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0-01-15胡艾筠
胡艾筠
摘 要: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该文对高校劳动教育及其实行意义概述后,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劳动教育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和应用价值做以刍议,主要目的为将劳动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为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校思政课 教学价值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a)-0144-03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fter summar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rganically linke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bette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ideological quality and value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value; Application
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以不同的活动及形式组织思政课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活动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
1 高校勞动教育及其实行意义的相关概述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精神、品质、习惯等,在劳动教育情况下使学生逐渐形成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重视理论知识、实践融合,能发挥出劳动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劳动实践活动[1]。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多以课堂灌输、社会实践,以及日常劳动等形式施行。其中,课堂灌输能在相关政策之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使其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可以鼓励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校园文明建设可对学生劳动模范、文明班级、义务劳动等加以评比,从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致;日常劳动多为班级教室、宿舍、公益等劳动的形式开展获得,目的为使学生掌握劳动相关知识、技能。
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属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部分,可将其作为评判高校思政课实施情况的主要标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较大,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艰苦耐劳品质及责任意识[2]。同时劳动教育为劳动过程、劳动创造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品质。新的知识、技术均为劳动创造,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非常必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甚至社会的发展状况。
2 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情况的分析
2.1 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
思政课理论课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可为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奠定基础。通过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育人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思想、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组织思政课时候应将思政教育活动、社会实践融合,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同时思政课的开展时,能处理学生思想认知和社会需要求不统一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实践能力,将学习知识内化为思想认知[3]。此外,进行思政课时需做好相应评价工作,以便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2 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
高校思政课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道德教育为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将其作为思政课主要教学任务,可简单理解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组织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富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
2.3 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多为课内及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前者涉及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以及专题教育等方面内容;后者涵盖专题讲座、党校学习和调查研究等内容。
3 劳动教育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及其应用价值刍议
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便于为政治、思想品质、心理、法制等教育奠定基础。高校学生思政课教育内容较多,能为学生劳动教育理论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劳动教育、思政课教学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部分,而且两者间关系紧密,高校思政课教学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开展活动,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3.1 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意识
高校思政课可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及奉献的道德品质。同时组织思政课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处理一些较难完成的任务,使学生逐渐形成劳动精神及劳动意识。
3.1.2 有助于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均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劳动认知,比如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正视劳动价值、树立劳动价值观念,并加强对人和人间关系、人和社会间关系的认识,为社会进行奉献。
3.2 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2.1 加强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
劳动价值观,即为将劳动教育为主形成的观念,需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将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采用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比如专题讲座、班会、征文活动等[4]。
3.2.2 重视学生品德人格素养培养
高校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使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劳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艰苦奋斗的意义,使学生加强品德素养的认识。同时需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到思政课活动,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精神品质,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从而形成劳动精神、劳动意识。
3.2.3 以不同形式进行劳动实践
丰富劳动实践方式非常必要,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因此需联系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劳动实践方式组织活动。(1)勤工助学。高校方面需开展勤工助学岗位,设立一些校内的实习岗位,如图书管理员、辅导员助理、行政助理等,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以劳动方式获取相应的报酬,以此减轻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5]。(2)校园劳动日。通过设置校园劳动日工农区域分区负责方式,调动师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使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并且合理分工完成劳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获得美化校园环境的效果。(3)校内外公益活动。加强和校外企业间的沟通、合作,为学生创设一些校内外公益活动,经宣传该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认知,如学习雷鋒专题活动,对社区环境进行清洁,进而以劳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劳动教育的价值。
4 结语
高校学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未来发展情况,因此学校方面需要正视高校思政课教学,将劳动教育内容和思政课教学融合起来,以便获得理论、实践的支持,为社会方面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海飞.浅析如何把民生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46-247.
[2] 邵梁杰.如何将新时代“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堂[J].科教文汇,2019,451(3):76-77.
[3] 李洪侠,刘爱华,季洪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6):133-137.
[4] 朱艳菊.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4(5):88-93.
[5] 邵海萍,吕卓超.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学理论,2018(12):211-212.
[6] 朱杨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7] 刘珊珊.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信息化模式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 李远洋,唐述瑞.走向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7):97-98.
[9] 潘艳民.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2020:12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