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2020-01-14邹德芳邹雯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传播传承

邹德芳 邹雯

摘要:京族海洋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迎来了新挑战。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文化作为重要推手,在广西北部湾大发展的契机下,应重视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为打造北部湾发展新格局奠定文化基础。

关键词:京族海洋文化;传承;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19-02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面对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冲击,京族生活习俗逐渐消失,传统海洋文化濒临消亡;在与汉族、壮族的融合发展中,京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京族的文化生态严重失衡,京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刻不容缓。

京族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防城越族情况调查》和《京族简史简志合编》分别于1954年和1958年编印,且是小范围发行。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家重视和人力物力投入下,《京族简史》(1984)、《京语简志》(1984)和《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1987)等资料性丛书纷纷印刷出版,京族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族文化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关注的视角趋于多元化,关注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京族文化研究成果进入丰产期,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京族风俗志》(1993)、《当代中国的京族》(2005)等。在海洋文化的研究当中,主要集中在海洋旅游资源、哈节等京族节日、京族文化活态传承等的研究。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播研究始于2009年,主要有三类研究视角。第一类是從构建京族品牌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养京族文化传承人等方面人手。第二类主要研究京族哈节的庆祝形式以及哈节在跨境交往的传播作用。第三类研究聚焦京族的文化艺术,即京族生态舞蹈、独弦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与传播内涵。从以上的研究综述来看,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是交互共融的,传承需以传播为载体,传播离不开传承的内涵和路径。京族海洋文化传承及传播研究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缺乏从理念到路径的科学体系。本文拟从京族海洋文化传承传播的制度、内涵、技术入手,探讨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传播机制的建立,为建构北部湾经济圈奠定精神文明基础。

二、京族海洋文化传承与传播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文化传承与保护

习主席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显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民众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族群成员的重视和参与才能解决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京族族群成员民族意识日趋淡化、聚居地民族文化气息不浓,各地政府应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采取契合民族精神的措施,培养民族自觉意识,切实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京族文化的发展。开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海洋文化,鼓励民众参与和进行互动,“以情动人”,深刻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校和学术研究是海洋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环节和场所,在海洋文化的传播广度和研究深度发挥着积极作用。京族学校应保留一定的民族特色,开设海洋文化第二课堂。目前京族学校开设有京语、独弦琴、京族舞等兴趣班,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对海洋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民族文化意识,是京族海洋文化重要教育基地。京族文化的学术研究随着北部湾开发进入活跃期,近几年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京族文化不再成为研究的“盲点”。然而,学术界对京族文化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京族历史研究匮乏,京族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同源民族的跨国研究较少等。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是京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是京族文化历史和内涵的延续,各级政府应在科学观指导下,进一步推进相关措施,提升民众的民族文化意识和鼓励相关的学术研究。

(二)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完善海洋文化产业

京族海洋文化品牌的打造能够增强京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在扩大京族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推动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哈节是京族代表性节庆,以哈节文化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有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建立,实现民众的自发传播,对继承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京族哈节影响力的扩大,广西东兴的边境游成为旅游文化的热点。东兴京族聚居地海岸线绵长,海水清澈,海产丰富,海滩沙质细软,亚热带气候使得当地一年四季气候温热,树木常青,具备天然的旅游资源。当地在政府应将京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京族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传统服饰等鲜明的民族元素融入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建立民族村旅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旅游产业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还使京族人民更切身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并积极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推广中,旅游产业进入了良性循环。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以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以产业化为手段,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是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方向。除了海洋旅游,海洋影视、海洋动漫、海洋展览、海洋节庆等均为海洋文化产业。虽然目前京族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必须有前瞻性思维和优质品牌意识,避免陷入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无序的竞争格局,以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带动经济的新增长。同时还可借助人工智能,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开发人工智能与海洋文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或创意产品,在大受年轻人欢迎的同时,还可以改造京族海洋文化产业,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哈节是京族的传统节日,开展节日主题的表演、庆祝活动,尤其在旅游景区,为游客呈现精彩纷呈、独具民族特色的表演,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繁荣,还传播了京族哈节文化。同时,在节日期间应开展京族海洋文化的推广活动,进行经济贸易交流,辅以文化展示和产品推介,将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经济活动中。京族的独弦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生活的冲击,传统的独弦琴技艺被人遗忘。传承人是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环节,应加大独弦琴的推广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人校园,熏陶青少年的艺术情操,普及、提高独弦琴演奏技巧,培养独弦琴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京族海洋文化的名片,通过活态传承,不仅传播、传承了传统艺术,也有助于独弦琴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辟文化传播新渠道

新媒体是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技术与民族文化传播的融合是当下“数字时代”的新趋势,是提升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的重要载体。京族文化的传播应与时俱进,以新媒体为契机,优化京族文化的传播路径,实现民族文化传播参与性与体验性的创新。

首先,开辟京族海洋文化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以政府权威性的背景参与平台建设,提升京族海洋文化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目前,官方性质的京族文化网络平台较少,且存在着内容更新不及时、原创内容不完整、互动功能不完善等建设体系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对京族文化的传播效果。因此,应强化官方性质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不仅要增加数量,也要提高质量。网络平台的建设应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凸显最具代表性的京族文化资源。同时,网络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传播学规律,注重呈现形式,关照民族文化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和兴趣,整合多元化的资源和内容,及时更新平台内容和优化视觉、听觉传播路径,切实提升京族文化的传播效果。例如,借助微视频和民族文化类趣味游戏等增强平台的参与性和时代感。其次,建立以云端存储为技术基础的京族文化信息数据库,实现京族文化资源系统的存储、采集、展示和应用,摆脱民族文化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开辟全面、专业、科技含量高的传播体系。例如,建立京族海洋文化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VR)、3D技术等记录、保护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和珍貴史料,从而延续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京族海洋文化的数字平台,不仅完善了民族文化传播的体系,充实了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还激发了普通民众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民族文化研究的资料,是提升京族文化资源展示传播力和开发利用率的新路径。

三、结语

京族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京族人民的文化基石和精神家园。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受到现代生活的冲击和影响,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要建立文化生态平衡,需要从上至下的重视与自觉。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应在政策和措施上扶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通过优化文化产业,打造京族海洋文化品牌;借力新技术新媒体,增强民族文化传播的时代感,为发展广西北部湾“向海文化”和“向海经济”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传播传承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