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2020-01-15

林区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规律学科核心

(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兰州 730030;2.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兰州 730060)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高中教师最强烈的感受是本版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重视。这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海量、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生存,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是最基本、最关键、最重要的素养。高中各学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以下特征。

一、核心的素养最基本

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一门学科中最核心的东西,首先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一门学科最普通最朴素的价值观念,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原理,最基本的能力、思维、素质,最常见的题型,最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解题方法。

以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标为例,它指出高中阶段应该培养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人地协调观是第一位的,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其他三个方面。虽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但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其宗,始终离不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2]地理学关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和自然灾害的制约作用,考察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探究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的途径。这是地理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也是地理学科的精华和特色。尊重自然、趋利避害、因地制宜、人地和谐,是地理学秉持的基本价值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建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2017年版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就是在提示广大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沉下心来,降低重心,教导和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训练基本功,扎扎实实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实现厚积薄发。

二、核心的素养最重要

一门学科中核心的东西,必然是这门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数学中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物理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地理学中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图阅读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地位重要。

一门学科核心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学科的基础,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对这个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越是炉火纯青,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就越是入木三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解答历史试题时用好这一方法,自然就成为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赤道到极地,纬度越高,年平均气温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大,这是重要的地理规律,是对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认知,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自然地理试题中。

核心的素养最重要。这提示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把其他一切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将自己偏离要点的东西统统抛掉,披沙拣金,提取书中精华,放弃细枝末节[3]。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目光聚焦到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原理上,把握大局,分清主次,直奔主题。

三、核心的素养最有生命力

一门学科中核心的内容往往也是最有生命力的。纵然教材版本更新,高考试题花样翻新,但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东西,始终贯穿其中,历久弥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正是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自然而然成为一门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多年以后,当学生遗忘了在高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但是在大脑里还对这门学科的某些内容有所留存,这些内容一定是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

地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人类生产活动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区位,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农业社会,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农业生产要根据一个地方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选择与之适应的农作物种类、耕地类型、熟制,并根据时令和节气的变化,安排农事活动。在工业社会,人们同样认识到,要想给工业生产选择合理的区位,必须考虑一个地方是否有相应的原料、能源、水源、土地、市场需求、劳动力、科技、交通、资金、政策、基础设施。时代在变,区位选择的理念却没变,贯穿地理学始终,是地理学的四大基本传统之一[4]。这一传统源远流长,与时俱进,成为应该着重培养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核心素养应该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提示广大高中教师,真正对学生眼前的高考和将来的生活产生深远意义、发挥恒久作用的,是经过大浪淘沙而筛选出来的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教师应该把一门学科中经过传承和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一以贯之、历久弥新的内容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获得终身受益的素养。

同时,核心的素养还应该是那些最有生长性和繁殖力的东西。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的种子,为人的素养的全面形成提供持续的生发动力,因此也被称为人素养的DNA[5]。数学中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不计其数,但它们都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这个深厚的渊源派生而来。地理上“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的基本规律,不仅表现在温度上,还决定着自然植被、河流结冰期、雪期、无霜期、气候生长期、春花初放日期、耕作制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积温、雪线等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从核心的部分出发,不断抽茎长叶、滋生蔓延,就可以种植出一棵知识的参天大树。

核心素养最有繁殖力。这提示广大高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推此及彼,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构建立体的、网格状的、环环相扣的、前呼后应的知识体系。

四、核心的素养最有价值

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这门学科中用得最多的内容。在科学研究中用得多,在现实生活中也用得多。正因为用得多,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多,所以才处处彰显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核心地位。

地理学科中用得最多的规律之一,可以用“高寒”一词概括。具体指两个方面:一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即纬度越高,年平均气温越低,温暖季节越短,气候越寒冷。二是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海拔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简单说来,就是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这两个规律不仅是地理学科中的基本原理,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冬天,大兴安岭天寒地冻,雪花飘飘,而海南岛上却是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这就是纬度的差异带来的结果。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烈日炎炎,酷暑难耐,青藏高原却凉爽宜人,成为避暑圣地,这就是海拔高低产生的差异。“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要我们有旅行的经历,就能感受到这两个规律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指挥着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像这样常见的规律,是学习本学科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和地位还决定了它是本学科中最常考查的内容。考查学习者对核心内容进行潜移默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例如,下面的这道题,考查的是“高寒”规律,但是内容和形式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原来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可以如此灵活多样。

例题: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太阳辐射 D.降水

2.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1.C;2.A。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热量条件就越差,这是地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但是这道题不直接考这个原理,而是稍作变通。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温暖季节最短,春天来得越晚,樱花开始绽放的时间也就越迟,第1题选C。同理,图中P在岛屿中部的山上, M、 N在海边,所以P的海拔比M、N高,热量条件差于M、N,因而樱花开得晚。解答这道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掌握核心素养并把它灵活运用于鲜活真实的情境中。

学以致用。核心的素养最有价值,因而值得重视,需要认真培养。这提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不造空中楼阁,不学屠龙之技,学习那些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学习一门学科的精华——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规律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超学科”来啦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