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跑酷课程教学目标构建的研究
2020-01-15李娜
李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体育教学上也有了各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式。跑酷是极限运动的一种,源自国外,如今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跑酷通过各种网站视频和节目表演,成了广受大众关注、风靡世界的运动。而除了惊险华丽的视觉感官刺激,跑酷对身体素质、各项机能的提升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跑酷可以引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文章将从跑酷教学目标入手,探讨小学体育开展跑酷教学的可行性,并以跑酷的基础动作侧滚翻为例,希望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跑酷课程;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86-02
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体育由于不是升学中的重点科目,因此难免在正常的科目中逐渐被边缘化。再加上如今很多体育活动新奇有趣,但很多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依然过于僵化传统,这也导致小学生在面对炫酷花哨的体育运动时,对校内体育课的兴趣逐渐降低。基于此,小学体育在保证学生锻炼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顺应时代变化,引进新奇的体育活动。而网络上很多穿梭于城市之中的跑酷者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小学生的兴趣。小学体育也可以适当引入跑酷教学,进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1]
一、跑酷技术概念浅谈
随着当前社会环境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跑酷作为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在我国也日渐风靡。网络上随处可见国外城市中的跑酷者自制视频,以城市环境为运动表演场所,凭借自身体能,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快速在城市建筑中间穿梭,在各种障碍间如履平地。这项运动最初兴起,可追溯至越战时期的法国士兵,在进入21世纪之后,在英国逐渐被大众熟知。跑酷的理念最初是由David Belle与其好友共同开发的,将跑酷理念同现代生活方式紧密连接,而且一直身体力行致力于跑酷运动的推广。这也让跑酷运动逐渐走向大众,并且不断向商业化与组织化发展。相较于国外,国内的跑酷运动在起步上相对较晚,于2006年传入我国之后,发展至今已经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因此国内很多跑酷团队也应运而生,在品牌宣传、商业演出等活动中大显身手。[2]
二、小学体育跑酷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跑酷不单单是动作的炫技,其提升身体素质、加强户外锻炼的优势同样不可小觑。跑酷运动中有大量跑跳、攀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爆发力、协调力等,可以在兼顾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同时,对其心肺功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而且跑酷运动相较于其他运动,不存在诸多运动规则,给予了跑酷者更高的运动自由,进而刺激小学生设计自己的跑酷路线和动作,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跑酷的运动环境,决定了学生要面临各种障碍,克服各种恐惧,这也可以极大地培养小学生面临问题的勇气与信心,使小学生可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也符合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加大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危险教育力度
任何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跑酷运动会将这种危险呈现得更加直观,而且跑酷运动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尽善尽美,“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小学生在学习跑酷动作时,可以对自身身体素质与能力,产生更加清晰的判断,进而规避运动中的潜在危险。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里遭遇的诸多危险,有很多都是因为人们高估了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句谚语的意义。跑酷课程应强调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与危险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危险判断力,这样才能基于自身身体素质,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挑战信念,将障碍和挫折视为常态,应付更多的挫折与困难。[3]
(三)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匹配
相较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德、智、体、美、劳五项能力中的重中之重。把跑酷运动引入体育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还是在正确树立学生思想观念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基于跑酷课程的教学优势,加上运动本身的趣味性,既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又能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跑酷教学存在尚未被开发的教育价值,值得基层教育工作者探索。
三、小学开展跑酷课程的可行性浅谈
(一)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改革推行的新课程框架下,传统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及内容、学生的主客体地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多样的课程开发,教学形式与内容丰富性更强。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学校方面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对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彰显体育课程的创新性与特色,以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4]
(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背景之下,体育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传统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此要求下,体育课从单纯强调动作要领到逐渐侧重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体育教师需要视每个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不同,因材施教,从而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满载而归。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動的年纪,跑酷运动刚好能让学生身体的每一处都动起来,充分释放天性,进而达到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体育设施较为简易
跑酷运动往往是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的,无论是栏杆、围墙、树木、建筑都能够成为跑酷的活动地点,因此其活动场地较为自由。跑酷运动并不需要复杂精密的体育器械,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动作的到位,所以在训练时往往几张软垫、一个跳箱就能满足训练要求,这也是多数学校能够达到的标准,无论室内室外都能训练,也不用担心因下雨天停止,这也是跑酷运动能广泛进入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原因。[5]
四、跑酷运动融入小学体育课的影响因素
跑酷是极限运动的一种,尽管在动作上相对简单,但是对跑酷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却很高,同样的动作,对身体素质不到位的学生可能难如登天。这也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跑酷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调查小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训练难度上有所区分,避免因训练而产生较大危险。除此之外,由于跑酷在我国尚属于相对小众的运动,因此很多专业的跑酷者都是在校外开办跑酷培训班。很多学校体育教师并不具备很强的跑酷水平和理论知识,在师资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6]
五、优化小学体育跑酷课程教学的教学途径——以侧滚翻动作训练为例
(一)课前准备
首先是课前,体育教师需要视学校训练器材和训练场地的不同,模拟城市跑酷的实际情况,完成跑酷场景的创设。接下来是准备活动,教师可以播放跑酷类型的音乐,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排好队,统一围着凳子或软垫跑。在音乐停止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两人一组分组,同个部位相对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跑酷运动中最需要调动的身體部位。之后,令学生充分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主体训练做好准备。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不至于感觉太过突兀,合理增加训练的密度,使教学内容衔接得更妥帖。[7]
(二)主体教学
在针对侧滚翻动作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动作的基本讲解,并做出示范,尤其是类似侧滚翻和前滚翻动作的不同,以及可能造成的身体伤害,这种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需要重点讲解。在学生进行侧滚翻练习时,教师可以不断提升难度系数,使学生先在平地,后从高处,再增加侧滚翻次数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跑酷运动形成更直观的认识,意识到炫酷的跑酷动作是由日积月累的训练动作组成的,从而提升训练意识,主动练习基础动作技能等。
(三)教学改进思考
在体育课进行跑酷动作训练时,由于学生普遍为初学者,因此使用的训练器材为软垫,这和地面的硬度大相径庭。所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应当加强城市地面的模拟程度,改用泡沫板或塑料拼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地面”硬度,令学生更能感受到,不同地面硬度带来的侧滚翻身体感受。教师应当对训练“地面”的平整程度做仔细检查,第一时间清除杂物。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不同软垫搭建成不同高度的层级,使学生能够逐层利用侧滚翻动作滚下来,从而锻炼出跑酷动作的连贯性。[8]
六、结语
综上所述,跑酷课程在小学体育中具备很大的教育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确定小学体育跑酷目标时,一定要紧跟当前教育课程的改革趋势,强化教学内容中的挫折教育和危险教育,使学生勇于挑战,不惧困难。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增加跑酷运动的趣味性,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杏波,姚应祥,吴红胤.跑酷休闲运动及其在高职院校体育中的发展前景[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373-374.
[2]郑平北川.跑酷运动在高校体育课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5):280.
[3]衣海永.国内极限“跑酷”运动的开展形式及其市场价值[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6-167.
[4]王丽娜.绿色体育理念下的跑酷运动融入农村学校体育的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16-18.
[5]胡茂辉,邵永祥.湖南省高校新兴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1):128-129.
[6]覃 林,王成科,甘 涛.阳光体育视域下跑酷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9):43-46.
[7]王成科,甘 涛,覃 林,等.跑酷体育文化特征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4):87-88.
[8]曾忠文,蒙 军,宋晓宇.论高校体育专业开展跑酷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