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
2020-01-14刘艳芳
□刘艳芳
(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财务资产管理科)
1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缺少规范性和相应的制度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用途,使用过程中需要专款专用,并且还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确保完成使用,否则将面临被财政部门无条件收回。当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缺乏约束力,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或者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启用,达不到预期的使用目标和效果,从而使预算资金的效率和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彰显和发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缺乏透明性,缺少应有的公示和监督,预算编制的不严谨,走流程,简略化,或有的单位只是在申请资金的时候,提出绩效目标的申报,等项目审核结束资金批复后,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绩效评价全过程管理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些势必会对项目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各项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制度仍停留在省级层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具体行之有效的相应制度保障,缺乏明确的预算绩效管理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
1.2 预算绩效管理所采用的标准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专项项目、一般项目的种类繁多,项目资金的绩效目标和绩效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在相同的部门中,在相同的预算项目中,专项项目和一般性项目的资金性质和使用却大同小异。在同一部门中,类似的预算项目未能有相应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只能由相关的预算编制人员与相关的业务部门配合,根据主观判断和选择,进行预算绩效指标的设定和编制。预算绩效指标的设定作为绩效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势必为绩效监督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利用埋下隐患,降低决策管理水平,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造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各种乱象。
1.3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未得到彰显和重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广泛存在没有明确的部门和人员专职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未能像内部控制、资产管理采购处置等业务在各单位建立有相对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的现象。每年总是在申请资金预算的时候上下齐努力,待资金批复后,预算绩效监督、预算绩效评价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工作往往是走过场,甚至是在资金管理部门的一再催促下,补足书面材料,草草了事。绩效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责和权限未能得以明确,只要一提到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不知从何处切入,相应的科室和人员也就互相推诿扯皮,影响绩效管理的时效和效果。
1.4 绩效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自2002 年在地方省市开始试点,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以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步入了快车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绩效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自此才得以全面的推广。以河南省为例:2019年下半年,在编制2020-2022年财政规划时,首次将绩效管理模块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单位在申请项目资金的同时,必须申报绩效目标和相关的绩效指标。当时,广大财务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相关业务内容并不熟悉,绩效评价的指标更是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反映和体现,造成预算绩效部分多次修改,多次被财政部门退回,致使全省的预算编制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广泛存在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大多都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未能达到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最低素质标准。广大基层单位对提升从业人员绩效管理能力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欠缺未做出积极的应对。
2 预算资金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
2.1 明确主体责任
在以往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因主体责任相对不明确,导致各业务部门或科室分工不明确,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效率较低,这也与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息息相关。因此,建议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应明确由行政事业单位主抓财务工作的领导负责,成立相应的绩效管理组织或机构,将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内容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财务职责,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作为关键工作之一纳入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范围,建立内部控制流程,加强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多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从事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财务人员,也应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议主要从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申报、批复、结算以及资金使用的监控、评价等方面,开展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培养,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质量夯实基础。
2.2 制定绩效管理相关制度
建议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判断、分析和补充,疏导预算资金在制定绩效目标、绩效辅导与沟通、绩效执行与实施、绩效评价和考核、绩效结果的利用、绩效改进和提升的全过程流程管控,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内控规范和风险点防控,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保障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长效机制,将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持续改进和提升,确保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各项制度的专业性、刚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2.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笔预算资金都有着明确的用途,应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对预算资金采取绩效管理,针对不同的项目而采取不同的适用标准,实施透明化管理。
增强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透明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做好预算资金的分类管理,不同的资金性质,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特定目标类项目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方式。根据预算资金的支出性质、节点和急缓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资金的分配。同时对各项预算资金支出的项目内容开展运行监控,对各项绩效目标及时进行反映和调整,避免出现预算资金支出重复、使用浪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偏离等问题。②建立项目库,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情况进行细化,针对资金批复时确定的绩效指标及时进行跟踪和反馈,在做好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前提下要做好项目专项资金的核算,确保预算资金能够按照申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到位。③做好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监督和公开工作。建立部门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的内控流程,由纪检部门对各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由内审部门对经费支出情况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全面审计,在做好审计监督的同时,通过办公会议或办公平台、公示栏等载体做好资金绩效管理的公示和公开,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独立客观、公开透明。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进行跟踪和反馈,把好预算资金的使用关,及时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督促项目资金在规定时间区间启动,做好资金运行的监控和反馈,避免出现预算资源浪费、资金闲置的现象,全面提升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质量,提升预算资金的管理效率。
2.4 重视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的是第三方等外部单位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是指针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等内容,由财政部门或第三方审计监督部门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审计应重点放在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的结果应是对具体职能活动的评价和监督。财政资金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如何,财政资金是否存在使用效率低下和闲置浪费,项目资金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从严管理,是否讲究效率,是否实现目标,有无决策失误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得以揭示和披露。资金绩效管理专项审计可以公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水平,是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当下,积极推进绩效审计是提升预算资金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还应该关注“财政资金运行监督”、“政府行政效能管理”等方面,引入激励机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的行政成本进行绩效考核,横向打分比较,跟踪问责,将绩效审计结果与个人的职务和收入相挂钩,加强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建立降低行政成本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3 结语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这五部分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是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共同构成预算管理总框架体系,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要时刻将绩效理念融入其中,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作为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原则,始终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加强绩效管理,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水平,保障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促使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更为高效。加强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使财政资金更好的发挥效益和效率,对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高效透明政府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作用,也是今后管理人员应该持续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