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生服务性学习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20-01-14杨磊祝伟娟谢奕崇
杨磊 祝伟娟 谢奕崇
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服务观念一产生服务意识一培养服务能力一形成服务行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载体。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过多地关注与保护使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服务,鲜有服务他人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小干部摆出一副官架子,缺乏服务意识和同理心。因此,我校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设计调查问卷,面向一线教师和部分家长进行了调查。经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同理心和责任分担是最为欠缺的。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或是部分学生没有将服务他人当作公民的必备素养;或是学生缺少系统地服务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使得服务他人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不能真正外化为行为。这就需要选择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实施途径,探讨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同理心、责任感的实践系统。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服务观念一产生服务意识一培养服务能力一形成服务行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载体。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深入剖析学生同理心和责任意识缺失的复杂成因,认真解读服务性学习的内涵,进行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系统构建,以内容架构为基点,以实施践行为重点,以支撑辅助为支点,以期探寻一条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现实途径。
一、构建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内容系统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内容系统是指针对部分学生综合素养欠缺的问题,确定了提升小学生同理心、责任感、服务力的内容模块,再根据内容模块明确适合不同学段的三层六级育人目标,为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实践提供育人方向。
1.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内容模块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活动的全面展开需要与其相配套的内容模块来支撑。我校确定了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三大内容模块:同理心、责任感和服务力。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需求,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同理他人,进而培养友善的品质;在过程中排除困难,抵抗挫折,精益求精,把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做到对人负责、对物负责、对事负责;培养学生掌握服务他人的能力,做到主动服务、坚持服务和合作服务。
2.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三层六级育人目标
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内容模块进行具有科学性、序列性地系统化设计。我校确定了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三层六级育人目标,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内容模块的育人目标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进行分层设计,再将内容模块的分层目标分解为适合六个不同年级学生具体的成长品质。以内容模块中的同理心为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同理心这一抽象的品质细化为具体的三层育人目标:低段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赞美和温暖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奉献爱心;中段要求学生能够善待、理解、宽容他人,理解他人感受;高段要求学生懂得尊重、理解差异、互相帮助、真心付出。然后再将三层育人目标细化成六个年级学生的成长品质:一年级为赞美他人、发现长处;二年级为温暖他人、奉献爱心;三年级为善待他人、感同身受;四年级为包容他人、宽以待人;五年级为懂得尊重、人有不同;六年级为互帮互助、真诚付出。最终将三层六级螺旋上升的育人目标通过每学年三节的班會课和服务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个班级,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服务者打下基础。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其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育人目标设计有序列、有分层,整个服务性学习的内容系统,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为服务性学习实践活动和知识学习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小学生服务性学习实践系统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实践系统是指我校为学生有效地践行友善价值观所创造实践体验的系统化的活动平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与道德素养。
(一)创设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三大实施路径
我校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三大实施路径:班级服务、学校服务和校外服务。
班级服务是学生在班级内外开展服务他人的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服务性学习,各班根据班级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班级服务性学习的内容分为三类:承包型、任务型和管理型。承包型服务于物,由学生承包一种班级设施或者一件物品,对该设施或物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保养;任务型服务于人,由学生承担一项管理或服务他人的项目;管理型服务于事,根据班级常规管理的需要设置志愿服务岗位。班级服务要求人人参与,申报竞聘上岗,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服务班级的机会,使学生在服务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内心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校园服务是学校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校园的服务资源进行分析,梳理出可以纳入与服务性学习的内容,目前包含校园内常设的7支志愿者服务队,此外学生还可以自主申报的校园服务,被称为校园服务7++模式。各年龄段的学生在学校服务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深刻理解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他们从小事着手,用自己的行动使身边的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校外服务是学生在班级、学校的组织下开展的社区和社会服务活动。校外服务需要学生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具有服务能力和意识,更需要积极自愿投身社区和社会服务的强烈意愿。校外服务也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
(二)创设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六大实施载体
在服务性学习三大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学校、班级、志愿者社团、志愿者个人不断尝试、创新、改进实施的具体操作、宣传、评价等方法,逐渐形成了六大实施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平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服务实践中去,确保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1.班级服务——闪耀银行
闪耀银行是以班级为单位模拟银行的操作模式,对学生达到相应标准的班级服务进行代币制评价,确保班级服务积极、优质、正常开展而特设的班级服务机构。
2.班级服务——闪光壁
闪光壁是指在班级服务的过程中,服务者在同理心、责任感和服务力等方面呈现出闪光点的班级展示区域。
3.校园服务——校园服务帮帮团
校园服务帮帮团是指在学校拟定的校园服务外的其他校园服务社团,是由学生发现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服务项目,并自发组成的校园服务社团。
4.校园服务——发光体磁场
发光体磁场是指通过征集、宣讲、展示等方式表彰优秀的校园服务者或校园服务帮帮团的鼓励平台。
5.校外服务——小脚丫服务驿站
小脚丫服务驿站是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校外服务基地,如:三乐亭爱心驿站、城市移动书巢等。
6.校外服务——闪耀拉力赛
闪耀拉力赛是鼓励、记录、评价学生参加校外服务的一种形式。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实践系统的构建,使学生的服务性学习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到多样的服务性学习实践,从校内服务到校外公益服务。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改进,将服务性学习的范围推向更为广阔的时空——班级、校园、校外。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服务性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了解社会、善待他人、完善人格,不仅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提升了同理心、责任感和服务力。
三、构建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支撑系统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支撑系统的创设为内容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反馈渠道,也为实践系统提供了运行保障。
(一)创建小学生服务性学习运行机制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服务包含两大模式和七大类型,并有两种并行的运行机制。学生可以选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参加“班级统筹型”“校园自发型”“社会公益型”三种类型的服务性学习;也可以选择以志愿者团队的形式,参加“校级团队型”“承包团队型”“班级团队型”“自发团队型”四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服务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志愿者的培训、评价、履行义务的切实性、有效性、实时性,我们规定了两种操作机制,分别是严谨客观的自上而下操作模式——聘任合约制,和自主灵活的自下而上操作模式——自发申报制。
1.自上而下操作模式(聘任合约型)
志愿者根据被服务方发布的岗位提交申请报告,得到被服务方允许后(经过商讨)签订合约,此后被服务方有义务提供岗前培训和中期培训。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价、阶段评价和终结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志愿者予以岗位晋级的奖励。
2.自下而上操作模式(自发申报型)
小学生可以自定义服务的内容和岗位,之后必须寻找符合规定的评价人,再向学校志愿者服务中心提交申请,经允许后,即可开始履行义务。志愿者必须定期向志愿者服务中心递交阶段评价表格和终结评价表格,对表现出色的志愿者根据事迹情况进行联评并予以晋级。
(二)营造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氛围
热爱服务的小学生不仅是脚踏实地的优秀少年,也是点亮别人生活的“发光体”。为了让学生有归属感,强化服务意识,学校以“发光体”为核心,努力创设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文化产品。
1.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互动氛围
服务加油站是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指导的交流平台,服务加油站为志愿者和志愿者指导师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解服务相关知识、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大师零距离”是邀请温州市慈善机构的专家与学生们零距离互动。
2.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精神文化产品
我校先后拍摄了《“心”问候宣传片》《足迹——“小脚丫”志愿者的一天》和《实小的天空》三部志愿者宣传片。影片生动的故事情节,小志愿者們很受启发,纷纷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服务和助人的基础上学会坚持,将发光体的光和暖持续地散发出去。同一片天空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而小志愿者正是用这一种形动诠释成长的精彩。
3.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物化文化产品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物化文化产品包括发光体征集箱、吉祥物的名字、“爱心伞”、服装设计和服务活动旗等,通过创设这些产品,增强了学生们的自豪感。
(三)制定小学生服务性学习评价体系
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服务性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同理心、责任感和服务力,学校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服务性学习自评、服务性学习团队测评、服务性学习足迹积分制、星级志愿者晋级制等方式对学生们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1.多元性评价
多元性评价由学生所填写的服务性学习申请表中的评价人进行评价,评价人可以是教师、邻居、父母、居委会负责人、服务机构负责人等,并与其协商服务内容与服务频率。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运用量化评价工具,围绕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三大品质和能力提升点进行评价。我们设立了星级志愿者晋级制度,该制度是依托于服务性学习足迹积分制,根据小学生服务性学习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把“积分-晋级”活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服务性学习足迹积分制在服务性学习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展开,在聘任合约制中的“签订合约”环节或自发申报制中的“申请报告”环节,志愿者在参与岗前培训、中期培训,履行相应职责,参与相关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课时积分。
3.阶段性评价
每学期末,对小志愿者的服务进行总评。学期末,评价人根据学生这一个学期的志愿服务频率和质量,特别是结合过程性的志愿者足迹积分制评价结果进行阶段性评价。根据志愿者的评定等级,通过志愿者自荐、班级民主推荐、校园联评等形式选出最美志愿者候选人,最终确定校级“最美志愿者”,通过校刊《小脚丫》、校园网“小脚丫”、志愿者专栏及“会说话的墙”等,展示这些最美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事迹,为全校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服务性学习评价体系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支持从外部对小学生服务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嵌入”学生的服务过程中,且贯穿始终,包含了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多种评价方式的相互融合更科学、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服务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在全校形成了极大的正能量,人人争当“发光体”、人人争做“志愿者”成了学生们心中不可熄灭的火焰。
【杨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祝伟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谢奕崇,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