短或者根本没有冰期。只有依据本地区的自身特点,加以科学规划,才能促进冰雪运动进校园顺利开展。因地制宜原则,是各个发展冰雪运动的指导文件中都会提到的原则,属于发展冰雪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计划》《指导意见》等文件都强调了,校园发展冰雪运动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这是科学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要求,也是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推广的首要前提。
我国北方地区有更加适宜冰雪运动发展的气候条件,冰雪运动群众基础也较好,但面临着冬季冰期变短、校园冰场面积不足、冰雪专业师资匮乏这些劣势。依据这样的地区特点,首先能够确定在该地区进行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时,应当着重冰雪运动实践方面,学校开展冰雪运动技能课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冰雪运动;其次再解决场地不足等问题,如采用建造室内冰雪运动场地等方式来缓解场地的问题;最后更应创新冰雪运动的发展形式,让学生喜爱冰雪运动,给冰雪运动增添活力。
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宜普及开展冰雪运动,那么冰雪运动进校园可以以冰雪文化活动为主,例如冰雪运动知识的讲座、国内外冰雪文化发展的了解课程等,让学生们走近冰雪运动,了解冰雪运动;除此之外,国家也强调了推动冰雪运动旱地化的推广,例如旱地冰壶、旱地滑冰,国外也有户外旱地滑冰越野赛等赛事的举办,这些冰雪运动旱地化的活动都是我国南方地区开展冰雪活动的参考方式。只有抓住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地针对地方特色采取措施,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冰雪运动的魅力,更多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2.2 资源导向:统筹优化,协同发展
我国国土面积大,导致各地区间的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南北方与东西部资源差异大。统筹协调,是指统筹资源,协调各方共同发展,这一原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中加强合作,承担起统筹规划,协调各区域间发展的重任。贯彻统筹协调原则不仅包括同区域间的各种资源,如场地资源、教师资源等等有关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资源的调配,也包括各区域间资源能否借调、如何借调的问题。《意见》《计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到了校园冰雪运动发展要遵循统筹协调原则,统筹协调原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顺利进行的保障。
同区域的资源调配包括场地的协调与师资的共享,如许多北方校园活动面积少,不足以用来浇灌冰场开展冰雪运动,那么组织该区域的公共场馆或公共冰场的建设与合理利用就体现了统筹协调原则,不但为各个学校提供开展冰雪运动场地,还能够为市民提供日常的休闲运动场所,是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通过同区域间的统筹协调,在同一区域各学校间建立“走师”制来共享冰雪教师资源,能够暂时缓解师资紧缺的问题。
不同区域间的资源调配,也是促进南方冰雪运动推广、推动南北方冰雪运动发展平衡的重要途径。如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缺乏冰雪运动的发展条件,可以与北方地区中小学建立合作,开展冬令营活动,让南方的学生通过冬令营也能够接近冰雪运动,体验冰雪运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缺乏冰雪运动开展条件的地区,应多元化开发与冰雪运动关联度较大的项目,广泛开展冬令营、冰雪体验等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6];其次,冰雪运动的系列文化讲座、旱地冰雪运动体验,也可以走进南方地区各中小学,推动冰雪文化在南方校园内的传播;最后,有条件的北方学校可以设置冰雪教学的网络课程,供南方的教师在线学习、培训,用以推动旱地冰雪运动的教学,推动南方校园的冰雪运动发展。
2.3 科技导向:高新科技助力冰雪建设
以科技为导向的创新原则要求在进行冰雪运动的校园推广过程中,思维不能一成不变,要持续加强高新科技在开展冰雪运动中的运用,不断探索新的冰雪运动开展方式。创新性原则也是我国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强调要践行的原则之一,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调动国内外科技资源,坚持理论引导指明方向,深化冰雪项目前沿科技研究,提升运动员教练员科技意识[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冰雪运动来说,科技创新也是增强其生命力的重要力量。
校园冰雪运动中的创新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在推广冰雪运动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可以大幅度地解决在现实推广中所遇到的问题,如目前北京市某校园已建成可拆装式移动冰场和3D模拟滑雪仪设备等新型场馆及设备,用以解决校园冰雪场地不够的问题。在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也是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源源动力。近年来VR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育领域,VR的核心是构建沉浸式虚拟环境(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IVE)能够将三维数据可视化,建立一个交互环境,在计算机数据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增强用户的沉浸体验;并且,也为学习者完成特定学习目标提供了较为真实并且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8]。同样,在冰雪运动的校园推广中,也可以运用VR技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体验冰雪运动。
2.4 兴趣导向:以学生为本,逐步推广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是发展现代化科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健身健心”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体育首先是面向人的教育活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也应该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落实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教育部等四部门指出,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应当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第一要义,然后才是提升冰雪运动技能,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冰雪运动的育人功能,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冰雪运动习惯,提升冰雪运动技能[9],而不能一味地只发展冰雪运动不顾学生的兴趣。
首先,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方式要更加多样化。校园冰雪运动不应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更应以各种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丰富冰雪运动在校园内的开展模式,比如冰上龙舟、旱地滑冰、旱地冰壶等等新兴冰雪运动模式,培养学生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发自内心的喜爱冰雪运动。其次,校内举办关于冰雪运动的相关文化活动,如讲座、与冰雪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赛事视频、冰雪文化节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关注冰雪运动,喜爱冰雪运动,最后参与其中。再者,校园内或某几个学校之间联合举办趣味冰雪运动比赛,用精彩的赛事来吸引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关注,让学生们通过比赛来投入冰雪运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最终对校园冰雪运动的良好发展形成推动作用。最后,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冰雪运动课程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员,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冰雪运动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向体育教师进行冰雪知识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3 结语
校园冰雪计划是我国完成 “三亿人上冰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目标的科学规划,冰雪运动进校园在推广冰雪运动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体育生活。冰雪运动进校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冰雪运动,对冰雪运动的推广、日后冰雪运动的选材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系列论文、新闻的了解与研究,目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仍然有需要改进、可以改进的方面,而对于其发展对策的研究,能够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建议,是十分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理应更加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