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

2020-01-15李雪萍张宝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治肺气气虚

李雪萍,张宝成

(1.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2.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心室重塑是心衰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心室重塑的进展决定心衰的发展进程。中医药治疗心衰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对心、脉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现就其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下。

1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论治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理论溯源

慢性心衰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属于中医学“咳喘”“水肿”“痰饮”“心水”等范畴。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主要为心气虚-血瘀痰饮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这一病机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塑-心功能不全加重)存在相似的病理过程。

“肺朝百脉”首见于 《素问·经脉别论篇》: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医学实在易》曰:“肺之下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心有系络,上系于肺,肺受清气”,明确提示心肺之间有密切关系[1]。肺主呼吸之气,主宗气生血;肺主宣发肃降行血;肺朝百脉,主治节调血,通调水道利血行。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提出“心水”病名,同时提出水降于肺,治于脾,统于肾,故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气化失司则水湿停留。水气上凌心肺则咳喘、心悸,宗气虚衰、津微不布则短气懒言,泛于肌肤则成水肿。笔者认为,气虚痰瘀内阻是慢性心衰时心室重塑的根本病理机制。心肺同居上焦, 生理相关, 病理相因,心室重塑的生理病理基础与心肺的病机密切相关。

2 “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是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病机关键

《灵枢·营卫生会》云: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 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中医肺参与血的生成[2]。

心者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肺之相辅助心之君共同推动人体气血的运行。而肺助心行血的功能源于“肺朝百脉”。此论出自《素问·经脉别论篇》:“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明·张介宾注云:“精淫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由必于气,气主于肺,而为五脏之华盖,故为百脉之朝会。”“朝”者,朝向、归附之意,“脉”者,血脉,血脉为心之主。有学者认为“百脉”包含血管与经络两层含义[3]。故此,人体血脉必先归附于肺,得肺之清气交换、推动,方能促进心气心阳搏动,使血液布散周身。

“肺朝百脉”这一功能与宗气密切相关。《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肺朝百脉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助心行血,即肺并没有直接会聚百脉的功能,而是通过气血来发挥作用[4-5]。

“治节”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体现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人体气血之运行。《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提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因此,人之心脉搏动全赖肺气推动。

然肺脏“主治节”生理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肺宣发肃降正常。肺宣发呼浊,肃降纳新,以调节肺之呼吸,呼吸之间推动心脉搏动。有学者认为“肺朝百脉”是对于气的调摄,不是单一的调控, 而是利用类似“8”字形的体内外气流运转模式,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6]。

3 “肺朝百脉、主治节”影响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病情发展及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水肿等症状。肺宣降失常,肺主气、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失调,继而产生“气虚、血瘀、水停”的证候。肺气不足,不司呼吸,气失宣降,故见喘息、呼吸困难、动而益甚。肺气不足,宗气既虚,肺朝百脉功能失常,不能贯血脉而行气血,故见血瘀诸症。肺气不足,气机宣降失常,三焦气化不利,肺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而成肿满。这一过程与慢性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激活(肺气虚,不能朝百脉、主治节)一心室重塑(血瘀、水停)-心功能不全(咳嗽、气喘、水肿等)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一致。

此外,外邪袭表犯肺常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或病情加重的病因,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患者呈咳喘、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心衰日久耗伤正气, 可导致心肺气虚、患者呈现动则呼吸困难、劳动耐量明显下降、间或下肢水肿等症状。同时肺气虚衰, 推动无力,导致血脉瘀滞。其病情迁延,心室重塑,心衰呈不可逆转之势。林谦研究认为,慢性心衰的病理机制为心气虚弱为本,血脉瘀阻、水邪为患为标,其病情的演变是由气虚帅血无力而致血瘀,血瘀日久不消,瘀化为水,加之心气温化失司、水运不健,而致水邪为患。心衰的实质是气、血、水的功能异常所致[7]。

4 从“肺朝百脉、主治节”论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主要治法及方药

心衰心室重塑的本质是标实本虚,治疗需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早期心衰多表现为心肺气虚,以后逐渐影响到脾肾,后期则以心肾阳虚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水的阻滞,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针对本病“虚”“瘀”“痰”“水”病机环节,灵活采用补虚、祛痰、利水、活血等治法,以标本虚实兼施。

急性加重期病势较急,病情较重,极易发生变证,以阳虚水困证、水饮凌心证较多见,治疗应以温阳利水逐饮为主。稳定期病情相对平稳,中长期疗效显著,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为多见,病位主要在心肺,治疗常采用益心肺气、养心阴、活血化瘀化痰法。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论治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主要方药如下。

4.1 益肺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正好对应心衰心肌重塑气虚血瘀络阻的证候特征,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瘫痿论》,该方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地龙组成,全方益气、活血、通络。黄芪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补肺健脾,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并能补气生血行血;当归补血调经、 活血止痛,《医学正传》认为当归逐瘀血、生新血,《本草正》认为其既能补血又能行血,为血中之气药;赤芍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黄芪所代表的治法为“益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所代表的治法为“活血”。地龙通络,《本草求真》认为地龙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补气药量大,活血药量小相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效,特别适用于心衰稳定期。

4.2 宣肺利水

小青龙汤发汗利水、表里双解,主治本气先虚,外寒内饮。针对心力衰竭“水”的病理环节,肺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而成咳喘、肿满。关于小青龙汤主治的条文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病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 脉浮者”,从这些条文可以看出该方的主治对象为有咳喘,病在肺脏、日久由肺入肾者。该方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半夏组成。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特别适合心衰急性加重期。

4.3 用药的经验体会

中医认为慢性心衰时心室重塑的重要病机为心肺气虚、血脉瘀滞、痰饮内阻,故益气活血法的使用可以贯穿始终。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气虚严重者可加补益心肺气的方药,如心气虚加生脉散、肺气虚加用补肺汤等。

血瘀重者可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加用通络药物如全蝎、土鳖虫、僵蚕等,同时注重肺气的宣降,配合使用桔梗、旋覆花、枳壳等宣降肺气;针对肺气不宣则痰浊中阻的病机,适当加入半夏、陈皮、茯苓等药物化痰、清肃肺气。

水饮内停、水气凌心是慢性心衰病情进展的重要病机,故在心衰进展期应用宣肺利水法非常重要。病情较轻时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利水作用比较温和的方剂;而病情严重、心累气紧明显者,需充分考虑水饮的成因,灵活使用小青龙汤、真武汤、实脾饮等方剂。针对水饮生成之源从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主水司气化等方面上中下分消水液,从而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发展,逆转心室重塑。

5 “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疗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现代机制研究

吴锦波等[8]研究证实,从肺论治可以降低心衰大鼠血清 BNP、 AngⅡ和 ALD 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何姚姚研究表明[9],芪苈强心胶囊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功能及肺结构重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实现的。王婷等[10]研究表明,在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康方从“肺”治疗心衰能提高患者射血分数,在一定程度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BNP 水平,延缓心室重构过程,较对照组效果更确切,说明心康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常佩芬等[11]研究表明,益气泻肺养血方能改善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心衰症状,降低心率及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张成英等[12]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泻肺利水中药,可显著改善CHF 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 BNP 水平,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TNF-α、IL-6的表达,表明泻肺利水法可显著改善 CHF 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6 结语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主治节宣发呼浊、肃降纳新,呼吸之间推动心脉搏动。肺之宣降失常,肺主气、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障碍,继而产生“气虚、血瘀、水停”等证候,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大多数医家在脏腑重视脾肾运化水饮的作用,善用温阳活血利水法,但对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却有所忽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中医肺的生理功能,巧用宣降肺气、补益肺气等治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主治肺气气虚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浅析涌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