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探讨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020-01-15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陕西杨凌 712100)
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发展和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大学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MOOC、SPOC的产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2]。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发展的现状和建设策略。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
200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共建设多媒体网络课程100余门。2003年,学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逐步建立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3级课程体系,完成119门课程的建设。为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2009年学校整体部署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启动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辅助教学材料等都将上传到网络平台,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批改学生作业,进行师生网络互动答疑等[3]。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学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总访问量达5 494万人次,注册用户86 023人,其中教师用户3 307人,覆盖了学校所有一线教师。建成在线课程1 552门,其中569门课程互动、答疑等环节非常频繁。总体来说,教师和学生对在线课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线课程数量逐年增加,师生在平台上进行互动的频率逐步提升,在线学习呈现良好状态。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形式单一
虽然在线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状态,但在线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水平不高,大量的课程设计只是文字资料的电子化,以纯静态的文本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广泛,使在线课程整体缺乏吸引力和生动性。
(二)重建设,轻应用,缺管理
目前,部分在线课程是为“项目”而生的,这种政策性项目驱动的建设方式,使在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只是为了“鉴定”或“验收”,而并非满足教学所需,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投入多而收效少。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在线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慢或不更新的情况较为严重,很多课程是一次性建设,在首次建设完成后就很少进行知识的再更新,所以在线课程也缺乏后期维护与管理。
(三)忽视内涵建设
教师对在线课程的认识及研究不够深入,致使不少在线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统一。在线课程的内涵是建设的核心[4],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内容。然而部分在线课程建设只注重课程的外在形式,虽然教学手段和工具更新了,但课程内涵仍是陈旧的,仅仅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缺少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缺少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实时跟踪和记录[5]。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路
不论是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还是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各高校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而不用,缺少后期维护,缺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因此,笔者认为,在线课程的建设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外已建成的慕课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广大教师依托这些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延伸、以最终学习结果评价为主向学习过程评价的转变,将课程建设提升到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6]。
各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的同时,还应遴选一些强势学科课程,将其制作成系列在线开放课程,以提升学校在国内外教育市场的影响力。
在线课程建设还应注重3个方面的细节设计,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线上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利用线下面授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课程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同时反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教师掌握和调整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7]。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方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2012年,以慕课、私播课为代表的新型在线课程进入公众视线,各种观点不断交锋,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变革,也有质疑的声音说它并没有那么完美[8]。随着慕课、私播课的不断完善,慕课在线课程必将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促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产生时,也曾受到质疑,有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仅仅适合于部分课程,像高等数学就不适合多媒体教学。但到了今天,几乎很少有课程教学不涉及多媒体技术的。所以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可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9]。
同样,慕课、私播课也适用于各类课程,有的课程适合开展,有的课程开展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例如“形式与政策”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动,教师的课件每年都必须做较大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每年都要耗时耗力来做大量的修改。
(二)明确在线课程建设的目标
首先,各高校应依托互联网技术与开放式云端慕课教育平台,积极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提高优秀教师的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在国际教育市场的影响力。其次,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信息技术优势,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课程和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最后,各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学科及区域优势,打造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具有农林水特色的慕课共享联盟平台,推进校际间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和学分认定,探索微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模式。
(三)确立在线课程的运行方式
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入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后,部分教师一直坚持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已经习惯并能熟练使用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并上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慕课和私播课的建设也继续沿用了这个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当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时,则将其推广到慕课共享联盟平台,向公众开放。
学校应积极鼓励有较好教学设计能力、对慕课、私播课有兴趣和热情的教师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向全校学生先行开展在线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确定在线课程的开设方式[11]。一是同步私播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链接全球其他慕课平台上已公开的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按照慕课平台的学习进度进行同步学习,教师根据需要安排适当的答疑及讨论环节。二是异步私播课。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引用优质开放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增加自己的授课内容,组织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进程进行学习。三是独立私播课。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但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开展在线课程教学。
(四)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积极参与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开展在线课程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或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在线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应尽量降低教师在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挫败感。因此各高校相关部门应为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课程教学设计与建设方法,基于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微视频设计与制作实操技能,信息化教学方法等。培训可采取校内专家+校外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12]。
(五)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在线课程的建设,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应提供相应的保障来协助教师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
1.政策保障
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时,应当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大学教学的信息化和国际化,把在线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技术保障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网采用3层交换技术,4个公网出口,连接教育网(1 000M)、电信网(1 200M)、中国联通网(1 000M)和第二代互联网IPv6(1 000M),出口带宽达到4.2G。校园网主网为干万兆,楼宇间千兆互联,百兆到终端用户(部分楼宇已经实现千兆到桌面),信息节点4.2万个,注册个人用户3.8万个,同时在线人数高达1.4万人,实现了办公区和学生区的全面覆盖。2011年9月校园无线网正式开通,覆盖全校范围,强大的校园网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和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成效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建成了以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载体的在线课程群,形成了公共基础课、公共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所有课程类型的全方位在线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在线课程建设,并引进3家专业的慕课制作公司帮助教师完成在线课程的录制和编辑,为教师进行线上线下课程交流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在线课程的建设已不是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而是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利用10~15分钟的碎片时间将复杂的专业知识通过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加以介绍,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丰富、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支持鼓励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从2015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在线课程实行学分认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和作业提交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在线课程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还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线课程的建设,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