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01-15姚建胜
姚建胜
[摘 要]“引导自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自觉展开学习,自主获得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引导自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引导自学法;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9-0077-02
“引导自学法”是新颖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要转变原有的“知识理論型”教学方式,以新颖的引导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或者半独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该教学法对于推动高中化学教学创新与变革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引导自学法”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其中教师引导,即教学内容引导、教学目标指明等;学生自主学习即通过自学解决学习难题,巩固与强化知识内容等。“引导自学法”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学习基础之上,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点燃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进一步探究“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一、教学设计
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引导自学法”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教学引导
1.尊重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通过运用“引导自学法”,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逐渐内化与了解化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并思考钠和水的反应现象,同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天体运动的动画视频,向学生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该怎样描述与表示呢?”“化学反应是否越快越好呢?”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去观察生活、生产以及社会中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现象,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大多数高中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模式,喜观参与充满刺激、趣味的化学实践,同时希望经历自主探究进而获得有效的化学知识。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点燃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短期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介绍:“众所周知,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成分,因此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会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成分?”引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的化学探究热情,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联系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回想物理课中运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向学生提出“化学反应快慢怎样断定”“如何通过现象判断一个反应具体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或者慢多少”等问题,运用“引导自学法”让学生展开思考,进而设计出一套能够解决化学反应速率量化问题的实验方案。
4.实验教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完善自身的实验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一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与帮助学生完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意外事故。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运用物质量浓度变化的量化方案,总结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方式,即利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得出数学表达公式v=Δc/Δt,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主求助,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是学生解决困惑的过程,高中化学学习也是如此。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通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化学反应速率是什么?”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求助,通过阅读查看教材、资料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展开相互研究讨论,最终依然无法解决的话,再向教师求助。在学习求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得以实现。
2.自主探究,强化归纳分析能力
教师在运用“引导自学法”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对新的化学知识展开判定、推理与验证,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教师设问:“为什么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钠、镁、铝与水反应的速率存在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得出“钠、镁、铝的原子结构及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反应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镁与水发生反应,常温下与加热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存在明显变化呢?”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总结出“加热会提升镁与水的反应温度,改变反应条件”,最终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包括一些外在条件,如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等”。如此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夯实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
3.梳理思路,完善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框架,需要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对化学知识展开学习思路的梳理。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应用“引导自学法”,让学生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學生播放带余烬的木条在纯净氧气中复燃的实验视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空气中含有氧气,木条不复燃,却在纯净的氧气中复燃且燃烧得更猛烈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因纯净氧气的氧浓度要高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的缘故”;接着,教师选派几名学生在讲台上展开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细致观察,做好浑浊快慢的时间记录。教师发挥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会加快,反之,反应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也会减慢”。教师在学生学完这一内容后,让学生构建完善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知识框架结构,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反思
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合理运用“引导自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引导自学法”的运用,也进一步推动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更加扎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顾薇瑾.浅谈“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8(4):22-24+39.
[2] 蔡亚云.“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化学探究实验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4):15-16.
[3] 李景红.“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8):18.
[4] 康永军,王荣华.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课前深层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7(4):25-26+35.
(责任编辑 张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