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研究

2020-01-14王馨曼

美术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艺术特点

王馨曼

【摘要】丹培拉作为媒材的发展,这种绘画语言的视觉感知、审美品位、材料特质等都为研究当代实践性绘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本文从丹培拉绘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特性、丹培拉绘画在当代绘画创作课程融合的方法与途径、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对创作教学的意义这三大方面阐释《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研究的探索和解析,以及从本课程的理论依据、教学意义、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出发,全面且丰富地完善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艺术教学研究,引导和鼓励学生将丹培拉语言和当代绘画创作的需要结合,发展全新的绘画语言,并使这一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时代语言,启示和激发学生向更广阔的创作语言边界和表现的维度空间探深。

【关键词】丹培拉;绘画语;艺术特点;当代绘画创作教学;课程融合

在当下多维化的艺术教学教育里,学生个体的绘画表达和艺术追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而丹培拉这种传统绘画语言的扩展为不同学生个体形而上的精神诉求寻找到新的方法和途径,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绘画之间建立起不可或缺的时间隧道,促使学生创作出强化个性、弘扬当代精神的当代绘画语言作品。

一、丹培拉绘画的材料特性和艺术特点

丹培拉,是人类最早利用天然乳状材料来作画的一种传统技法。它的绘画材料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构筑了一种独特绘画语言的基础,它的乳剂材料媒介以水性、油性、水油性三种不同比例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从而使画面效果的品质亦有所不同,这就为绘画创作带来了多重诠释的可能性和无限性。同时丹培拉蛋液的比例厚薄也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绘画语言的特点,如用稀释的蛋液绘画,会有水彩画般的温润、细腻、透明等视觉效果;如用稠厚的蛋液绘画,会有油画般的饱满、浑厚、丰富的绘画艺术效果,这一系统体系经历了千余年,具有自身绘画制作的特殊性、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性。在课程实践中,指导学生怎样借鉴和转换丹培拉从材料、语言、精神到文化上下的不断循序深入的学习,激发和引导学生创作出极具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绘画语言。

欧洲传统绘画发展中,每一种绘画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因而构建了不同画种的艺术特点。当我们不断了解、认知、探索丹培拉绘画时,我们发现它具有开放和丰富的多重语言诠释,其三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性意义和艺术教学作用。

(一)选材考究,持久保存

丹培拉底板有四层不同胶粉比例涂层去制作,从材料、技法、时间上都对丹培拉绘画保护和锁水功能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坚固性,据了解,它是世界上所有绘画种类中留存时间最久的,不仅水溶解不了它,就连松节油、酒精、醋等都很难溶解。

(二)材质特别,技法灵活

丹培拉绘画有干燥速度快的优点,同时可以罩染多层且颜色不易弄脏,与我们熟知的油画、水彩、中国画、水粉等颜料有很大不同,其他现代绘画颜料不可以间接罩染且吸水性不强,而丹培拉绘画可以不断重复上色,大大延长绘画创作时间,只要艺术家能耐住性子,可以不断刻画下去。

(三)亲水亲油,纸布皆可

丹培拉绘画技法材料的结构,它适合在纸面或布面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综合创作技法,只要和色彩有关的绘画语言如油画、丙烯、水彩及综合材料绘画结合都可运用,这就是利用丹培拉亲水亲油性材料媒介剂的特征,可以随意挥洒布面纸面。

二、丹培拉绘画在当代绘画创作课程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在《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的深入性和建设性的探索过程中,可以把传统丹培拉绘画技法、材料特性、艺术特点等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教学中。以绘画本体材料研究为主线,贯穿其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借鉴和转换极具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的语言和人文精神,构筑成学生有效积极地学习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创作出个性化的当代绘画作品。

首先,丹培拉绘画和中国绘画艺术中自然属性、绘画过程的制作性、艺术的审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需要相符,因此在绘画语言关系规律的研究方面,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联系线索。学生在通过对丹培拉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自然生成一批能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绘画作品。那么在当代绘画艺术教学中,也要着重在课程中讲授和解析国内外丹培拉在当代绘画创作中优秀的艺术家及作品,培养学生更加整体深入地了解其他艺术家创作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理想,至此来开发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文化观念以及个性符号利用丹培拉进行当代绘画创作,这对于启蒙学生审美品位和绘画技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新的艺术语言的感知和学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批创新非凡的绘画创作陆续涌出,令人感受到绘画语言新的拓展,对于发挥绘画创作潜能增加了无限可能。

其次,在本課程教学中,让学生熟知和实践丹培拉自身物性材料的可变性,如媒介剂可水油性兼溶、保存时间长久、纸面布面皆可创作等诸多艺术特点,运用其材料特性和艺术特点融入到当代文化语境的其他绘画课程中去,可以结合水性绘画材料和油性绘画材料等多种材料形式的混合运用,大胆且合理地在卡纸、宣纸、布面上进行综合绘画材料的跨界创作,让学生在本课程的绘画创作实践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可能性。所以,在当代绘画创作教学中,以开放的形态,鼓励学生运用丹培拉绘画与其他绘画材料相互结合、碰撞、嫁接、糅合,打破自身绘画材料单一语言的局限性,启发和指导学生借助语言特质的自由生发而注重精神的表现,让丹培拉绘画与当代绘画创作相互间的吸收与演化产生多样的视觉及心灵效果,让学生创作作品超越单一画种而注重从相互关系出发,发现当代绘画创作新的思维方法和创作方式。

再次,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教学中,丹培拉作为一种特色的绘画语言方式,与其他绘画语言如国画、水彩、油画、版画、壁画等相互融合、借鉴、结合等混合创作手段,这对学生的绘画创作思路、审美趣味、材料技法提供了语言和含义多重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打破自身绘画创作的单一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依照个人绘画风格和艺术表达需要,把丹培拉与其他绘画语言组合使用,从而创造出极具个性化且新颖别致的绘画语言形式,在这一“重组绘画语言的需要发展丹培拉绘画语言”的实践中,让学生创作出强化个性、弘扬时代精神的当代绘画语言作品。不断鼓励和教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绘画语言的相互关系,不断升华学生个人的绘画技法和精神向往。

在此课程教学中,通过尝试和探索丹培拉绘画融入到当代绘画创作课程方法与途径,我们试图把丹培拉绘画当做一个教学“引子”,引出学生内心的精神诉求和艺术理想,并且结合当代文化语言环境,让丹培拉绘画特点和多种绘画语言借鉴、碰撞、嫁接、结合来打破语言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为绘画语言的多重诠释增添了无限可能。从当代绘画的艺术思维、审美判断、语言规律、精神表达等几个方面连接丹培拉绘画语言特殊的绘画技法和创新意识,超越单一绘画语言重塑绘画语言新的创新方式,为学生确立起鲜活的语言秩序与时代精神紧扣一体的当代绘画艺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对艺术教学的意义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教学中,我们不断深入总结丹培拉绘画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创作,和当代中国美术的文化生态下丹培拉绘画作用于当代绘画艺术相互融化和创新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意义,本课程教学成果的丰富和发展推动了高等艺术教育对绘画本体规律、绘画技艺、绘画语言纵横关系研究的深层关注。总结和归纳出《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的艺术教学产生的意义对现在乃至未来的绘画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寻求时代绘画语言的新秩序,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再结合。在丹培拉绘画语言与当代绘画创作的艺术教学中,丹培拉作为一种文化的创造,它能更加整体深入地贯穿欧洲的绘画史、材料史,以及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演化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同时丹培拉绘画为学生从事当代绘画创作的材料语言、形象思维、艺术理想、精神诉求等提供了有效的绘画理论和实践研究。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学生个性化的学术研究和美术表达的艺术夙愿都渴望寻求新的语言形式,把丹培拉融入到当代中国美术的文化生态中去,为丰富中国对欧洲绘画史的理论知识和创作视野打开了更全面丰富的艺术之窗,为中国当代绘画创作造就了语言及含义多重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把绘画理论和美术创作导向更加广阔、自由的天地。

其次,开设丹培拉这种西方传统绘画技法教学与中国当代艺术结合的课程,对于丰富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当代绘画创作教学的发展和促进绘画创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更加增强了语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更加整体深入地认识欧洲的绘画史,对研究西方绘画材料和技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样反过来也能促进其他绘画教学课程;同时高校中把丹培拉作为技法材料课程注入国内当代绘画创作课程里可以丰富和健全绘画创作教学体系,填补和丰满包括欧洲绘画的单薄认识,将材料技法层面的丹培拉教学拓展到艺术语言层面的实践研究,并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绘画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就为当代绘画多重诠释的解读带来了多元的、跨界的、包容的、自由的绘画精神与多维度创作思维方法。

最后,丹培拉作为一个连接古今中西的文化切入点,对于当代绘画的创作命题在绘画教学中正是幸得其时。丹培拉具有独特的物质性美感,挖掘和发现其造型、色彩、肌理等绘画所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是绘画表现手段的进一步拓展,为延伸绘画自身的边界和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带来了更加丰厚的、新鲜的视觉体验。认知当代绘画创作中博大精深的丹培拉绘画体系的核心价值,这种深化的追究和中西文化的切入,推动了学生对绘画语言本体规律、绘画技艺、绘画语言纵横关系研究的深层探究,选择通达语言秩序、语言关系的研究实践之径,在经典绘画明确的语言关系传达中树立起生动的语言秩序,与时代精神紧扣一体,这就是艺术内容的时代性和绘画语言形式的艺术精神的双重交融,诠释着获得的时代主导精神的双重自由。

结语

当代绘画创作具有多重诠释的包容性和可能性,丹培拉借助自身物性特征特质,再由学生不同的构思和創作,从而形成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多种诠释的可能解读会扩大绘画实践的边界和表现技法的丰富性,为当代绘画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表达空间。本文通过阐述在当代绘画创作的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熟悉掌握丹培拉绘画的材料特性和艺术特点的同时,以开放的形态,注重于丹培拉与当代艺术之间绘画语言关系的学习、把握和引导,努力探索找到丹培拉的学习和运用上与当代中国文化、思维、语言的一种搭建的方式和途径,不断积极地演化创造出全新绘画语言及含义多重表现的可能,为高等学院本科艺术教学验证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打破单一绘画语言的局限性,为多重诠释的教学成果带来了很多可能,为艺术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性意义和绘画教学价值。

注释:

*基金项目:2020年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JGY19)。

参考文献:

[1]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 [美]阿瑟·丹托.在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历史藩篱[M].林雅琪,郑慧雯,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

[3]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树琴.重构的代价.综合材料艺术认识与实践[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5]刘孔喜.坦培拉绘画艺术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

[6] [德]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杨红太,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