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020-01-15陈为德陈祖建
陈为德 陈祖建 杨 帆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福州 350002)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19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琴夫·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属于经济范筹中的创新概念;美国研究学者曼斯菲尔德基于技术发明的视角认为创新是对“一项发明的首次使用”;美国研究学者厄特巴克则指出,与发明和技术特点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我国研究者唐五湘[1]提出关于创新的5种定义: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从新思想到行动;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新变化的接受;创新是指被相关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笔者认为,创新是孕育新思想并付诸行动产生新创造的过程。
(二)“创业”概念的界定
“创业”一词源于英文entrepreneur,是“企业家”“创业者”的意思。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商业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需要由创业者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极大的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精神和社会风险,同时获得金钱回报、个人满足和独立自主。相关研究对创业的表述有4个要点:一是创造出有价值新事物的过程,二是需要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并做出极大的努力,三是需要承担风险,四是创业主体能够获得金钱回报。综上所述,创业具有创新性、创业精神、商机把握、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和财富获得的显著特征[2]。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4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各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3]。
二、福建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学院实训基地缺乏,实习设备陈旧老化,加之教师工作室数量少,条件简陋等原因,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跟班训练才能满足岗位需求。
(二)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在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大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他们在课程教学中常常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为受师生评教和职务晋升的约束,年轻教师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担心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上部分人群对农林高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不愿报考农林院校,这也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农林院校艺术类的部分考生是由于文化考试成绩较低而转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同时来自不同省份的艺术考生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这给后期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影响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短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在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40位教师中,一是缺少高层次教师,仅有11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而且年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大,他们普遍缺乏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双师型”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福建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基于社会调研结果构建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先后对湖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及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就“双师型”教师培养、毕业设计、参展参赛、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多次征求行业专家、企业以及校友的意见,逐步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意、审美、技艺、实操能力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体系,并将其贯穿于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的全过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设计学、文化学和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艺术的创新思维与造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工程师的理性精神与创造能力。目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根据2012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规划,由艺术设计现有专业的各自相应的研究方向增设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等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现象凸显,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正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培养合格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传统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是反映本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本民族在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思想的总体表征,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凝练与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核心是人文精神,追求自然和谐。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化的对立统一发展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这种变化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这也是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之所在。因此,要正确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繁荣文艺创作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让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贡献[4]。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中增设了“造型”“设计思维与表达”等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批判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院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使学生经常头脑风暴,发挥奇思妙想,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形成了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依托教师工作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基础能力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以吸引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科研团队,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业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发挥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也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形成无缝对接[5]。因此,加强艺术设计工作室建设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搭建了海西文化创意与景观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综合实训中心、学生工作坊和产品设计研究室等设计创新平台,并鼓励高年级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2013年至今,艺术学院累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0项。2018年的“朽木工坊”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教师工作室等设计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大学一年级的军事训练、专业实践认知,二年级的外出专业考察和暑期社会实践,大学三年级的校内外课程设计、作品参展参赛,大学四年级的企业跟班实习和毕业设计创作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大学4年不间断的实践训练,在学生之间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
例如,在课程实习环节,学院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开展专业调研,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优秀作品送去参展,例如产品设计系已经连续6年参加广州国际家居展、厦门文博会及海峡两岸优秀大学生工业设计作品展等。学院还与金牌厨柜、好事达(福建)家具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并于2015年组建了“好事达家具设计研究院”。厦门金牌厨柜有限公司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校企双方还就课程设计竞赛项目、工作坊项目、师资交流等方面确立了5年的合作意向。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坚持“以赛促学”“办赛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类赛事,坚持以赛促学、办赛促能,以赛创新,认真筹划每年毕业季的“金秋杯”毕业设计作品展,同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文化创意设计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总监、优秀校友等组成评审团,对所有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审、点评,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对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创业指导。学院还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创作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优秀作品,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及行业的各类展赛,增强学生的创作意愿、丰富学生的创作情感,营造校园创作文化,从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融入企业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七)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授课教师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因此,福建农林大学着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师在借鉴国外新近出版的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并制作了课程教学的双语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基于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及各种规划教材。目前,已经出版《竹木家具产品设计与开发》专著1部以及由学院教师参编的《室内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家具设计常用资料集》《家具与室内设计制图及识图》和《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及投标报价》等多部教材以及20余部科技读物。这些专著、教材或者教辅书籍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起到了辅助作用。
四、福建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艺术学院强化了课程设计、艺术考察、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参展参赛作品获奖人次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达到83%以上,毕业生受到公司企业及有关单位的普遍欢迎。
(一)学生参展参赛成果丰硕
据统计,2017—2018年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茅,其中获金奖(一等奖)35项、银奖(二等奖)59项、铜奖(三等奖)71项,这些奖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每年“金秋杯”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吸引了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及学校师生的驻足观看,众多毕业设计作品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二)涌现了众多创业成功的案例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极大激发了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涌现了一大批创业成功的案例。2010年毕业的庄同学现在已经成为著名室内设计师,他创立了厦门某室内设计有限公司,由他领衔设计的众多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室内设计节暨金外滩奖创新设计奖、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样板房设计提名奖、腾讯家居年度设计时尚盛典金腾奖,中国空间设计大赛鹏鼎奖十佳餐饮空间设计奖、台湾金邸奖设计师大赛商业空间餐饮类优选奖等20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目前,该公司专注室内空间设计,运营良好,开始吸收其他毕业生就业,做到了成功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激发了在校生创新创业的意愿
在创业成功案例的激励下,在校生也开始了创业探索。2009级动画专业的陈同学从大一开始学习影视拍摄制作的专业知识,大二开始着手创立影视工作室,承接了企业的宣传片、产品广告等拍摄业务。他将自己的航模爱好运用到影视作品的拍摄中,并于大三创立了福建省首家无人机航拍工作室,由于成绩突出,在大四(2012年)时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陈同学于2014年拍摄了“福建省旅游形象宣传片——清新福建”,该作品以其新颖的构想、精妙的拍摄手法成为了福建名片的宣传佳作。同年他创办福建省首家无人机公司,现已成为福建省首家中国民航局驾驶执照培训机构及考试中心。2017年,他的公司代表福建参加全国航模锦标赛,包揽冠、亚、季军。2019年10月,公司代表中国队参加了航空模型的世界殿堂级赛事——世界涡喷模型竞标赛,获得季军。
(四)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2012年就读于本校动画专业的达同学,该生入选保送研究生支教团赴广西支教一年后,他跨专业攻读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通过竞选成功出任了校研究生会主席,并带队赴河北梁家河等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由他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被评“全国优秀实践报告”。
达同学热衷于创新创业,在校期间就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他将二次元影视动漫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将动漫元素和影视蒙太奇镜头的审美理念引入景观建设。在研究生期间,他获得校“互联网+”十强、校创业之星大赛第一名,获得2018年福建省“创青春”大赛银奖,并晋级团中央全国“创青春”大赛总决赛,还是“全国电信天翼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12月,他荣获了“全国林科十佳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并于2019年顺利毕业。在此期间,他报名参加了福建省5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聘考试及面试,均入围拟被录用,最终他选择留在本校担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