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下泌尿道综合征”到“潘多拉综合征”
2020-12-08易梓文郑方宇周雪影
易梓文,李 靖,郑方宇,俞 峰,周雪影,刘 波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2.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兽医学院,美国 戴维斯 95616)
猫的“潘多拉综合征(Pandora syndrome)”指的是因中枢应激反应系统长期激活而引起的病理状态,在临床兽医学被认为是描述猫的特发性下泌尿道综合征的新术语。猫下泌尿道综合征(Feline lower urinary tract disease,FLUTD)的年发病率约为1.5%[1],而其中60%左右是特发性的[2],是小动物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我国小动物内科教学和临床中仍普遍使用“猫下泌尿道综合征(FLUTD)”作为这种疾病的名称。据笔者所知,本文是“潘多拉综合征”首次在国内正式的专业文献报道。
人们对FLUTD的认识长期局限于泌尿系统病变,认为膀胱炎、尿石症、尿道阻塞等是FLUTD的主要原因[3-4]。但研究表明,许多FLUTD都没有明确的病因,并且相较其他疾病,FLUTD患猫有更明显的应激和攻击行为[5]。其常用命名还包括猫泌尿系统综合征(Feline urologic syndrome,FUS),这些名称都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被提出,用于描述一系列猫膀胱和尿道发生异常的综合征[3],其临床症状包括尿血、尿频、排尿行为异常等。其中无法诊断出病因的一般被称为猫特发性膀胱炎(Feline idiopathic cystitis,FIC)[6]。
然而,研究发现之前的解释是错误的,这一疾病的实质病因与这些名称也并不相符。在一些病例中患猫在受到惊吓后立即发病[7],也有一些病例中患猫对环境异常敏感[1],这些现象都暗示猫的泌尿道、神经内分泌系统、饲养管理方式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才是其真正的发病机制[8-9]。近年来,特发性FLUTD的部分机理已经得到阐释,多项研究将它定义为一种由应激反应诱发的神经内分泌疾病[2]。相较于真正意义上的泌尿道疾病,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况,许多不同的器官与系统都参与其中,且常表现为机体的多处异常。因此才引入术语“潘多拉综合征”来命名这一整体疾病,它取自潘多拉打开魔盒后放出无尽灾难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使用特定器官名称而造成的误解。
1 潘多拉综合征的机理
潘多拉综合征是一种“焦虑症”,是一种因中枢应激反应系统(Central stress response system,CSRS)长期激活而引发的病理状态[10]。CSRS激活后,通过自主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来影响机体,其结果是任何器官或系统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异常[11]。例如,研究显示,当CSRS较敏感的猫被放置在一个应激环境中,猫的大脑和膀胱之间的神经反射将导致保护膀胱的黏多糖层被破坏。另一项研究发现,使用人工合成的猫科动物信息素(又称“费洛蒙”)可以一定程度减少潘多拉综合征症状,也同样支持了应激和焦虑对该疾病产生诱导和维持作用的观点[2,12]。
CSRS对环境的持久性敏感可能源于遗传性缺陷或应激事件的影响[10]。应激事件可在猫的任何年龄阶段造成危害,其中幼年阶段CSRS最容易受到影响,如走失和严重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幼龄猫向潘多拉综合征易感猫的转变。胎儿阶段的CSRS也可能因为母体所受的刺激经胎盘传递而被敏感化。应激源可能包括多动物家庭(尤其是多猫家庭)、环境转变,家庭环境布置不合理、日常饲养不当等等。因此,改善环境、缓解应激对于减少发生和避免重症有较大意义[12]。
2 潘多拉综合征的诊断
任何年龄或性别的猫都可能患潘多拉综合征,但中年、体重超标、绝育的雄性猫最为易感。这些猫往往户外活动受限、很少运动、使用室内的猫砂盆、饮食不规律,且通常生活在多猫家庭[3,9]。大多数非尿道阻塞性的潘多拉综合征病例是自限性的,通常在5~10 d内能够自愈。其中,大多数患猫日后都会出现临床症状的复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和严重程度通常会降低[13]。当猫患有潘多拉综合征时,许多器官及系统都可能表现出症状(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潘多拉综合征只是下表列出的症状或疾病的诸多可能原因之一。
表1 指征潘多拉综合征的可能临床症状或异常病变[8]
应激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真正的病理异常往往不成正比。外在症状常显得过于严重。潘多拉综合征患猫在经历环境变化时,其症状以及异常行为表现常难以预测。环境的改善对其症状缓解具有积极作用,这是与中枢应激反应系统活跃性降低有关[1]。所以在环境改善后,患猫的症状消退时更易于确诊[10]。目前,潘多拉综合征需要通过排除引起下泌尿道症状的其他鉴别诊断从而确诊[8]。诊断流程主要包括病史、生活史、健康史及家庭调查。当患猫生活在多猫家庭时,还应了解全体家猫的健康史,因为这些猫的健康问题也可能对就诊患猫产生影响,或能揭示一些猫之间的生活冲突来源。以下几点需要特别留意:(1)生活史当中应重点注意猫经历的应激事件,如是否为孤儿、是否经历过严重创伤或环境动荡;(2)在健康史当中是否存在机体多处异常的症状,尤其是频繁复发或与应激环境、恐惧焦虑行为相关的情况下;(3)在家庭环境中是否能确保患猫拥有安全的栖居环境、充足且合理分配的饮食和空间以及和谐的生活氛围。
3 潘多拉综合征的治疗
目前所有的治疗都仅是缓解性的,对症治疗包括膀胱黏多糖层修复、缓解尿道痉挛等[4]。兽医在决定采用某种特定治疗方法时,应有足够理由循证进行[14]。效果最佳的方案是进行一系列饲养管理方面的改善以降低猫的应激风险[3]。当患猫接受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通常能够防止临床症状的进一步发生。
有多种药物可对症治疗猫膀胱炎等下泌尿道症状[4]。但这些药物也存在着风险,对于CSRS敏感化的患猫尤其严重[15]。此时需要考虑到长期口服药物可能产生的厌恶行为以及药物本身的副作用。目前市场还未推出专门的猫抗焦虑药物,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的一些药物其疗效也有待探究。有研究表明,在环境中使用猫的信息素能达到较好的安抚效果[16]。
4 患猫的住院护理
猫往往会对某些熟悉的地方产生依恋,所以住院环境的陌生造成的低安全感,常常会对它们的正常行为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合理改善住院环境的布置可以极大地缓解应激。
笼内和笼外因素都会影响猫的动物福利。在笼内它们需要:(1)一个供躲藏的地方:躲藏装置最好具有遮蔽、保暖、供抓挠等功能,例如一个单开口的纸箱,并将其摆放在笼内靠里的位置来帮助猫获得安全感;(2)软垫:裸露的笼面寒冷且不舒适,软垫应覆盖整个笼底,最好带有猫或其主人的气味,并且只在软垫被污染时才更换(而不是每天更换);(3)饮食:在可能情况下应保持猫之前的饮食,且将饮食盆具摆放在靠里且靠近躲藏处的地方;(4)猫砂:比起食水盆具,猫砂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可以放在靠外的位置;(5)遮蔽的笼门:可以使用薄布起到遮挡作用。
笼外环境应做到:(1)灯光:如果没有自然光,可以人工制造有节律的光照,避免每次人员进出病房时开关灯;(2)噪音:将病房内的噪音最小化,一般应低于60分贝;(3)气味:将异常气味最小化,避免来自狗、其他猫、香水、香烟、乙醇、清洁剂等的气味;(4)温度:猫喜欢较暖和的温度,以29~37 ℃为宜,可放置毯子以供取暖;(5)日常起居:为增加患猫生活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应尽量每日在固定时间清洁、饲喂、治疗,且最好由相同人员进行。清洁后应将笼内摆设复原。在住院期间,每只猫都应使用同一猫笼。有条件时可安排猫熟悉的人员对它们进行额外的陪同护理,包括梳毛和陪同玩乐等;(6)低应激环境:低应激的操作会降低对猫中枢应激反应系统造成的刺激。可能指征应激的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呼吸、体温、心率、瞳孔直径等;临床表现可能为爪子流汗、脱毛严重、黏膜潮红等。可能指征应激的患猫行为包括:不动、躲藏或蜷缩;见到护理人员逃跑或躲避;防御性攻击行为(如嘶叫、咆哮、尾巴抽动、耳朵抖动、乱抓乱咬等);异常排泄(如不排泄或在异常位置排泄,以及在猫砂盆内停留时间过长等);对食物不敢兴趣;姿势紧张等。通过以上生理指标和行为变化可以判断患猫是否处于应激状态,但同时也需考虑到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还可以通过对比前后的生理行为变化来评估某项操作的有效性。
5 患猫的家庭护理
进行医嘱时,首先需让宠主了解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合理的对症治疗和环境改善也可极大改善患猫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15],且能延长不发生症状的时间并减少复发。对医嘱的执行程度与疗效是正相关的,充分的医患交流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医嘱的执行程度以及提高患猫的生活质量。
饮食方面如果需要改变,为避免引起患猫对新食物的厌恶,建议在患猫回家且健康状况好转后再更换。环境放慢,可以进行一系列家庭环境的改善,从而减少患猫的应激风险,同时增强其安全感。具体包括提供必要的饮食和空间、改善猫群社交和冲突强度以及调整环境布局[11]。对于多猫家庭,应执行“1+1”原则,即所有的资源(休息区、饮食容器、猫砂盆等)做到每只猫分配一份,并额外多放置一份。
环境改善的具体要求包括:(1)空间:在安全、安静、私密的地方放置猫窝,供抓挠、攀爬、躲藏、休息的装置应在多地点放置;(2)食物:在安全、安静且保证猫可独自享用食物的地点放置食具。建议提供多种猫粮(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中,而非混合),由猫自行选择。有条件还可满足猫的狩猎天性,可通过漏食、藏食游戏等形式进行;(3)猫砂盆:在合理安全的位置放置,选择较大型号的猫砂盆;(4)玩耍:训练猫完成一些活动时,应使用食物奖励等正强化法,不要对其惩罚。猫喜爱新鲜感,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玩具,并经常更换。还可提供类似猫猎物的玩具,如老鼠、蜥蜴、鸟类等外形的玩具;(5)冲突:猫感受到威胁时通常会试图找回对领地的控制感。此时它们可能变得具有侵略性,也可能胆怯退缩甚至诱发疾病。因此在多猫家庭,建议尽可能提供富余的资源以削弱猫群内部的竞争和冲突。
6 小结
“潘多拉综合征(Pandora syndrome)”是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之后,在近年来提出的新术语。在过去的50年里,对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病因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泌尿道病变并非总是“肇事者”,它也可能是敏感的中枢应激反应系统被激活后引起多系统反应的“受害者”。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普遍使用“潘多拉综合征”这一新名词来取代旧有的“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猫泌尿系统综合征”、“猫特发性膀胱炎”等容易误解为这一疾病发生于单一泌尿系统的名词。而在我国大部分兽医内科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于旧有名词的使用依然十分广泛,许多临床兽医对于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诊疗方式也往往停留于旧有观念。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该疾病名称、诊疗和管理所发生的变化,并促进新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预防是避免猫发生潘多拉综合征的最好方法。在猫的幼龄时期,应尽量避免严重应激事件的发生对猫的CSRS健康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猫生活在较差的环境,而潘多拉综合征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变会限制它们的适应能力,从而使猫在应激影响下较为脆弱,易患疾病[11]。因此在临床兽医学教育和从业中,我们应当提倡为猫提供最佳的栖居环境,而不仅仅是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