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
——十里珠帘
2020-01-16
秦淮河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境内。
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建筑群,飞檐漏窗,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画舫凌波,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秦淮河古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为了江山永续,命人挖河断龙脉,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故称为“秦淮”。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秦淮风光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十里珠帘”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流传千古。六朝时,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化作诗酒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因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恢复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
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写秦淮河的优美诗文。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曾居住于此。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当时的繁华景象。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并且各自写了一篇游记散文,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名。在他们清新优美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卖艺歌女的同情与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对茵陈如酒的十里秦淮的喜爱与眷恋。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可谓是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热线,极富魅力。1991 年5 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之一推向国际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