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堂初中英语读写示范课的课例点评
2020-01-15苏美环
苏美环
一、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目标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品格、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林立2011)。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主要途径。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读”的五级目标要求如下(见表1):
表1
写是一种表达技能,是学生认知水平和书面表 达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表述事实、阐述观点、抒发情感、交流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从写作内容、语言要求、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对“写”的五级目标提出要求,具体描述如下(见表2):
表2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学科教学的落脚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具有整体性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
厦门外国语学校翔安附属学校英语教师陈雨化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了一堂初中英语读写示范课。
1.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陈老师的这堂课联系生活素材,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2.关注学生的文化品格形成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陈老师这堂课中,利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通过一则关于台风“莫兰蒂”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3.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陈老师这堂课遵循词—句—篇的认知顺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语篇,让学生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4.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学习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陈老师这堂课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暴风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课例展示
(一)教学内容
本堂读写示范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A 3a 的阅读材料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文章条理清晰、框架结构明显,讲述了主人公本(Ben)在暴风雨过后和邻居们齐心协力共建家园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After this lesson,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skim for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t and analys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scan for details in the passage
3.build a clear and logical structure of an article
4.use the advanc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to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5. realize that disasters have no mercy, but humans do
(三)教学重难点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Besides,they may feel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class due to the time limit. It’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uild a frame before starting their writing.What’s more,it’s necessary for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expressions from the passage to make their own articles better.
(四)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与导入
教师让学生观看一则关于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的报道,然后阅读课文,思考暴风雨会带来什么及暴风雨是否对人们有好处。
Step 2:略读
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并根据时间顺序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暴风雨前、暴风雨中和暴风雨后(见图1)。
Step 3:细节阅读
图1
1.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并完成图2 的单词填空。
图2
2.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并完成图3 的句子。
图3
3.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并绘制思维导图(见图4)。
图4
Step 4: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构建文章框架结构。
Summary: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Beginning:The news on TV reported that a heavy rainstorm was coming.
Body(见图5):
图5
Ending:Although the storm broke many things apart,it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Step 5:知识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所学语言知识(见下页图6),并提醒学生可以将这些语言知识运用在写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框架结构、尝试仿写,并板书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写作的步骤,强化其对记叙表达类文章结构的理解。
Step 6:写前
1.学生口头描述暴风雨前、中、后的景象。
2.学生依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列出写作提纲,然后与同伴分享、互评。
Step 7:写中
教师布置以下写作任务:
21st Century 开设“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专栏,请你回忆2016 年家人或学校师生共同抗击台风“莫兰蒂”的情形,并以Fight against Meranti 为题写一篇80—100 词的作文,然后投稿。注意:文章须涵盖以下要点:
1.台风发生前、中、后的自然环境;
2.你和家人或者学校师生是如何抗击台风的;
3.此经历让人难忘的原因。学生进行写作。
图6
Step 8:写后
1.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对初稿进行自评:
(1)Did you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in the outline?
(2)Did you use the outline well?
(3)Did you try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t today?
(4)Is there any spelling and grammar mistakes?
(5)Did you use som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to make your writing more excellent?
学生对初稿进行修改。
2.教师让学生参照写作评价量表(见表3)在组内互评修改后的习作。
表3
Step 9:作业
1.完善你的写作;
2.完成练习册上的对应练习;
3.复习并准备明天的测验。
三、课例点评及教学再设计
本堂课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结合阅读与写作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效衔接作了很好的尝试,学生基本完成了读、说、写、评的任务,基本达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的目的。下面从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再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功之处
1.以论为读
本堂课以讨论的方式导入话题,并教学生词,教师借用台风“莫兰蒂”的新闻报道抛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What a storm can bring?Whether the storm can be good for people or not?”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背景,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了重点词汇和词组,为后续阅读排除了一些障碍。
2.以读为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包括根据图片和题目进行预测、略读、跳读、猜测词义等。本堂课陈老师在导入后说文章的主人公本也遇到了像“莫兰蒂”一样的灾难,让学生依据标题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
为了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容,实现读者与文本的深层对话,陈老师先让学生通过略读来验证预测并了解文本大意;然后让学生以寻读、细读的方式再次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实现了“reading for skills and information”的目标。
3.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八年级的英语写作任务多为仿写,特别是在遇上好篇章的时候。本堂课的写就是一种仿写。在仿写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明白自己可以写什么、如何写。本堂课陈老师引导学生采用研读的方式进行第三遍阅读,且要求学生在读后讨论中构建文本的框架结构:Before the storm→During the storm→After the storm,这个过程体现了“为写去读、因读学写”。
4.以说为写
在读写整合课中,读与写之间的桥梁就是说。这时的说让尚无写的灵感的学生在听他人发言中萌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语言不太丰富的学生在听他人发言后激活更多的词汇和话头。本堂课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而让学生为写积累了更多的素材。
(二)不足之处
对于初稿的评改处理过于草率,没有更好地发挥初稿评改的作用。本堂课中陈老师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只是发放了如下评改依据:Did you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in the outline? Did you use the outline well? Did you try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t today? Is there any spelling and grammar mistakes? Did you use som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to make your writing more excellent? 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自评加以修改。事实上,通过批阅学生的二稿发现,仅通过做到以上几点离好文章还有一定的距离。之所以说本堂课的初稿评改不够科学,主要是陈老师没有收集学生在本篇习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让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没有重视交互活动在作文修改中的作用,没有有效地加以组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内评改和全体评改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再设计
针对以上不足,再设计时应作以下改变:
1.改变课时安排
由于本堂课的授课时长为40 分钟,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安排读、写、评等活动,因此,再设计时,将“写”布置为家庭作业,再利用一堂课作为此次作文的评改课,以保障评改充分,让学生通过评改学会写作。
2.改变评改角度
在写作评改环节,不再简单地让学生根据教师事先预想的几个问题进行自评,而是先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记录并总结他们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做到评改角度更科学。
3.改变评改的主体
在写作互评环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