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建构式习作单元的教学设计浅谈
2020-01-14解子骄
解子骄
新统编本语文教材意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选择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迁移本册书中的知识和联系中年级习作单元的主题,立足小学阶段中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对本册书中习作单元进行教材分析;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对习作单元的教学教法进行整合与研究。
一、习作单元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统编本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第三次出现的习作单元。本单元仅仅围绕“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共分为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习作《生活万花筒》五大板块,让学生通过学习最终达成“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求。
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具备部分相关的语文表达基础。从阅读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应已掌握“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两大能力。基于对学生已有认知的分析,我认为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对写事文章的立体建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原有认知背景下,进一步学习“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这里强调的学习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与堆砌,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要明确事情的六要素;要能够将事情的主要内容写清楚;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选择适宜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环节的分析与研究
1.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
精讀课文的作用在于通过双线教学,让学生形成基本图式。学习这两篇课文时,一方面从事情发展的顺序入手,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将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在第一篇精读课文《麻雀》中,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时要明确文章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展开的,作者作为旁观者,通过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这三方面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并突出了老麻雀的无畏特征。第二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意在让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这一顺序来记录“我”爬山的过程,在文章2-7自然段,通过描写爬山前“我”内心的害怕、犹豫,爬山时“攀”“爬”“像小猴子一样”的动作以及老爷爷和“我”的相互鼓励,让学生明白在写清楚事情的重要过程时,可以抓住主人公“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这三方面。
2.“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学生把在两篇精读课文的中学到的方法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第一次平面建构过程。安排初试身手环节,为学生搭建支架,第一次运用习得的方法达成说和写的练习,为习作练习打下基础。在此环节随机进入学习:观察“运动会”和“过生日”这两张图片,这个练习指向的是把人的行动写得生动形象,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将自己带入图片,将旁观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主人公“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分别说出来,并尝试将家人做家务的过程记录下来,指向把经过部分的步骤写完整,同时强调描写出步骤的具体动作。而必须说明,此时的平面建构只是前面知识的简单运用,尚不成熟。
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学后紧密连接“习作例文”部分,将习作例文与习作指导环节相结合,推进第二次的平面建构。
3.“习作例文”的工具性
在这里,我要强调“习作例文”的工具性,即作为一种支架,为学生提供参考。教师可提前归总整合学生在“初试身手”中出现的问题,以《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两篇例文作为诊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依据,并借此连接习作指导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写法上的参考,让学生明白:第一,所有的表达方法都是手段,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要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择运用恰当的写法,不要为了方法而使用方法;第二,如《小木船》,对于写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事,要围绕重要内容写,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交代。从而对学生完成习作起到一定的引导借鉴作用。
4.习作的指导与交流
“习作”部分则是是本单元学习所达成的最终目标,是对本单元习得表达方法的综合性运用与立体建构。通过讲、写、评、改、反思的过程,达到对于“如何将事情写清楚”这一目的的稳定性平衡。
在选题上,“生活万花筒”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易激发孩子的兴趣,以生活中难忘的真实小事入手,真正落实“我手写我心”这一要素;并为孩子积累写事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本册书中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砰砰跳”这一习作的开展,为写事类做扎实的积淀。
三、课堂教学反思
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编排与设计上,更大程度的顺应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能够在激发儿童阅读与习作兴趣的同时,步步推进,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系统的建构起语文习作方法,并循序渐进地习得、运用与内化。
结合实践教学来看,在本单元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能够达成,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引导,产生兴趣、自主学习、习得方法、通过口语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反馈,最终能够实际运用,完成本单元习作。
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适时调整,尽量把习作指导和习作写作连在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保证孩子写作思路的完整性。对于写作有困难而孩子,教师也能及时有针对性指导,这样更有利于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从而降低习作难度,保持孩子们对习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