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紫阳街办事处:探索建立“四融”模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2020-01-15刘晓娜罗金洲
文/刘晓娜 罗金洲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办事处辖区有回族、土家族、满族、瑶族、苗族、壮族、哈萨克族等常住少数民族居民800多人,其中以回族居多,主要聚居在起义门、保安、梅隐寺三个社区,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少数民族经营店铺17家。
长期以来,紫阳街办事处立足辖区的民族特色,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全街上下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紫阳印象”深入人心。
建立“融合”阵地,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以“街道—社区—网格—门栋”四级联动体系为支撑,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区域化大党建为抓手,实施党建凝心聚力工程,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各网格推选1名社区民族工作志愿者担任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建立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强化民族团结大局意识,形成人人促团结、共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造活动平台。以起义门社区“马义帮”工作室为平台,建立民族工作室,设置民风展示区、民俗活动室、民知阅览区,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知识学习、民族娱乐活动、民族政事商议、民族未来创新融于一体,展示少数民族风采,为居民提供一个谈心、交流、娱乐、学习的场所,促进了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2017年,“马义帮红色+联盟”获得湖北省公益创投比赛二等奖。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姹紫嫣红紫阳人”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推送民族工作信息,唱响民族团结大合唱,强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
构建“融和”组织,强化民族团结工作意识
一把手主抓。成立以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社区书记为成员的街道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特色社区还成立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亲自抓。
建立工作制度。制订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民族宣传学习制度、民族团结对象走访慰问制度、民族情况通报制度、民族信息反馈制度等。将起义街清真寺、市伊斯兰教协会、回民小学等纳入其中,定期召开民族事务议事会,以“三个离不开”为指导原则,定期开展走访和双向服务,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志愿服务。以回族党员马明龙倡议发起的回汉居民志愿者服务队“马义帮红色+联盟”70余名志愿者为基础,下设10支特色小分队:无影手队(清除牛皮癣)、回汉治安巡逻队、菜婆兵团(买菜服务)、锦绣队(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好吃佬队(少数民族特色食品DIY)、红色朗读队、舞文弄墨书画队、启学尚义学堂(青少年学堂)、自强不息团(残疾人服务)、救水队(明伦小区治水队),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网络体系,组成民族团结工作联络组,积极协作、及时沟通、相互帮助,拧成一股绳,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18年,全年参与活动1000多人次,其中“和乐融融牛羊宴”连续开展3年,让汉族居民了解少数民族饮食习惯,通过活动拉近各族居民间的距离,共享美好生活。
建立“融入”制度,助推民族服务长效机制
建立双向服务机制。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管理体系,以网格党支部为抓手,在民族聚居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精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就学、就业、计生等服务。
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三个必访”:节假日、重大民俗节、生病住院必须走访;坚持“四个一”: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帮扶困难、第一时间送出爱心、居民一起共享温暖;开展“微心愿”结对,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时,上门慰问困难群众,送去节日慰问品,沟通感情,增进互信。近年来,依法处置调解涉及少数民族居民的矛盾纠纷100余件,帮扶60余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建立融合互助机制。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共建,利用共建单位优势资源,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6年来共建单位资助10余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号召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群众回馈社会,引导形成互助机制,共同开展公益服务。2016年特大暴雨,长江堤坝出现险情,少数民族居民自发带上慰问品上堤慰问值守人员,并积极参与巡堤抢险。2018年春节,45位新疆籍维吾尔族在汉经商人员自发购买生活物资慰问辖区困难群众。
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居民民主协商会,对卫生环境、安全巡逻、消防隐患等公共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制定少数民族居民公约,组建特色小分队,形成社区自治微循环,各族居民共同行动,共建和谐家园。
开展“融洽”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充分整合资源,面向少数民族居民开展寒暑假青少年托管服务、“美食达人秀”“巧手大比拼”等各类少数民族居民活动百余场次,组织“和乐融融牛羊宴”、清真食品制作等活动,请少数民族居民现场当老师制作民族特色饮食。开展少数民族服饰绣、民族服饰展、少数民族居民“七一绣党旗”等特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居民参加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手工制作中华传统食品,互相交流民族习俗,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氛围,增进各民族友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以起义门社区“马义帮”工作室为依托,以少数民族选调生干部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雪莲花志愿服务队”为骨干,承担全区少数民族流动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组织少数民族学员参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强化学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一年来,组织少数民族务工人员集中授课90余次1200余人,国家民委和省、市委统战、民宗部门以及外省相关单位多次到起义门社区调研城市民族工作,给予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