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建设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2020-01-15郭子宸

科技资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探析生活质量

郭子宸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如何提高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度过幸福的晚年成为重要的社会焦点问题。通过对长春市湖东社区和延吉市民昌社区建设阐述与探究,对社区建设提出了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的便利服务,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质量等解决问题,让老年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进而彰显社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价值。

关键词:社区建设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影响  探析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a)-0222-03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elderly and spend their happy old 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focus. By expounding and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dong community in Changchun city and mingchang community in Yanji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rovide basic convenient service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and spiritual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bear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truly realize the old have a place to live and a place to do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xistence value of communit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Impact; Analysis

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目前,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所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而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 900 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与西方国家不同,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服务占据最主要地位[1]。但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单纯依赖家庭提供的养老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居家与社区相结合养老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高质量的社区活动则成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通过研究探析,有效折射出不同區域、民族的社区文化特色和文化需求,增强了对社区能否满足所在区域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供需平衡的了解,促进不同区域社区建设取长补短,明确了不同区域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建设彰显的亮点与特色提供了借鉴。

2  湖东社区和民昌社区基本建设情况

长春市湖东社区和延吉市民昌社区均为区域内具有代表和示范效应的成熟社区,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特色。

湖东社区是全国示范社区之一,也是长春市最具代表性的社区之一,在社区建设比较完善,特别是在老年人文化活动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很好的满足了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社区隶属于长春市南湖街道,坐落南湖之畔。辖区面积24万m2,现有居民楼76栋,总户数3 834户,总人口数13 356人,15个社团,1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工作者18人,企事业单位7个,服务用房1 330 m2。社区内设有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大厅、社会服务管理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为老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道德讲堂、乒乓球室、电子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据统计,经常到湖东社区活动的多为居住在社区周边的老年人。其中,社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约占69%,偶尔会参加的约占12%,只参加感兴趣活动的约占19%。65%的老年人选择在上午活动,26%是不定时参与,只有少量老年人会选择下午。大部分老年人周一至周五参与活动,其次一部分老年人是周一至周日都参加活动,少部分只在周末活动。空闲时间会选择在家看书报、看电视、带孩子。

民昌社区是延吉市位于朝鲜族民族地区的社区,朝鲜族人口所占比重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社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活动丰富多样且经常举行特定的活动。社区位于延吉市新兴广场,占地面积0.78 km2,辖区内有7 000 m2的生态文化广场,社区办公综合楼面积为1 848 m2。社区内党总支设有4个党支部,在籍党员242名,在职党员46名。户数2 091户、5 577人,其中60周岁的老年人口512人,少数民族占60%以上。社区设有金达莱志愿者协会、民俗舞蹈协会、劲松武术协会、夕阳红朝鲜族象棋俱乐部、科普老年大学、民俗舞蹈协会和同心书画协会。据统计,民昌社区参加社区活动的同样都是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也有个别路程较远、需要乘车前来的。其中,约有88%是朝鲜族,经常前往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约占比64%,偶尔参与的约占14%,只参加感兴趣活动的约占22%。有将近63%的老年人选择上午参加活动,29%的老年人不定时参与,其余老年人愿意在下午参加活动。这些老年人空闲时间基本选择看书报、电视,子女大多不在身边。

3  社区建设的亮点与特色

两社区同为优秀模范社区,对其他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模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党建对活动的引领作用。两社区分别通过组建党建联盟,在小区、楼院建立网格党组织,打造社团志愿服务品牌,着力推进党建引领打造亲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社区环境等社区活动,以党建引领促进团结和谐。

(2)举办长期、稳定、覆盖面广的社区活动。两社区在文体活动服务层面设有社区老宝贝艺术团等社团组织,能够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吟诗作画、体育竞技等活动。在科普教育类活动服务层面,设有道德讲堂。在党建活动方面,设有党员教育辅导站;民昌社区设有舞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内包括象棋、麻将、纸牌、剪纸等活动。活动室只象征性地由协会收取1元的管理费。社区活动中心旁设有“快乐新兴大舞台”,定期由街道主办活动,街道下社区轮流组织节目,门球活动场地平日开放,定期举行老年人门球比赛。

(3)设置良好的社区活动场地和环境。两个社区注重室内外活动,均设有舞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等。社区集中活动场所面积较大,有多种专门的活动场地,便于老人们选择喜爱的活动。活动场所内较为干净整洁,设施完整,能够满足老人们的一般活动需求。

4  社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1)社区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社区服务的重点还停留在集中服务阶段,处理社区事务、解决实际问题、参加社区活动需要到社区的集中点进行,给身体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深入到家庭、个体的个性化服务还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

(2)活动场所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虽然民昌社区有着7 000 m2的生态文化广场,室外活动还涵盖着“快乐新兴大舞台”和门球场,但并没有充分地加以利用。社区虽然设置了健身房可供老年人们健身,且使用所有活动设备每日只象征性地收取1元的管理费用,但部分活动室并非保持一直开放状态。

(3)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未达到群众满意。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对活动的层次标准要求较高,认为需要增加更多活动,如太极、京剧等。还有几位老年人认为社区可以适当扩大活动场地。

(4)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活动较少。步入老年后,由于子女陪伴的缺失,老年人精神上更加孤独寂寞,情感需求比较复杂,往往更需要心理陪伴、倾诉和慰藉,心理健康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而社区活动更多关注的身体和文化活动,需要适当举办一些符合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的讲座、咨询活动进行及时疏导,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

5  加强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宏观层面

(1)加强政府的规划统筹与资金支持。要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化特色鲜明、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社区,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统筹、支持与引导。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建设的顶层规划,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该区域文化建设规划并予以重视,在制度保障、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3]。同时,由地方政府引导牵头,组成社区与辖区单位联合体,实现老年人活动场地、项目联手共建,资源共享[4-5]。其次,要做好服务区域设计工作,结合老年人的需要合理规划电梯、楼梯、自动扶梯、服务台护栏与残障人士通道,确保电梯厅与电梯轿厢均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要求。再次,社区主入口门厅与管理员室内的服务设施尺寸均须符合标准要求以便于老人使用。在设计服务台的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台面高度,一般来讲,高度通常在700~850 mm之间,下部应留出750 mm的宽度,高度为650 mm,同时,要设计深度为450 mm的空间,以供乘轮椅的老人膝部与足尖移动。另外,在社区内应针对老年人设置独立的卫生间,不可忽视的是,对于残障老人来讲,洗浴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此,必须着重设计好洗浴用品,浴盆的一端应设置深度不得小于400 mm的安全坐台,同时,要为浴盆内设计600~900 mm的双层水平抓杆。对于能走动的老人,坐便器的高度必须在0.38~0.4 m。对于半走动和坐轮椅的老人来讲,要为坐便器安置卫生椅带隔臂板,将坐高设计为0.46 m。在设计面盆时,应该在其底部流出宽度750 mm,高度650 mm,深度为450 mm,这样便于乘轮椅的老人使用。

(2)增强社区活动服务针对性。社区要站在解决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开展“一站式”服务,让行动自如的老年人身心愉悦地步入社区活动,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地解决生活问题和实际需求。

(3)加强社区的宣传和引导。要通过积极正面的宣传增强社区的吸引力,让有活动需求的老年人们更容易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让老年人们发掘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亲身体验社区生活,使其乐在其中。

5.2 微观层面

(1)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素质。要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社区工作队伍,人员辐射各层面、各阶层、各年龄段,实现与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与良好沟通,及时调整社区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

(2)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在社区的建设设施和细节充分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及需求,让老年人感到受尊重、被重视;利用农历新年、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孝道文化践行活动,营造尊老爱老、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6]。

(3)真正关注并满足需求。要突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怀,适当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社区着手了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档案,帮助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尽量帮助他们排除心灵上的寂寞,让他们更好地实现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西国,刘晓慧.基于家庭禀赋的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偏好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8(3):56-66.

[2] 张露.居家养老与家庭照护的现实矛盾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798-2800.

[3] 蒋玉芝,赵睿.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及服务状况调查与思考——以长沙市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5):117-118.

[4] 宣磊,吴建贤,魏良忠.不同运动方式对中老年女性健身功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4):5997-6001.

[5] 張猛,王凤,宋旭,等.常用锻炼方式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8,33(3):267-272.

[6] 陈丽妹.基于“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的福建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3):71-74.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探析生活质量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陕西新型农村社区生态机制构建研究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GO参与震后灾区社会资本重建的路径研究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