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1-15王海燕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文献考核

李 昀 李 维 王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083)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程[1],该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社会信息化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都日益重视的信息资源,并带动了传统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变革[2-4]。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教好“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概念内涵、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成为该课程任课教师不断探索的原动力。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已从传统的信息内容管理扩大到了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大数据资源管理范畴[2],并涉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2-4]。其概念内涵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笔者从分析学生修“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的差距入手,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一、“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核心概念是信息资源,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观和各种信息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概念、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等,涉及信息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信息化与信息资源规划能力、信息法律意识、知识管理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源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是该课程的重要目标。

二、“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变化。这里有因技术变革而带来的课程内容的变化,也有教学环境的变化,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发展

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和深入,使得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不断变革,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热点不断更替[3-4]。无论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还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都在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使得“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要不断跟进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发展要求。每年更新一定比例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第一讲绪论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对象的新特点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致使他们的文献能力、科学判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零零”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容易产生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性,且容易不加思考或判断就采纳搜索的结果;二是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辨识学术信息源和非学术信息源的意识,缺乏判断获取信息及信息源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能力;三是文献阅读量远远不足,因此无法对比分析文献的科学性、可靠性;四是对信息技术领域前沿和热点知识关注不够。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环境的新变化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日臻发达。网络信息资源平台提供的可直接获取的信息日益丰富,提供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工具在线可得,如问卷统计、分析、文献计量分析等原有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都可以从相关网站直接得到结果。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前学生多数自己线下发问卷、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做图;现在学生直接利用网上工具,如早期学生只能利用问卷星平台在线发放和回收问卷,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都由自己完成,现阶段则可以直接利用问卷星平台提供的问卷分析及结果可视化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再如,以前学生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平台检索文献,导出数据后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现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平台不仅提供文献检索,还提供丰富的文献计量分析功能。这从信息便利获取和公众服务的角度是非常好的,但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涉及的信息采集、文献研究等实践环节内容却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发现多达80%的学生直接利用了上述平台提供的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课程论文,教师难以从课程论文作业中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结果背后的分析原理和可视化方法,致使教师用课程论文作为综合检验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受到了互联网发展的挑战,导致“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不适用,需不断进行调整。

三、“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01版人才培养方案起开设“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教学经验。最初,该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主要内容涵盖了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全部建议内容[5],涉及信息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管理等内容,其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主要考核理论知识内容,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后来,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探索了一套基于问题的研究式教学方法[6],以信息化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典型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针对问题自主学习,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该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调整到了第五学期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研究问题学习,考核中加入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评分,学生参与度、获得感、数据获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专业文献分析和利用能力显著提升。但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充分考虑了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和学术素养的培养要求,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从专业核心课程调整到了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时间提前到第二学期。这一调整带来了教学对象的改变,即教学对象从大三学生变成了大一新生,学生特点也发生了前述提到的变化。加上前面所述的课程内容的不断变化,致使调整教学侧重点、改革考核方式成为必然。

(一)调整教学侧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定位到专业基础课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组期望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知道从哪些途径获取可靠的信息,判断和辨识信息的质量及真伪;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掌握区分学术信息资源和大众信息资源的标准,提升数据获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专业文献分析和利用能力。因此,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组将该课程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分辨信息及文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研究中采用学术文献或专业文献打好基础;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判别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能力,这一点不仅在学习中适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有用。比如,怎样找到可靠的医疗信息;怎样找到可靠的求职招聘信息,不上当受骗;怎样判断某个热点事件或朋友圈转帖的性质,主动抵制网络暴力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判别后,能得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事实上,国外大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质量判别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注重过程考核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之前,“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组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结课论文占总成绩60%的比例评定该课程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虽反映工作量大,但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2016年起,“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组将结课论文的比重调整为40%,把平时过程考核的比重提高到60%,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平时过程考核方式: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实际操作、课程作业、实验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分模块进行考核,采用的题型包括判断分析题、对照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文献分析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结课论文考核:期末,“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组要求学生运用课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篇限定主题的文献研究结课论文,限定的主题在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范畴内,并每年做相应的调整。

1.平时考核

平时过程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包括1个综述报告占10%、课堂测验10%、实验40%、作业10%、小组信息采集实践20%、小组文献阅读分析10%。

石墨烯pH电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敏感膜对H+敏感,膜电位值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理想的敏感膜材料是此类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关键。杜海军[2]研制了基于石墨烯/Au的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pH 3~1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 53.88 mV/pH。张立等[3]制备了聚丙烯酸-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电极表面建立了pH敏感型响应性界面,研究表明,这3种pH敏感型响应性界面在酸度测定、新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实验和作业

依据“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组以实验和作业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文献或信息可靠性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提供判断分析和对照分析的文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技能。例如,给出一篇期刊文章或网络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来源、作者、文章类型等,要求学生依据该课程学到的判断学术信息源的方法判别该文章是否是学术文章、是否可以作参考文献,或判断是否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等[7];对照分析文章采用对比同一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和百度学术搜索上的检索结果,然后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分析,说明普通搜索引擎不适于进行学术文献搜索;或利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和百度文库检索到的文章进行对照分析,根据科学性、可靠性等判别指标进行判别[7],以帮助学生了解百度文库一类的网上资源为什么不能作为课程作业或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原因。

(2)综述报告和课堂测验

综述报告是针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第一章自学内容布置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向学生提出了写作格式规范的要求。但学生第一次提交的综述报告问题会很多,因此教师要根据评阅情况,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共性问题,然后在后续的实验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学到的规范要求和工具对这篇综述报告进行修订,包括参考文献标注、撰写格式规范等,经过多达4次的修订后,最后教师给出学生综述报告的成绩。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写作规范意识得到提升。

课堂测验主要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置3~4次测验,每位学生取全部测验的最高得分计入课堂测验成绩中。

(3)小组信息采集实践和文献阅读分析

小组文献阅读分析考核,教师首先提供一定数量的同一主题文献资料;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写作规范、研究方法等;最后,教师结合小组讨论纪要和个人讨论心得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例如,“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第七章是“信息资源配置”,单从知识点讲解上都是福利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宏观管理的资源配置策略以及相关研究内容,如果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完全理解这些知识是有困难的,而借助文献分析,教师给出几篇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期刊论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分析、讨论、提炼相关要点,学生就能从知识点、学术文章写作、科学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有所收获。

2.结课论文考核

结课论文是综合考核学生知识点和技能掌握的有效形式,课程结束前一周给出选题要求和考核标准。学生按要求在给定的选题范围内选定一个关键词查阅近5年的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撰写一篇5 000~8 000字的结课论文,其目的是考核学生综合处理信息和信息利用的能力以及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情况。结课论文按百分制给分,其中内容分占80%,格式分占20%。如内容详实、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数据真实可靠、引用数据和观点有依据且参考文献均为学术文献、结论科学、工作量饱满、无明显错误,得90~99分;内容较为充实、数据真实、引用数据和观点有依据、参考文献均为学术文献、结论正确、工作量适中,得80~89分;内容一般、观点基本正确、引用数据和观点有依据参考文献以学术文献为主、结论正确、工作量一般,得70~79分;内容较简单、观点基本正确、引用他人数据和观点有一些依据、结论基本正确、工作量一般,得60~69分;内容简单、观点不正确、数据来源不明、无引用、结论错误,工作量不足,得50分。结课论文格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写作规范的掌握情况,包括学术论文的结构规范、参考文献引用标注规范、图表规范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等。

四、“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加大,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强

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从2016级的学生开始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投入加大,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强,同时学生建立起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团队合作和信息交流的意识。有的学生留言说“第一次感觉管理类的课程这么有意思”。

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角度看,2017级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最高,95%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但2018级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下降,只有9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帮助,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该课程课时被压缩,教师对学生平时作业的集中点评时间减少、对学生反馈的意见没有给与及时的解答所致。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利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培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持续不断的教学内容调整、考核方式的改革,“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强化了学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技能。学生通过相应环节的学习,从信息源分析、信息获取与辨识、学术文献的检索与利用以及学术写作规范、PPT制作、演讲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训练。

总之,社会在变,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也在变化。10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文献计量分析,学生做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的工作量很大,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清洗、描述统计,等等;现在,很多文献服务网站都提供专业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学生自己不用进行分析,直接拿网站的结果就可以写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判断学生是自己完成从检索到分析的全部过程,还是直接引用了平台提供的分析结果。对于直接引用的,还要判断其引用网站的图表是否规范、是否有由于不清楚学术道德规范边界而出现的非主观的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是一种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以满足“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考核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浅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H公司电工产品战略上的应用
数据挖掘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探讨
内部考核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