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朱子读书思想”的研究

2020-01-15魏妙飞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魏妙飞

摘 要:文章针对部编版教材背景下的阅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时下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朱熹所提倡的读书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以提高其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朱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023-02

朱熹是继孔子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的家乡政和是朱子的孕育地,他在政和创建了星溪书院和七星书院,提倡的读书方法及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借助丰厚的乡土文化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朱子的读书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对时下阅读现状的忧思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如何教,阅读教学如何定位,不少一线教师有困惑。据笔者调查,在使用统编版教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被挤占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为了应付抽考、会考,教师也希望学生取得好成绩,常常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无暇阅读,部分家长也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以致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

(二)閱读目的性不强

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缺乏目标,阅读不是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阅读习惯也不是很好。不少学生喜欢阅读低级趣味的带画读物,实际上,这类读物价值不高,也难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部编版教材中推荐的“快乐读书吧”读物,往往枯燥乏味,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

(三)阅读过程缺乏指导

阅读很重要,但是如何指导呢,不少的教师缺乏指导的方略。没有具体的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怎么读,阅读兴趣也不高。

(四)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冲击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不少学生喜欢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方式,接受信息快、阅读免费等是碎片化阅读的两大优势,但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影响其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二、朱子读书法对小学课外阅读的启发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多次强调:要增加阅读量,不会阅读的孩子将完成不了试卷,不会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后进生等。用朱子读书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既能激发其兴趣,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一)阅读方法的训练——循序渐进、熟读静思

阅读有法,但无定法,小学阶段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可塑性很强,同时也需要引导点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倡导“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朱子读书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达成好的效果。从阅读的方法上讲,“循序渐进”是底层设计,“熟读精思”是上层建筑。

1.循序渐进

在阅读指导上,一定要秉承朱熹所倡导的“循序渐进”思想。

(1)要有序。读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读物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简入繁地阅读。如果草率布置,不加指导,不讲顺序,既不利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读书效果的达成。

(2)要有计划。读书,应该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教师指导阅读时,应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如建立书单,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阅读计划等,在读的过程中写一些批注和随笔,读后写一些总结和感想等。

(3)要扎实。读书,不应抱着功利之心,读书苦,没有捷径可走,应该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地阅读,即使读完了也没有什么积累。

2.熟读精思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子的读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反复的诵读,从而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1)熟读。在阅读中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阅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摆花架子,不作秀。在实践中,笔者指导学生初读时解决生字词等问题,再读时把握读物概意、把握读物中心,三读时品味细节,咀嚼精妙处。阅读时,记录相关优美词句,罗列迷茫疑问,在读中感悟体会,在读中豁然开朗。在阅读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打好读的基础,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助推器。

(2)精思。读中思考是很重要的,学生如果没有自己个性化的思考,依附于教师的牵引,将缺乏主动性。教师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争强好胜、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矛盾点”“争论点”等,鼓励学生敢说、敢想,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阅读能力的提升——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上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应该沉下身心,把自己读书的感悟和体会外化于行,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1.虚心涵泳

(1)虚心,读书时要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而不是妄加猜测,一叶遮目。朱子希望:

①虚心地学。学无止境,否则,得到的也只是肤浅的知识,所见依然有限,不会看出书中道理,于己无益。

②虚心地悟。读书贵在悟。悟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也是一项辛苦的脑力活动。可以说,阅读而不懂得去领悟,不在“悟”字上下功夫,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悟作者的思想、悟作者的情感体验、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悟文章中的争议内容……

③虚心地疑。学贵有疑,朱熹鼓励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质疑。他不支持哗众取宠、天马行空的泛疑。不了解书中本意就胡乱质疑,那不是阅读该有的态度。

(2)“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像游泳一样,沉下身子,细细品味,反复推敲。读书好像吃饭,需要咀嚼和品味,好的文学作品,值得好好地“涵泳”。

①涵泳中体会语言美。学生的读物大多文质兼美,不少都是名家大师的手笔,值得好好地“涵泳”,学生只有过了文字关,才能读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怀,才能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交流,进而积累内化,学会表达与运用。

②涵泳中体会画面美。学生的读物不少都辅以精美的图画,意境、内容、结构等都体现了美,这需要去“涵泳”深挖,用心体会。

③涵泳中体会人性美。人性的美,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性美。亲情友爱、爱岗尽职、勤劳勇敢等人性美的主题在阅读中是绝对的主流正能量,引导学生“涵泳”,体味人性的美,不仅仅能让学生了解人生的道理,更能将人性的美植入他们的心田。

2.切己体察

读书,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是不够的,应该在阅读实践中去反思,去体悟书中的道理。

(1)扩大课外阅读阵地。阅读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是朱子读书思想的精髓。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班级读书角、推荐好读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2)丰富课外阅读方式。阅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其从中感受到快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以展开阅读交流。

(3)鼓励实践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在课外阅读中,通过圈点勾画、读想结合、做图表、做批注、列提纲、写读书笔记、制作卡片,参加阅读竞赛、师生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小报等进行实践性阅读。

(三)阅读态度形成——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通过阅读取得学问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颗恒心,持有“着紧用力”“持之以恒”的态度,基础越扎实,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1.着紧用力

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要防止学生阅读走过场。

(1)着紧。读书并不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持之以恒,读书好,但也苦,好比吃甘蔗,吃到后面才会甘甜。现在很多学生,不爱整本书阅读,追求短平快阅读,用朱子的着紧思想指引学生着紧阅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2)用力。阅读中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比起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与努力显得更加可贵。朱熹提倡以坚强的意志、忘我的精神去讀书。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但是等刨去浮华,沉淀下来的知识就是真正的财富。

2.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

(1)“居敬”,朱子认为读书时要专注,要对书有敬畏之心。

①敬书为友,书是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感人的故事、含蓄的道理……学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善待书籍,爱护它、信任它,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感。

②敬书为师,书中蕴藏着几千年来人类灿烂的文化,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你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学生要以书为师,永不停止学习与追求,在书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幸福成长。

③敬书为尊,教师和家长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订阅好的读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持志”,朱熹说过:立志不纯,如何读书?读书就应该:

①持理想。不同的人生理想,折射出不同的读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理想是很重要的。

② 持目标。阅读就应该制订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升华,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道德品质。

③持志向。21世纪,面对诱惑,用朱子的读书思想引导学生立下阅读的志向,静心阅读,才不至于不迷失方向。

④持行动。读书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之行动。

参考文献:

[1]吴 震.朱子思想再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2]张品端.朱子与朱子学文献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丛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