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总关情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见闻

2020-01-15田方明

民族大家庭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柱自治县总书记

文/田方明

初冬时节,我从雾都重庆来到石柱自治县。用了半天时间,走访了石柱自治县的中益乡华溪村,中午,在石柱县城的南宾街上浏览了市容。所到之处的见闻,让我印象深刻,若不是第二天有要务赶往外地,真想在这儿住上几天。

石柱其名,我早有所闻。在三峡库区内,它是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不仅有中国黄连、辣椒之乡的盛名,而且还是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里,《民族大家庭》杂志首次派员进渝采访,首先选择了石柱,因为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该县,并在石柱中益乡华溪村发出了解决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的动员令。

我上午坐上重庆开往杭州的动车出发,用了一个小时就到达了石柱。沿途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列车都穿行于山中的隧道内。时而,与片片茂密的森林迎面相交,时而,又同滚滚东去的长江碰头。水光山色,令人惬意。自古蜀道之难的印象,在身临其境的行程中,实实在在的有了新的解读。

下车后,我来到了石柱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早已接到重庆市民委通知的郎夏军副主任接待了我。他一边让办公室的同志就近安排住处,一边征求我对采访有什么要求。我说:“年底,基层的干部都忙,最好不打扰。不需要提供什么材料,也不搞什么座谈。到实地去感受一下,听听看看就可以了。”郎副主任说:“也行。把午饭吃了,住宿登记了,你去哪里我们都陪同。”很爽朗的一番话,让我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先前的陌生换成了此时的亲切。

快到了上午下班的时间,我提着行李住进了离民委不远处的一个小酒店。街道两旁,人来人往,秩序井然。我行走的一方,墙面上洁净,不见一片小纸条,地面上,也不见有一处垃圾。有交警指挥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年轻人搀扶着老者在绿灯闪烁时安心地通过斑马线。500米的行走距离,也没见有市民不讲秩序。干净和秩序,似乎已强力地约束着这座群山叠翠的小城。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提醒,令我不敢越雷池一步。街边店内散发出些许的香麻味,才幽幽地恣意张扬,吊足了过往行人的胃口。坐在显眼处用餐的大人小孩,天府之国的美食佳肴,给了他们习惯性的满足感。对我而言,的确十分羡慕他们自成一格的特色生态生活。

吃过中午饭,郎副主任安排了一辆越野车,陪我到乡下去采访。同行的,除司机外,还有民委经济科科长刘莉与宗教科的小彭。

从县城到中益乡华溪村,与重庆到石柱用了相同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小时。不过,所用的交通工具不同。在车上,民委的同志向我聊起了石柱的沧海桑田和动人故事。在他们简洁的描述中,我才发现,石柱这个地方值得向往。在30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石柱有耕地面积3万公顷,有森林面积11.53万公顷。大凤堡4 A景区,可一览原始森林的自然风光,还能游玩透明悬空的玻璃廊桥。地处天然绿色氧吧的毕兹卡绿宫,能给游人带来土家风情的惊喜。在千野草场,可领略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的雄奇壮观。在黄水森林公园,处处可见天然画廊,绝美的胜景,云雾缭绕的山水,披上了勾魂的面纱。遗憾的是,这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康养之地,现在我才知晓。

走完城区几公里的水泥大道,我们的车上了渝泸高速。在朝湖北省利川市方向的途中,我观察到了沿途半山腰处正在施工一条石柱通往重庆黔江区的高速公路。司机告诉我,这些年来,石柱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修路搭桥起步的。过去,深山的农产品出不来,外面的客商进不去,经济发展不起来跟路有很大的关系,我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去中益乡时,道路情况怎么样?”司机回答说:“到了前面沙子镇的出口,你自己看了就知道。”

从沙子出入口下高速,往里面走十多公里就是中益乡了。傍山沿河的水泥路,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中伸向白云深处,郎夏军副主任向我介绍:“中益乡在重庆市辖区内,是深度贫困的高山乡。过去,乡里集镇上没有一家旅店和开餐馆的,赶集也不热闹。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到了这里之后,全乡干部群众自我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一下子激发出来,见亮下地,日落收工的增多了,“等、靠、要”的现象减少了。加之市县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如今的情况是人气旺、干劲足,全乡上下同心协力在朝小康路上奔跑。”我接过话题:“这个乡你们来得多不?”郎副主任回答说:“当然多了,这个乡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很大,也是我们民委的工作重点乡。”我说:“凡是困难大的地区,大都是民族地区。除了国家批钱给物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培养起自我造血的功能。”郎副主任说:“这说到关键了。你看,我们一起来的,不是还有经济科的人吗?”我说“:你们原来早就想到了。”对方回答“:做得还不够,还要加大努力。”

十几公里的路程,十几分钟就跑到了目的地。到达中益乡后,我们走进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女同志在办公室办公,她告诉我们,乡里的领导都下村下户去了,如果有什么重要急迫的事,马上向相关领导汇报。郎副主任说“:不打扰了,我们自己到附近村里去走一走。”随后,我们出了乡政府,沿着山道去往不远处的华溪村。

在拐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弯后,一个座落在公路边上的小小的村落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司机提醒我说:“这个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可以去看看。”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上,我们一行人下车后就向村落中走去。

我们到来的时机很好,我们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的村民马培清老人。马培清老人已经86岁了,是名老党员。她在我们的请求下,向我们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5日到她家走访的情况。老人激动地说,那天,她正坐在自家门前的院坝里,就突然发现常在电视里见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远处向她家走来。马培清老人立即站起身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总书记的手。老人说:“总书记到我们这个偏远困难的乡村来,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是我们这个村的福气。”当时,总书记去看了马培清老人家放粮食的库房,又看了她家挂有腊肉的厨房,并向她了解家中的生活状况。随后握着老人的手,要她保重身体。老人说“:过去翻身我们靠的是毛主席,现在我们脱贫奔小康,靠的是习主席!”老人用手指了指自家门前的院坝,兴奋地介绍道:“习总书记就是在这里和我们村的部分村民一起座谈,发出了‘两脱贫‘’三保障’的号召和动员令。”看到老人激动的神情,我们一行都被感染了。

我们邀请老人一起合了影后,到老人家的大儿子家和二儿子家去看了看。两个儿子都和儿媳妇上浙江打工去了,只有老人的女儿从外地打工的地方赶回来照料她。有一帮工匠在给小儿子家相邻的几间空房搞装修。我问老人的女儿装修后做什么。她女儿说开个农家乐。旁边做工的匠人也搭上话“:现在到这里来走动的人好多好多,开个农家乐一定不错。”老人的女儿马上回了一句“:找个事做,是好让家里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照顾一下家里的老人。”听了他们的话,我们对马培清老人的生活到起居感到放心。

天色已经不早,到了离开的时候。告别时,马培清老人站在她家的院坝边,举手向我们道别,目送我们许久许久。尽管在乡里我们没有听到乡领导关于脱贫攻坚的介绍,但我相信,这块绿水青山的地方不久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气象,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富有特色资源的石柱自治县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石柱自治县总书记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石柱迷宫
跑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蘑菇石柱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