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双侧下眼睑内翻的病例报告
2020-01-15郭宇萌魏苗苗金艺鹏
刘 玥,庞 茉,郭宇萌,石 磊,魏苗苗,金艺鹏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北京 海淀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眼睑是一种特殊的被皮组织,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特化的眼部结构,例如睫毛、睑板腺、结膜等。眼睑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眼球。当眼睑出现病变时,一方面可能会引起皮肤病相似的病理反应,另一方面可能会对眼部造成损伤,甚至是严重疼痛、致盲的疾病。眼睑内翻是犬猫常见的一种眼睑疾病,病因通常是原发性结构异常,或疼痛继发眼睑痉挛,也可能与眼球位置或大小的变化有关。猫的眼睑内翻相对较少,笔者曾参与1例猫双侧下眼睑内翻病例诊疗,介绍如下。
1 基本信息
折耳猫,2岁,雄性已去势,体重6.5 kg。
2 病史
因患猫近日左眼分泌物增多、羞明,主人带其来本院就诊。主人曾自行使用抗生素眼药(泰乐菌素)及抗病毒眼药(更昔洛韦),未见明显改善。患猫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
3 诊断及治疗方案
初次眼科检查提示患猫左下眼睑轻度内翻,使用眼表局麻药后眼睑形态自行恢复正常。荧光素染色可见左眼浅层角膜溃疡。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异常。因此,怀疑角膜溃疡疼痛继发眼睑痉挛,导致眼睑内翻。使用抗生素眼药(盐酸土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泰乐菌素)及抗病毒眼药(更昔洛韦)治疗1周。
1周后复查时,患猫双眼下眼睑重度内翻(见中插彩版图1),使用眼表局麻药后眼睑仍旧内翻(见中插彩版图2)。荧光素染色可见双眼浅层角膜溃疡,左眼坏死性角膜炎伴新生血管(见中插彩版图3)。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异常。因此,怀疑眼睑内翻继发角膜溃疡。准备手术治疗,即双侧眼睑内翻矫正术,左眼角膜板层切除术,左眼第三眼睑遮盖。同时配合眼表抗生素药物治疗。
4 手术治疗
在未给予任何全身性镇静、麻醉药物,同时仅对患猫轻度保定的情况下,使用眼表局麻药后,评估双侧眼睑需要切除的范围,并使用标记笔记录(见中插彩版图4)。患猫麻醉后使用棉签清除双侧角膜溃疡周围的疏松上皮组织。进行常规眼部外科准备。采用Celsus-Hotz技术矫正双侧下眼睑内翻(见中插彩版图5)。左眼角膜坏死病灶在眼科显微镜下进行板层切除术(见中插彩版图6),并使用第三眼睑遮盖保护角膜(见中插彩版图7)。
5 后续回访
术后第1周,双眼下眼睑形态正常。拆除左眼第三眼睑遮盖,荧光素染色阴性,溃疡完全愈合。
术后第2周,双眼下眼睑形态正常。拆除眼睑缝线。见中插彩版图8。
术后第5周,双眼下眼睑形态正常。
6 讨论
眼睑是保护眼球的重要结构,其内衬的睑结膜平滑的贴合于眼球前部的角膜及球结膜上。眼睑内翻是犬猫最常见的眼睑疾病之一,它是指眼睑向内卷曲,导致眼睑外侧的皮肤、毛发朝向眼表,刺激角膜、结膜,引起动物眼部疼痛、角膜结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等疾病。眼睑内翻通常是由于原发性眼睑结构异常,有一定品种遗传性,常见于幼龄动物和青年动物,称为原发性或结构性眼睑内翻[1-3]。该病也可能是继发性的,由于眼部疼痛,导致眼睑眼轮匝肌痉挛,继发眼睑内翻;或手术、损伤后形成的眼睑瘢痕,导致眼睑形态变化;也可能与眼球大小、位置,颊面部组织形态异常有关[1-2]。继发性眼睑内翻也称获得性眼睑内翻,其中疼痛继发性眼睑内翻相对常见。按内翻的程度也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类型、程度的眼睑内翻,其治疗原则不尽相同。检查诊断时务必鉴别诊断眼睑内翻的病因或类型,以便合理的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6.1 眼睑内翻的诊断 通过常规眼科检查,临床医生通常可以通过眼睑形态的改变很容易诊断出眼睑内翻,并且可发现其他眼部异常,如角膜溃疡、结膜炎等。但在临床诊疗中更重要也相对较为困难的是了解该病的病理过程,进而区分眼睑内翻的病因和类型。原发结构性眼睑内翻通常会因倒睫引起眼表疼痛,导致眼睑内翻加重;而疼痛继发性眼睑内翻通常不会导致永久性眼睑结构异常。那么当在没有镇静、麻醉,仅轻度保定的情况下,使用眼部局部麻醉剂时,并不会改变眼周肌肉张力所形成的自然眼睑形态,但可消除眼部疼痛。此时,原发结构性眼睑内翻会随着疼痛解除,眼睑内翻缓解,但仍旧有内翻表现;而疼痛继发性眼睑内翻会随着疼痛解除,眼睑内翻自行恢复为正常眼睑形态。
该病例先后进行了2次眼科检查,依据上述原理,做出了2种不同的诊断。推测可能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如下:患猫的病程可能处于发展初期,患猫的眼睑内翻处于间歇性状态。因此在初次眼科检查时,若猫在检查时情绪紧张,可能眼睑内翻不明显或较容易恢复。那么,临床医生可以通过 “人为内翻”试验进行验证:人为牵拉皮肤形成眼睑内翻,观察动物,若在一次眨眼后眼睑自行恢复正常,则为正常;若仍旧内翻,则提示眼睑内翻[1]。第2次眼科检查时,患猫的眼睑内翻已经稳定持续,便可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做出诊断,推测患猫眼睑内翻的病因可能与肥胖、颊面部组织过多相关。
6.2 眼睑内翻的治疗 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眼睑内翻的程度是否还会发生变化。对于疼痛继发痉挛性眼睑内翻的病例,当疼痛的病因解除后,眼睑内翻可能随之消失;原发结构性眼睑内翻的病例,当动物头面部未发育完全时,动物眼睑内翻的程度通常随时间改变。而原发结构性眼睑内翻的病例,当动物头面部已发育完全时(通常为动物1.5~2岁时),眼睑内翻的程度通常不再变化。对于仍可能变化的眼睑内翻病例,可以考虑暂时性眼睑内翻矫正,配合眼表局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疼痛性眼病[4-5]。若眼睑内翻程度已稳定,轻度内翻时可考虑局部CO2激光切除[6]、皮下注射透明质酸等方法[7];但若眼睑内翻程度已稳定,重度内翻时则可考虑切除式手术,例如Celsus-Hotz技术,并配合眼表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切除式手术,需要强调的一些治疗原则如下:(1)务必在没有镇静、麻醉,同时轻度保定的情况下使用眼表局麻药,消除疼痛导致的内翻加重,以便准确评估切除范围;(2)矫正不足优于矫正过度,因为矫正不足时二次手术与原手术类似,但矫正过度造成眼睑外翻的整复技术难度大;(3)术后5~7 d,通常组织水肿会逐渐消除,可在此时初步评估矫正后的眼睑形态;(4)若考虑二次手术,最好等到术后4~6周,此时组织完全收缩、瘢痕形成,可进行最终评估。
该病例第2次眼科检查时,按照标准检查流程及治疗原则执行,疾病转归良好。综上所述,对于眼睑内翻的病例,当我们明确眼睑内翻的类型,制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循治疗原则,通常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