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究

2020-01-15张同文

科技资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实践探究就业指导

张同文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数的不断上升,精英教育的模式越来越向大众教育所转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然而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大学阶段是我国大部分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个期间中,大学生必须要为自身步入社会、开展职业等方面的条件做出准备,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部署与合理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体制。

关键词:就业指导  思政元素  实践探究  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a)-0182-03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 mode of elite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transformed to mass education, which make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an receive formal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for most of our students from school to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 college students must prepare for their own conditions of entering the society and carrying out their careers. Therefore, to a great extent, it also promotes the de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and the important system of reasonabl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ractical explor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在现阶段一直存在“两张皮”的情况,这个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的相关理念建立的不够完整。同时不少院校也没有合理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单单是要在思政的课程中谈论思政理念,而是要充分采用教学的手段,将思政的内涵在课堂中呈现出来,从而完善整个课堂教育的体系,进一步解决好各类课程同思政体系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课堂思政的教授过程中,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1  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规划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1.1 总体现状

首先,教育形式。在日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规划课程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将大学生就业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类课程中,并由其他教师结合专业类知识进行学生的职业教育。二是要开设专业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类课程,并由专业的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工作[1]。

其次,内容及课堂时间的部署。在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规划类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这两大部分,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授可占16课时左右,就业指导则一般占24课时左右。并且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的必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就业、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尽最大可能适应职业生涯的转换,并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的能力与技巧,学会在求职就业中的自我权力保护。

最后,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以下几种为主: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并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就业态度及观念的转换[2]。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照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并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其对职业意识及技能的关注度。三是教学过程中要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把理论及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2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理念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教授中,教师常常会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技巧作为发展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规划(其中包含了理想规划与发展规划等)与思想道德教育,也没有正确地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就业生活中的纠纷或是抵抗消极思想的影响等。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阶段性。在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都会放置在大四,而其教学内容也都集中在职业选择、就业准备及就业观念的培养上,这很容易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不能完全发挥出全部的效果[3]。

最后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作为现阶段中最具引导价值的课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都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指导工作经验。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经由学校的政治辅导工作者及行政人员进行组成,这些教师虽然对學生日常的生活十分熟悉,但是对于指导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2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课程思政理论

2.1 充分理解思政元素意义,使思政理论充分融入课程教学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应充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且合理挖掘出课堂中所蕴含的相关内容,有效找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且在课程开展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的相关理念有效融入职业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中,采用合理且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达到思政政治教学的基本目的,通过价值引导的方式,达成思政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到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内容。并且也要合理地将意识进行充分的融入与灌输,才用系统性质的课堂模式,保证以就业为前提,教学方式将学科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职业就业体验,还可以让整个就业指导课程发展得更加快速且有利。

2.2 合理促进专业技能,使课堂思政内容输入更具力度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且有效的教育工程,需要进行规划与统筹,从而整合思政教育的基本资源,利用课程交流的方式,利用具备专业性的知识技能来加强学生的思考政治力度。并且就学生来说,教师的传授必然拥有着非常有利的基础与含义,因此,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要全面地将传统的教学大观念全部剔除掉,让实践知识的强大优势凸显出来。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的优势,着重开展职业素养与科学精神教育,体现出我国的大国智慧[4]。例如,在国际贸易战争中,要不断激励大学生淬炼自身的本事,掌握到核心的技术,努力为我国的发展创设出一个全效的空间。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思考政治模式的手段

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比较全面且有利的学习发展体系,这种体系是在以就业为基础进行的,以教导学生理解并明白自身能力及处境,继而形成的一种以自身发展为基础,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有良好进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大模式。而正是因为这种职业规划类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中可以充分取得有效的发展前景。为此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充分解决思考政治内容融入专业类课程难的情况,不仅要能将知识点讲的准、融入的深,更需要明确强化价值的所在,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大体系,从而构建出以3个目标为基础、3个向导为任务、3种关系为结论的教育大结构,进一步将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去。

3.1 充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健全的职业思政体系

就目前而言,要將职业与思政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必须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情况为基础,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将高校育人培养及专业育人层面进行充分的融合。并且在国家育人活动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以人才提升能力为基础,遵循学生的成长体验,进而构建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为我国培养出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性的人才。同时高校育人也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进一步为学生形成更加全面、个性的成长,为行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育人层面则需要利用专业性建设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个人发展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爱国精神、思维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一个全面年发展的状态,新时代中也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并且依据课程的改革,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需要以课程建立为基础,合理融入进思政元素,强化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职业规划课程的体系应是在我国教育的大策略中,以人才培养作为目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

3.2 合理以导向为目标,构架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要以价值理念为基础,正视课程培养高度。每一个课程的教师都必须将政治思想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继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领路人。同时也要根据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及社会主义价值管理,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形势下,充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帮助学生明白集体荣誉、明确个性化发展的大空间。当前,我国社会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矛盾,因此学生要真正做到以国家为重,将自身与国家的发展有效融合,能全面利用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为我国新时代思想政治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要将知识传授作为导向、确定课程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教育要以依据我国基本国情为发展基础,全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建立出一套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大模式,丰富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充分鼓励学生与国家的发展共同进步[6]。在职业课程的部署中更高效,将课堂活动的体系与行为素质合理拓展,进一步发展成适合社会需求的核心发展理念。

3.3 把握三个体系,创建积极的授课手段

应合理地了解知识传授及培养的基础,从而有效做到引领。充分融合国内外的相关知识体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继而为我国课程思政的有效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在授课的同时,也要确立出丰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思政内容合理的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中,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知识点构建,并且学校也要合理结合专业课特点,提升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与想到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开展有效、有案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标杆,激发专业兴趣,学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化的技能,同时热爱专业的发展,合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情怀,有效地规划出自身的发展前景与自我认同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与进步打下基础[7]。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就是要把专业性的知识与政治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充分实现理念管理的培养。每一位教师都要拥有扎实的、充分的授课精神与经验,合理地建立出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进一步结合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深入挖掘出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元素与功能,将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课程教学的主要渠道中,为学生之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兆权,周诗雪.三全育人背景下器官系统课程理论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实践研究——以《泌尿系统疾病护理》为例[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2):43-46.

[2] 石弦.探究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73-74.

[3] 王国浩,徐轶彦.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以医学营养学课程为例[J].海峡科学,2020(3):92-94.

[4] 邹伟琦,邱萍,曾贞.论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系英才班为例[J].湖北农机化,2020(5):129-131.

[5] 米娜,韩露.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路径探索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52-54.

[6] 郭燕斌,刘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5-6.

[7] 贾宁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就业的作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7-8.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实践探究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