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初探

2020-01-15陈佳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

陈佳

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结构,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教材的核心理念就是语文要素,即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们被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体现在各单元的助学系统之中。基于语文要素,文章通过关注课程标准、巧用助学系统、精读课后习题、链接课外资源,树立教学整体意识,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统筹课时语文要素,巩固单元语文要素。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039-02

2019年秋学期,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在编写理念、内容选择、结构体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双线组织结构”是部编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为了较好地使用部编版教材,笔者结合部编特色,经过实践认为,“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主要以“单元”为单位,对单元教材资源进行整体设计,即将单元中的课文、习题、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纳入整体教学中,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单元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加以统整,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单元教学”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于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在1922年,梁启超就提出“分组比较”教学法,他认为“语文教育不能篇篇文章讲,须一组一组地讲,要通盘打算”。1935~1938年间,丏尊、叶圣陶依据语文读写能力组织单元设计,合编了《国文百八课》,创建了文话、文选、文法、习问的单元构成类型,建立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一课一教的“课时主义”,即通过逐课教学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不愿意尝试“单元设计”。他们虽然使用了新教材,学习了新理念,但是依然执着于以“课”为单位的知识点教学,教学设计没有单元整体意识,穿新教材的鞋走老教材的路。构成部编语文学科的基础单位就是“单元”,若离开“单元”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往往很难实现整体教学的价值。另外,教学的时间缺乏整体规划,就会出现耗时长、效率低、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二、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一)聚焦单元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与苏教版教材单元设计相比,笔者所倡导的“单元整体设计”不仅仅聚焦人文主题,还要落实语文要素。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推进,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整体,一个单元就有一两个单元语文要素,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前后互相关联的完整的教学整体。立足单元,从单元目标出发,纵观全局,统筹兼顾,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单元目标的扎实落地。同时,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下,教师可以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及时调整与补充,有效地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益。

(二)明确梯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有层次性地分布于教材之中,以单元为基本结构不断推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语文要素的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科学的编排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在最近发展区,利于学生掌握与吸收。通过对语文要素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条语文要素的发展轨迹,是螺旋上升、相辅相成的,并按照合理的顺序分解到各个单元中。有序编排的语文要素打破了长期碎片化的、重复性的知识点学习,遵循一定的能力发展梯度,建立了科学的语文知识体系。依循单元语文要素,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就有了梯度,课时的学习就保证了质量。

(三)建构知识系统,提升综合素养

以语文要素为单位组织单元结构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建构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注重教学的梯度,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定的基础。比如,从“默读能力”这项语文要素来看,“学习默读”是二年级要求的,“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三年级强调的,中高年级则指出“提高默读速度”。由此可见,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是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能力的。由此可见,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学习都是前后关联的,而且都能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形成知识系统。完整知识系统的建构也更利于学生在今后练习中的运用,不断巩固、不断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关注课程标准,树立教学整体意识

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体现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读及教材前后的贯通。备课时要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本册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也要回顾学过的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轨迹,与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效衔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选编的课文既要落实“革命思想”的人文教育,又要落实具体的阅读要素,即“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关于这条阅读训练要素,有关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学习主要从四年级开始,四年级上册初步感受,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继续学习,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该很容易找出文中有关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那么此閱读训练要素的难点应该在“体会人物的品质”上,即体验和领会,将人物身上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针对相关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后,我们就能更加清晰、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还体现在单元内容的整体架构。也就是说,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有整体观,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按照页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备课时应从单元导语页开始研读,同时要关注单元各板块之间是否存在整合的可能。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之后,可以打乱教学的常规顺序,灵活组织课文教学。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时,可融入“交流平台”的学法指导,一来以精练的语言令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来对方法的总结可以为学生对后文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巧用助学系统,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部编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导语、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批注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确定每个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一个普通的阅读策略单元,它的导语页上半部分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民风民俗”来组文的。导语页的下半部分指明要落实的语文要素,第一条一般是阅读的方法,本单元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文章是如何详写的”;第二条一般是对习作或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本单元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交流平台中,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回顾了文章主次安排的方法(不要铺开写,突出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依据(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文章内容的主次)及作用(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借助助学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第一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就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详写的方法,也就是习作时要“抓重点,写特点”。对阅读的具体要求体现于课后习题,如《北京的春节》的课后习题“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腊八粥》课后第二道习题“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两道课后习题都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分清主次,体会详写的好处。再如略读课文《藏戏》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课文详写了藏戏的特色,其中又有详有略地写了面具、舞台、表演这三个方面。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备课,教学时就能非常明确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读课后习题,统筹课时语文要素

借助助学系统,我们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那如何把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并落实到课时中去呢?笔者认为要从课后习题中寻找每课的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类型多样,有寓言故事、论说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和科幻小说,关注课后习题,确定相应的语文要素;根据课文《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的课后习题,可以依次梳理出每课的语文要素“有理有据地说明观点”“有序地组织事例说明观点”“从人物表现论证人物形象”。我们精读课后习题,可以明确每课的语文要素,同时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有了长程规划,避免重复教学。

(四)链接课外资源,巩固单元语文要素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借助助学系统,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支撑点,也有了落脚点,能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然而,温儒敏先生明确指出“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启发着我们还要链接课外资源来巩固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前两篇精读课文都是抒发真情实感的,不同点是前一篇采用对比、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侧重于直接抒情;后一篇是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侧重于间接抒情。两篇文章都旨在教會学生如何来表达真情实感,但又各有侧重。在学习完两篇文章后,我们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课外文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拓展阅读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教师请学生圈画关键词,体会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通过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单元整体教学依凭多元整合、融通发展的特点,在文本和单元之间开拓了一条培养人文精神与落实语文要素的道路,做到了对教材的整体建构,解决了语文教学碎片化、重复化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有梯度的语文要素贯穿单元及教材,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努力实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谷艳红,高 超,孙 猛. 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51.

[3]刘 颖.试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47.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