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0-01-15江建华谢志斌周加胜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江建华 谢志斌 周加胜

摘 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小学教育的质量。文章以湖北省15所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做好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报考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107-02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办学是从1988年开始的,南京师范大学是第一家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有一百多家高校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联盟创建于2013年,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目前加入联盟及专委会的省属高等学校已达15所,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战线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师资人才。为了解当前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现状,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学校联合制订“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15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关专业调查。

一、调查样本与方法

(一)基本概况

本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选择开办有小学教育本科、專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及高职院校共计15所,并以各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大学一、二、三年级,四年级被试数量少,只占4.5%。在这些调查对象中,性别不均衡现象非常突出,男生比例为10.35%,女生多达89.65%。本次小学教育专业调查主要采取在问卷星平台上发放问卷学生在网上作答的形式,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 3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这次小学教育专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调查问卷由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设计。本次调查问卷的题目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信息的采集,包括所属高校、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录取志愿、填报志愿的影响人等;问卷的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主要了解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兴趣、学校总体满意度、教师教学评价、学业指导情况、就业规划、建议与意见等。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报读志愿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动机的基本情况

(1)高考志愿填报是影响甚至决定广大考生未来职业方向的一件大事。此次调查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中,有57.21%的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感兴趣,38.69%的学生对本专业兴趣一般,还有4.1%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

(2)从本专业是否为学生第一志愿来看,有65.29%的本专业学生被第一志愿录取,这个数据比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人数要多出8%。这说明有些学生虽然对小学教育专业不感兴趣,但受到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可能是受他人的影响,也可能是看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3)从填报志愿的影响人来看,大部分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报考何种专业,不过在填报志愿时,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建议也不可或缺。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有36.8%的学生表示在填报志愿时接受了父母的建议,没有接受父母建议的占37.29%,还有11.02%的学生受到亲朋好友的影响,而受其他人影响的仅为8.53%。

(4)打算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1.74%。这个数据和前面对“是否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而选择小学教育专业”问题作肯定回答的人数比例差距不大,说明兴趣才是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动机的分析

以上就本次调查中关于学生报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动机、兴趣、影响人、职业理想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结合第一部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中的一些情况,如调查对象的性别比等,可以看出:

(1)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迅速,呈井喷式发展。目前湖北省15所高校开办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在校生过万。 这个发展势头和当前我国开放二胎导致入学适龄儿童迅速增加、我省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密不可分,也与当前国家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密不可分。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从国家层面呼吁全社会给予教师职业充分的尊重与支持,无形中也吸引了大批高考生报考师范专业,使得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学生人数暴涨,发展势头良好。

(2)专业学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不平衡。这可能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关。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职业期待与孩子的性别有关。对男孩的教育多以激进、创新、敢于冒险、承担责任为主;反观女孩,多数父母则希望女儿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教师职业似乎比其他职业安稳且轻松一些,符合大多数父母的期望。这也解释了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女生多、男生少的一部分原因。

(3)专业学生中农村学生占比67.2%,比例偏高。这一方面表明农村考生人口基数大,录取人数多;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收入不高,但较为轻松稳定且受人尊敬的教师职业比较受农村考生及其家长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师范专业收费较低,对一些家庭经济较贫困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4)专业学生报读志愿受父母及他人影响较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对考生填报行为都有所影响。刘志杰的研究中提道,国家社会因素对考生的影响最大,然后是考生自己的意愿、高校实力、家庭因素、经济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志愿填报行为。而在家庭因素中,“家庭融洽程度”影响最大。肖蕾的研究也指出,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大多采用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他们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平等融洽,他们在孩子心目中较有权威,在孩子的学习及升学、择业中,他们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也比较能被孩子接纳。

三、启示与建议

(一)做好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指导工作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对15所高校小学教育学生对现学专业的满意度做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11.64%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不满意,有5.6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关心很不够,这也许和高校师生交往模式与中小学师生交往模式不同有关。也有部分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对专业不了解,最后填报志愿时可能跟风或碰运气。这也说明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高校招生部门和高中学校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了。高校招生部门可以选派相关人员或志愿者深入高中学校进行宣传,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专业特性,再根据考生自我意愿和特点进行有效匹配,也可以邀请校友返回高中学校现身说法。

(二)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

李春輝认为,当代学生对新媒体信息传递渠道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而对高考志愿填报也越来越有自主权,报不报考某所高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校的了解程度。因此,学校建立和运用此类信息平台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是可以尝试的有效措施。 2020年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经历着一次史无前例的疫情挑战,各大高校都不得不把招生的重心转移到网络,招生宣传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路。首先,各高等院校都加强各种网络平台的投入,争取在网络上获得一席之地;积极推出网上名师课堂。比如,湖北理工学院今年每个专业都选择一位名师或专业负责人打造网络版的专业介绍视频,非常有吸引力;推出大量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生或校友事迹宣传视频等。

(三)加大师范生补贴力度

目前,我国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并未全面铺开,只限于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师范大学。而普通高校师范生则无法享受公费师范生的优惠政策。为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尤其是男生,学校可以通过提供额外学费补贴、生活补贴、大量运动健身场所等方式吸引男生报考师范专业。

(四)做好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此次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广大学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这次调查中有一个关于“毕业生对母校及专业的推介度调查”,6.99%的毕业生不愿意推荐他人报考母校,5.78%的毕业生不愿意推荐他人报考所学专业。除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等原因,还有可能是就业困难。在当前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各地中小学还没有全面复学的情形下,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更为凸显。客观来说,师范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在就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前文说过,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缺编情况凸显,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严重缺编。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大,但同时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应该从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出发,倒逼各师范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酒香不怕巷子深”,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学生工作的启示是深刻而广泛的,包括高校学生工作在内的各类因素的正向叠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将会对考生填报志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以上工作,使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及专业,兴趣使然、理想使然,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杰.公费师范生志愿填报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2018年小学教育(专科层次)公费师范生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19(5):67-71.

[2]肖 蕾.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的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31):75-77.

[3]李春晖,路东平,刘妹阳.高考志愿填报影响因素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55-57.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
“通识是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高师小学生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2”模式下的副学士学位层次教师培养研究
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