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建设分析
2020-01-15曹虹琳
曹虹琳
摘 要:幼儿教育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学习力,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更是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将美育课程与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趣味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智力与想象力。文章作者从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这一现象出发,结合现实情况以及资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117-02
将幼儿阶段的教学游戏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根据受教育群体特征而制订的教学方案,无疑是最贴合受教育群体本身的。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让幼儿更快地融入课堂,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通过挖掘游戏中的趣味点,并将其与课程相设计结合,可以使幼儿将玩和学兼顾,度过一个愉悦而有意义的童年。
一、游戏与美育课程的联系
将游戏融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调动其好奇心,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幼儿对各个领域学习的兴趣。
二、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未来发展。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幼儿学习热情的培养,以学习热情为导向,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美育课程本身便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游戏活动更是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现代教育发展实践中,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幼儿启蒙教育,都高度重视对学生或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的启蒙教育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创新能力。而美育课程本身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内容,学校通過开展游戏化美育课程,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游戏化美育课程实践中,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由教师设立一个美育活动主题,然后由幼儿进行自主绘画创作,并向教师和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游戏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为确保让幼儿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应作为引导者与辅助者,保证自身不影响幼儿自主创造思维的发挥。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幼儿异想天开,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一种游戏探索的方式,能够丰富幼儿的见解,满足幼儿的认识需求。
(三)培养幼儿美育活动的能力
(1)构思能力:幼儿构思能力的发展及对形、色、构图的理解和运用,形成了从事美术活动的基本能力。由于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感官体验逐渐增加,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幼儿的画往往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如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飞鸟、云朵则可画在地上。审美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幼儿构思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对形、色、构图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可让教师与幼儿一同制作大型纸盒积木,即教师用纸盒、纸箱和旧挂历制成纸积木,然后涂上颜色。不仅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几何体,又通过涂色活动,增加了幼儿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还可用纸卡制作成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自由拼贴画。激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动机,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培养幼儿的构图能力时,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准备10种左右的范例,不要求幼儿必须模仿范例,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如幼儿在表现小鸟和人时,有的躺在草地上休息,有的在拍皮球,还有的在“竖蜻蜓”,非常富有儿童情趣。
(2)操作能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必须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这也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基本能力。如在捏塑活动中,可用黏土和颜料制成橡皮泥进行捏塑,用各种种子粘贴种子画,用彩纸剪窗花,用鹅卵石制石头画等,还可鼓励引导幼儿制作一些教具、玩具,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不论怎样,要让幼儿愉快地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劳动习惯。
三、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探索
(一)在情景游戏中育美
想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节假日设置相应的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会美学的奥秘。例如,在端午节前夕,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端午之行”活动,让幼儿描绘盛大的划龙舟场面,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幼儿制作自己心仪的龙舟,促进幼儿内心想法的发挥,帮助幼儿树立敢于创造、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要与活动主题全面结合,紧扣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历史文化传统。还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小粽子,并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送给父母,在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孝顺的人文教育精神,促进幼儿人格的发育。
(二)在生活游戏中育美
生活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实的,利用生活场景来开展对幼儿的美育课程,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将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使教育走进幼儿生活。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通过与家长联合的方式开展生活实践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如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项家务。然后,教师再模拟一个家庭场所,让幼儿表演父母日常做家务时的行为,如扫地需要怎么做,拖地需要怎么做。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辛苦,从而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又如,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由家长和幼儿共同支帐篷、捕鱼、生火等,在这一过程中,为幼儿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提供空间,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内容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并将其置于班级的绘画活动角,体现对幼儿生活实践活动绘画的认可,以此促进幼儿教育美育课程与游戏活动的结合。
(三)在角色扮演中育美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培养责任担当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百鸟争艳”的游戏,也就是让幼儿为自己打扮,进行才艺展示,以鸟儿的身份思考,究竟是美妙的歌喉引人注目,还是漂亮的鸟冠拔得头筹等。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彰显自己的长处,对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也能起到莫大的助力。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之间开展游戏互动,以不同的角色扮演融入美育课程教育,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不同身份的责任和作用,以此推动幼儿思维能力的发育,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四)在家乡自然中育美
1.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教师带领幼儿观赏城关村社区的西门莲塘,并结合家乡主题活动,大(2)班幼儿创作了美术活动水墨画《西门莲塘》。教师立足于“和乐美术”特色课程中品味衣食住行内容的实际需要,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园本特色课程开辟了新的领地,为幼儿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2.努力挖掘家庭资源,开展亲子美术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亲子绘画活动不仅帮助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还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了幼儿表现美、展示美的艺术语言。 例如:小(三)班到县体育馆开展画风筝、放风筝亲子活动;小(四)班到桃李园拾树叶,利用叶子亲子作画;大(三)班围绕本班美术特色“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报纸小人。
3.充分利用家乡的大自然资源
大自然资源突出的特点是“天然性”和“自发性”,是幼儿了解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载体。在“和乐美术”特色课程中,教师设置了“寻找自然之美活动”和“亲近地域文化之美活动”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让幼儿和自然界亲密接触,如家乡风景吊桥、朝阳、上坪古村;中大班开展家乡主题活动,结合家乡风景,带领幼儿参观吊桥、朝阳门、上坪古村、荷苑、桃李园、金饶山等,教师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拓展到美术活动中。
利用丰富的自然素材。自然界中的泥、石、沙、草木、花卉、果实等,都可以为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素材。努力营造一个肯定、激励、自主、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幼儿自己去看、去听、去画,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就能增进与自然的感情,如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作素材,结合家乡的风土人情进行创作。
結合主题教育内容及班本课程,依托建宁县地域文化特点,巧妙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使主题明确。在环境创设中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泥、石、沙、草木、花卉、果实等,将其作为幼儿丰富的操作素材。让每一个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交互过程中,乐于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四、结语
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让幼儿在放松的情况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蒋 晨.趣味彩绘与幼儿园文化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9(6):93-96.
[2]汤水秀.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建设[J].考试周刊,2019(46):194.
[3]吴 敏.“四位一体”促进幼儿园美育课程游戏化综合发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7(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