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探究

2020-01-16宋春晖马红霞王赫刘映杰

关键词:代币性别差异范式

宋春晖,马红霞,王赫,刘映杰

(华北理工大学 心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公平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人际和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同社会、国家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1]社会规范是指社会群体所普遍接受并遵从的行为规则和标准,[2]心理学将社会规范定义为被社会群体所普遍接受并遵从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与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福利事业及道德问题密切相关。[3]社会规范反映了一个群体的共同标准和要求,是一类群体共同的价值体系。人类个体构成了社会,个体要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生存,就必须掌握这种价值标准,并自觉地以此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通过人际交往等活动方式为群体所认同和接纳。在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公平的对待,然而人类个体又是一个生物实体,为了维持个体的生物存在,人们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满足生命需要的物质资料,除了各种物质需求外,还有多种精神需求,这些需求就使得人们产生了私欲。在私欲的驱使下,一些人会不惜破坏群体的共同标准,打破社会规范来获取利益,社会公平问题随之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获益差异很大,使得部分人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处于弱势。[4]教育条件的不同、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就业机会差异等等诸多社会问题随之日益凸显,社会公平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各类公平相关事件见诸于媒体网站,争相报道,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近年来,社会公平问题也受到了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社会公平是最常见而又最普遍的社会规范,它是其他社会规范的基础,权衡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如果个体违背了社会规范,产生了不公平行为,就需要惩罚的强制作用来维护公平正义。惩罚是一种维护公平正义的强制手段,是社会规范得以产生和维持的重要原因。如果破坏社会规范的行为不受到制裁,那么就会导致社会规范调节集体行为的潜在功能崩塌。[5-7]中国有句老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意思是在遇见不平事件时,有人会挺身而出帮助受害一方,这种侠义行为就是一种利他行为。利他惩罚是指当面对不公平事件时,人们会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而自愿牺牲个人利益,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进行惩罚的行为,它是一种亲社会行为。[8]利他惩罚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们研究公平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范式:最后通牒博弈范式(Ultimatum Game,UG)、独裁者博弈范式(Dictator Game,简称DG)和基于独裁者博弈的第三方惩罚范式(Third Party Punishment)。最后通牒博弈是人们对公平研究的经典范式,最早源于经济学研究,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心理学研究。游戏过程中,由两个人来参与共同分一笔钱,一个人作为分钱者,另外一个人作为接受者,分钱者提出分钱方案,而接受者只能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选择接受,那么双方就会按照这个方案分钱,而如果选择拒绝,那么两个人将一分钱也拿不到。在博弈过程中发现,接受者宁愿损失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要惩罚对方的不公平分配,而分配者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其出价均是相对公平的。[9]独裁者博弈范式是最后通牒博弈范式的变式,考察人们对资源分配的行为,研究人们是否存在利他公平的偏好行为。游戏过程中,被试的角色是方案分配者,其主要任务是将一笔金钱分为两份,一份属于自己,另一份则属于另一方。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者没有任何选择权,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只能接受分配者提出的分配方案。如果分配者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那么他将会将所有的金钱分给自己,不分配给接受者任何金钱。后来,Ottone在独裁者博弈中加入利益无关的第三方,赋予第三方对违规者进行惩罚的权力,发现作为第三方的个体在目睹了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后,也会付出成本对违规者进行惩罚,由此提出了第三方惩罚的概念。[10]

利他惩罚对社会规范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利他惩罚的研究还不够丰富,特别是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第三方惩罚被视为更加纯粹的利他惩罚行为,以往的研究者通常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人们的公平行为。[11,12]在基于最后通牒博弈的研究中,利他惩罚的性别差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利他惩罚行为,而有些研究则发现女性会表现出更多的利他惩罚行为,还有一些研究并没有检验出性别差异的存在,而针对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更显不足。因此,基于独裁者博弈的第三方惩罚范式来研究人们是否存在公平维护行为,并探究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特点以及这种行为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名,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所有被试自愿参与,身心健康、无心理疾病史、右利手、视力或纠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被试发放报酬。

(二)研究方法和程序

本实验采用基于独裁者博弈的第三方惩罚范式,[10]运用E-Prime 2.0软件编制实验程序,实验刺激由电脑呈现,为白色背景下的黑色汉字和数字。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32,汉字显示字体为宋体,字号32,在屏幕中央呈现。

实验采用2(性别:男/女)×3(分配方案:50/50、70/30、90/10)两因素混合设计。性别为组间变量,分配方案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做出惩罚与否选择的反应时、对分配者的惩罚率及惩罚强度。

博弈过程中有分配者、接受者和第三方评判者三个角色。博弈规则是分配者和接受者共同分配100代币,由分配者决定分配比例,而接受者只能无条件接受分配方案。第三方评判者评判分配方案是否公平,每次评判他都会获得50代币,如果觉得分配不公平,他可以选择消费代币对分配者进行惩罚,惩罚比例为1:3(即评判者每消费1代币,分配者获得的代币会相应的减少3代币),消费代币可选择5、10、15、20、25、30,同时被试也可以选择保留不进行惩罚。

博弈过程中的分配方案在实验前已经编好,实验时由计算机随机呈现给被试。每一轮博弈开始在屏幕中心呈现注视点“+”500ms,然后呈现分配方案1500ms分配方案,共三种:50/50、70/30、90/10,接下来要求被试在2s内进行选择“惩罚”或“保留”。如果选择“惩罚”,被试将进一步选择惩罚强度;如果选择“保留”,则本轮评判结束;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作出决定,则视为“保留”,自动跳转到下一轮评判。正式实验前进行20轮练习,以帮助被试熟悉规则和按键操作。每个条件下进行30次评判,共180次,分配方案随机呈现。为了增加实验的真实性,实验前告知被试:所有博弈双方的分配方案已经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现在由你来对不同组别的分配进行公平评判,如果你认为不公平,你可以选择花费系统分配给你的代币对分配者进行惩罚,你也可以选择保留这些代币,你的选择会最终决定分配者将获得的现实报酬金额,而你最终剩余的代币将会按比例转换成现实报酬支付给你。

(三)统计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被试做出惩罚与否选择的反应时

表1 被试选择反应时的描述性统计(M±SD)

表2 被试的惩罚率与性别、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注:*p<0.05,**p<0.01,***p<0.001,以下同。

表3 被试的惩罚率与性别、社会评价、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二)不同性别被试对分配者的惩罚率

表4 被试对分配者惩罚率的描述性统计(M±SD)

对被试的惩罚率进行2(性别:男/女)×3(分配方案:50/50、70/30、90/1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统计见表4)。结果显示:分配方案主效应显著,F(2,28)=193.607,p<0.001,η2 p=0.874,表明分配方案越不公平,被试对分配者的惩罚率越高;分配方案与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2,28)=0.787,p>0.05;性别主旨间效应不显著,F(1,29)=0.055,p>0.05,即男、女被试对分配者的惩罚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5、表6)。

表5 被试的惩罚率与性别、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6 被试的惩罚率与性别、社会评价、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三)不同性别被试对分配者的惩罚强度

表7 被试对分配者惩罚强度的描述性统计(M±SD)

表8 被试的惩罚强度与性别、社会评价、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9 被试的惩罚强度与性别、社会评价、分配方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三、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公平问题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众多研究多以当事双方为研究对象,在不公平事件过程中,第二方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有时他们并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不公平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绿林好汉”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从而维护社会公平,因此,作为不公平事件旁观者的第三方往往更有能力或潜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发挥重要作用。采用基于独裁者博弈范式的第三方惩罚范式,探究人们的利他惩罚行为特点以及这种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发现,被试做出惩罚与否选择的反应时上,对公平分配方案反应最快,其次是极端不公平分配方案,对中等不公平分配方案反应最慢,这与王珍珍等人在最后通牒博弈研究中的结果相似,[13]这说明中等不公平分配方案会耗费人们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权衡分配是否公平,是否需要对分配者进行惩罚,而公平分配方案和极不公平分配方案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在惩罚率和惩罚强度上,分配方案越不公平,人们越倾向于选择对分配者进行惩罚,并且惩罚强度越来越强,这表明人们存在公平感知,表现出利他行为。

反应时、惩罚率及惩罚强度均无显著性别差异,这与刘洋等人采用UG任务范式考察人们公平行为的研究结果相似。[14]在独裁者博弈中,有人得出女生比男生更偏向公平的结果,认为女生更倾向于采用直觉加工方式,行为更加公平,而男生有时表现得更符合反思加工的特点,行为更加自私,[15]而有人得出男生有更强的利他倾向,认为这与进化心理学中性选择机制有关。[16]郭庆科等人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研究得出没有性别的结果,[17]也有研究通过第二方和第三方两种不同视角的博弈实验得出利他惩罚行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8]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很多采用类似本实验时间进程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性别差异的存在。而在UG任务进行性别差异考察的实验发现,在限定时间进行选择的情况下,男女拒绝率没有差异,而在没有限定时间进行选择的情况下,男性的拒绝率低于女性。[13]综上,本实验中限定被试在一定时间内做出惩罚与否选择,可能是导致实验结果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未来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进行验证。

四、结论

在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中,人们表现出公平偏好,愿意损失自身利益对不公平行为进行惩罚;分配方案越不公平,人们对分配者的惩罚率越高,惩罚强度也越强;人们很容易对公平分配方案做出判断,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权衡中等不公平分配方案时是否需要对分配者进行惩罚;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代币性别差异范式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代币“清零”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