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自主学习 构建“学问课堂”

2020-01-15王伟彬张玲孙建纹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杠杆自主学习

王伟彬 张玲 孙建纹

[摘   要]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不是提前将教材的概念和规律背熟,自主学习需要引领。通过富有学科特色的“自主学习单”,促进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动手实验、提出困惑,教师在此基础上精准教学,构建学问相长、全程评学的“学问课堂”,让学生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问课堂;杠杆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9-0038-03

2020年春天的疫情,让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学习的自主性,线上学习,学生会昏昏欲睡、举步维艰。为此,在线下的物理教学中珍惜构建“以自主为中心,以问题为主轴,以实验为主线”的“学问课堂”,推动课堂由被动学习型课堂向主动学习型课堂转变,由传授型课堂向学问结合型课堂转变。

“学问课堂”的核心就是用问题驱使学生自主学习。学问相长、全程评学的“学问课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合学、辩学、展学、评学,在此过程中,注重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问课堂”,“学”居于课堂核心地位,课堂活动以“学”为主线展开,“学 ”决定着 “教 ”的先后 、多少 、方式 ,体现以“学、问”为中心的教学特点。下面以“杠杆”一课为例,谈谈“学问课堂”的操作策略。

一、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制订“可展可评”的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分析

杠杆是初中力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杠杆一节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从认知性目标的角度 来看,此内容属于了解层次;从体验性目标的角度来看,此内容属于经历层次。从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来看要求并不高,但需要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对实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实验资源、优化实验流程以及设计问题链的载体,用问题启发思维,通过活动促进探究。

2.制订指向“可展可评”的学习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分析,结合单元设计理念,对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通过拔图钉的活动,能说出使用杠杆时绕固定点转的特点,同时发现使用这些工具时能省力,进而引出杠杆的平衡,并提出探究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②结合已学知识和经验,有证据地提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有关的初步猜想;③会使用带刻度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实验,说出实验的注意事项;④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从中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⑤通过比较,说出力臂概念的定义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这里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归纳”等,是可观察、可评价的,用来支持“学问课堂”的“展学评学”,从而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 、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单”,让自主学习在解决关键问题中看得见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问课堂”,学是基础,是中心;问是一种表现、一种表达。通过学生主动学、主动问,让教师的教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1.自主先学,以“问”定“教”

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有其特殊性,不能因为自主学习而丢掉了探究热情和好奇心。探究始于惊奇,“有爱才有教育,有兴趣才有学习”,为此,要设计有利于保护探究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单”。以《杠杆》为例,“自主学习活动单”的主要内容为:

(1)请依据杠杆的定义,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杠杆。

(2)动手实验,请设计一个用较小的力(如10 N)撬动较重物体(如30 N)的实验。

(3)动手实验,请设计一个用较大的力(如30 N)撬动较轻物体(如10 N)的实验。

(4)比较(2)和(3),看看这两类杠杆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启示。

这样的自主学习,为杠杆学习积累了经验,为猜想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因素提供了依据,也使学生对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让学生避开了,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点,过早知道结论会失去“解释证据”的机会和精彩观念的诞生。

“自主学习活动单”内容不要太多,以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利用线上平台,学生可展示设计,交流体会。小组长收集问题,在课前交给教师。教师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杠杆有的省力,有的反而费力?这是由什么决定的?二是力臂为什么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三是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实现不了?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所产生的学习证据,决定将线下学习确定为突出力臂的教学,突出实验探究。

2.课堂前测,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找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主学习需要展示平台和评价通道。在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前测。如图1、图2所示,请学生画出F2的力臂。学生对图1解答的正确率为90%,对图2解答的正确率只有18%。追问理由,学生说,对图2,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将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定义为力臂”。这是学生的最大困难,当然,也是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

3.教师让学,让自主学习在解决关键问题时见成效

实验时,先给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力臂的定义:L1为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通过实验,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F2L2]。在评价与交流环节,特意设置以下冲突来促进学生对力臂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实施精准教学。

演示实验:如图3所示,在杠杆的后方安装一块圆形塑料KT板,标上刻度,将零刻度和杠杆的支点安装在同一根轴上。实验时先调节杠杆的空载平衡,再将总重为1 N的两个钩码悬挂在右边3 cm处,若用测力计(力学传感器)从右边6 cm处沿F1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夹角)施力,请你根据杠杆平衡條件计算F1大小为多少。

学生分析:根据[F2=1 N],[L2=3 cm],[L1=6 cm],计算出[F1=0.5 N]。

教师抓住这个机会“让学”。进行实验,力学传感器精确显示F1=1 N,制造矛盾,引发认知冲突。继续追问: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杠杆平衡符合F1L1=F2L2,那么L1应为多少?经计算L1应为3 cm。那么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那是什么呢?紧接着转动带刻度的塑料KT板,使得动力作用线和刻度线平行,如图5所示,发现支点到力F1的作用线的距离恰好为3 cm。学生领悟到:的确,力臂应该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特殊情况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恰好相等。通过自主学习暴露问题,然后围绕学生的问题开展精准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所谓让学,就是创造条件,把发现矛盾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学生理解了力臂的定义,能力也就生长了。

三、设计“展学评学”,凸显“学问课堂”的效益

评价不仅是相应教学阶段终点,也是新的教学起点。只有用好评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备课时预设了如表1所示的每个活动环节所对应的评价点与预设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评价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家长参与。因为,自主学习是为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奠基的,需要社会参与和评价。另外,评价表要鼓励学生犯错,要鼓励学生创新。例如,能给出力臂的初步定义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好的学习起点,能质疑就是创新,能创新定义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高阶水平。

通过展学评学并引导评价,让学生看到了主动学习的效益,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之后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这种喜悦会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帮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主动学和问。

四、结束语

学习,最要紧的不是你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获得的知识能够做什么。“学问课堂”中的学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师的“教”回归到学生的“用知识解决问题”上;而“问”则是指如何凝炼优质问题,如何进行问题操作,如何诞生新问题。通过制订可评价的、指向鼓励学和问的学习目标,体现学科特色的实验主线,设计有利于自主学习的问题主轴,利用“评价即学习,学习即评价”的思想,构建一个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学问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世成.镶嵌评价 精准促学: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3):30-32.

[2]  张世成,谢地.证据课堂:排解相异构想的精准教学:以“初识家用电器”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91):57-58+62.

[3]  张世成.基于证据备课的行动研究:由“压强”一节集体备课展开[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9):61-64.

[4]  任晔.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为例[J]. 物理教师,2017(3):33-35.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杠杆自主学习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机构在连续拉深模中的应用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一种连杆、杠杆撬断浇口的新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