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VDV在牛、羊之间的传播及预防

2020-01-15王建东李艳艳康晓冬梁小军

中国奶牛 2020年5期
关键词:牛群亚型基因型

王建东,李艳艳,康晓冬,梁小军

(1.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银川 750002;2.宁夏平吉堡奶牛场,银川 75002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 V D 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可以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感染动物会表现出消瘦、拉稀和繁殖障碍以及先天持续性感染[1]。目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BVD)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意味着现在及未来会有更多牛群感染,而病毒基因亚型的增加则意味着防控难度增大。但是BVD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应当通过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出台行业规范、建立示范基地、制定BVD控制计划,并通过监测剔除持续感染牛、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接种等进行综合防控;同时加快BVD疫苗审批及上市,推进BVD疫苗接种技术规范出台,通过政府、行业、农场及企业的多方努力实现彻底控制BVD的目标[2,3]。

1 牛、羊感染BVDV的临床和病理变化

BVDV的宿主谱非常广,可以引起牛、羊及多种野生动物发病。近年来,BVDV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给各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2012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BVD列为必须通报的疾病。由于感染宿主的不同,导致BVDV感染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牛不容置疑是感染BVDV的主要传染源[4],其可以通过代乳粉将病毒传播给猪、羊或者其他动物[5]。本文主要综述了BVDV在牛、羊之间的传播方式,以及BVDV在各种动物之间的传播和流行方式。

1.1 牛感染BVDV的临床症状

虽然BVD名为牛病毒性腹泻,但它对牛群的威胁并不仅限于腹泻,早期胚胎死亡、流产、死产以及不孕是奶牛及肉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此外黏膜病、产奶量下降和免疫抑制等现象也常有发生。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牛,就会源源不断向牛群散毒,使牛群繁殖性能明显降低,对于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大大提高,同时产奶量明显下降[6]。

1.2 羊感染BVDV的临床症状

田晶华通过静脉注射接种BVDV人工感染4只妊娠90~110日龄绵羊,进行了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母羊表现发热、腹泻;初生羔羊出现眼睛畸形和严重腹泻。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以胃、肠发生炎症、水肿、充血、糜烂、溃疡为特征性的病变[7]。

羊自然感染BVDV多呈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2011~2014年有人在江苏省不同养羊场健康羊群和发生流产、弱羔、腹泻羊群采集225份样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表明BVDV感染率较高,总体抗体阳性率为38.94%,各羊场感染率从0~100%(8/8)不等,阳性场所占比例很高[6]。

2 鉴别诊断方法

2.1 牛感染BVDV的诊断

BVDV-1 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病毒基因型,该基因型的 BVDV 又可分为多个基因亚型。进化树分析证实了BVDV-1a、-1b、-1c、-1d、-1o、-1p、-1m、-1q 8个基因亚型在我国牛群的存在。BVDV-1m最早的报道是我国的猪源分离株ZM-95,随后这一亚型也从日本经中国进口的奶牛中检出。Shandian Gao等对采自青海地区规模化牛场和散养牛群的318份血液样品,以及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域的40份商品化胎牛或新生牛血清进行检测分析,进化树分析显示,田间血清和商品中的BVDV 都含有该基因亚型的存在,说明 BVDV-1m 并无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在进化树中,其中一分支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基因亚型,组成潜在的新亚型 BVDV1q。在该研究中, BVDV-2只在一份样品中检测到。在所有样品中未检测到BVDV-3的存在,该基因型自然感染目前只在泰国和意大利牛群中被检测到,我国是否存在该基因型BVDV的流行,还需进一步检测[8]。

关于商品血清的BVDV污染分析,赵增建等[9]对12份商品血清中的BVDV抗原和抗体进行了抽检。结果发现其中5份胎牛血清BVDV抗原阳性而抗体阴性,说明胎儿在发育早期受到宫内感染从而导致BVDV抗原的出现。5份胎牛血清抗体阳性而抗原阴性,说明胎儿未受到BVDV感染,抗体的出现为母源抗体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所致。1份胎牛血清抗原抗体均为阴性,1份小牛血清抗体阳性但抗原阴性,但进一步经PCR检测证实BVDV-1和 BVDV-2病毒RNA的存在,说明用于制备血清的小牛感染BVDV后康复,但病毒 RNA 并未完全清除。

最近BVDV中国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超过46.7%的牛场BVDV抗原检测为阳性,牛群中BVDV持续性感染率为2.2%,感染严重程度远远高于亚洲多数国家,同时也比欧美国家的普遍感染率要高;此外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也证实了我国存在BVDV-2型的感染流行,而BVDV-2型一般毒力更强,能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在欧美国家也常有爆发的报道。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BVDV感染与流行,并且其基因型也日趋多样与复杂,给我国养牛业的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病进行防控。

2.2 羊感染BVDV的鉴别诊断

羊自然感染BVDV多呈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据文献报道,1992年对新疆7个地区367只母羊和2~3周龄羔羊的腹泻病料检测发现,BVDV阳性率高达57.2%~90.9%[10]。田晶华通过人工感染妊娠绵羊,出现了各种临床症状,包括感染动物整个消化道黏膜均发生较厉害的炎症、水肿、充血 、糜烂 、溃疡, 尤以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更为严重,从而导致肠绒毛广泛损伤,引起胃、肠黏膜屏障作用及黏膜免疫机能极度下降或丧失,极度影响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引发严重的腹泻症状,最终导致动物死亡[11]。

3 预防及措施

BVDV自发现以来,以其具有多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且可产生持续性感染和免疫耐受,造成该病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广泛流行,且难防、难控。加强BVD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BVDV常用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免疫期较长,而灭活疫苗的免疫期较短[12]。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BVD疫苗,国内养牛场BVD的接种主要靠进口疫苗。目前国际在售的商品化BVD疫苗几乎全部都是利用 BVDV-1a亚型毒株制备而成,BVDV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虽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但其交叉保护率与其毒株本身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BVDV-1a亚型疫苗很难对我国不同地区的BVDV-1b亚型流行毒株提供完全的保护效果,故我国在成功分离鉴定出BVDV-1b亚型毒株( SC株) 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BVDV-1b亚型流行毒株新型疫苗的研究。

4 结论与防控展望

欧洲国家对于BVD的防控已有多年的历史,以德国为例,德国2011年设定了降低持续性感染牛比例、建立并认证无BVDV的农场,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后,持续性感染牛的数量明显下降,数量比例由2011年的3.44%降至2017年的0.08%[13]。

欧洲国家的BVD防控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四点:一是快速识别、剔除持续性感染牛;二是严格落实国家监管计划,密切监测农场的BVD状态;三是严格限制妊娠动物移动;四是严格落实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高效保护易感动物[13]。

Christian Guidarini的研究结论显示,与BVD控制带来的效益相比,为其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在牛密度高的地区,BVD只能通过预防与接种疫苗相结合来控制。他认为除了牛群外,还应当对所有可能感染BVDV的物种进行疫苗接种,提供有效保护。现在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实现了对于BVD的有效控制。猪、羊群中BVDV的感染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且与猪瘟病毒(CSFV)在血清学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因此给猪BVDV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通常认为,猪源BVDV主要来源于牛,同时猪源BVDV来源于被污染的生物试剂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猪与牛群的接触,以及加强生物试剂的生产和安全管理来防控猪群中BVDV的感染[13]。

猜你喜欢

牛群亚型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H10亚型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