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2020-01-14张笑天
□张笑天
(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建设,致使中国现阶段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无论是水环境还是水资源方面,保护程度都较低。水资源作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改善问题,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护措施,对中国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中国当前水资源及水环境中存在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不足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较低,是全世界主要的贫水国家之一。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普遍浪费的现象,加剧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人类社会活动和工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中国的工业用水量远高于世界平均用水量的情况下,对废水回收利用的效率却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一些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功能的破坏,很容易加速水资源枯竭的速度。
1.2 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资源污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工业污染作为水资源污染的主要途径,对水资源污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将有害的化工废弃物排入水资源环境中,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和恢复功能,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人和动物在饮用变质水之后,甚至会产生水质病变引发的疾病,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不及时治理,导致水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遭到破坏。
1.3 水土流失严峻
在一些地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在连续降雨或者暴雨中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植被遭到破坏,缺乏树木阻挡的情况下,水流中泥沙含量较大,土壤遭受严重冲刷后,水土已经无法自行保护,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根据调查,中国的水土流失多发区域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山体滑坡造成的水土流失自然现象和人为破坏的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除了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人类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行为,例如: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合理修路、采矿等行为,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从而引发了水土凝聚力降低,水土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收益,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水土保持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进行对水土资源保护、改良以及合理利用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改进农耕、植被建造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措施主要表现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上。生物措施主要是进行地表绿化,减少土壤侵蚀;工程措施是利用挡墙、沙坝、护坡等工程措施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除了这两大类,还有一些类似耕作措施的临时措施,在选择水土保持措施时,经常是结合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经过不同组合的形式来进行水土保持,以促进生态环境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1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作用
对水资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起到的作用通常被称为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是利用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让该地区的水资源流量在实际上产生变化,经过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从而进行水资源维护的工作,有效降低实际流域中的水资源径流量,控制水资源中产沙数量,从而达到减少水资源径流区域内泥沙流失的数量。在采用水土保持措施的过程中,也可以人为控制水资源河流洪峰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降雨量、调节河流泥沙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区域的水资源形成水循环具有一定影响。
对水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对水环境的作用一般被称之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其作用与水资源效应相似。在水土保持措施吸收和转化水环境中因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时,对该流域的水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从而提升该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由于水环境污染的成因较为复杂,且潜伏期较长,水环境保护工作也较难以掌控,其中水土保持措施中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措施的综合利用,都能有效进行水环境情况的全面掌控和防治,有效提升该水流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2.2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有利影响: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应用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改善流域内河道泥沙淤积的问题,促进当地林牧业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水资源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若是农田土壤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严重影响土壤含水性能,使得农田土壤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土壤肥沃力,为农产品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合理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提升农田土壤的水土保持效果,提升水资源在农田土壤中的保湿抗旱作用,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其次,水土保持措施在改善河道内泥沙淤积的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为防止雨后河道泥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采用高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增强流域内地表抗侵蚀能力,缓解水资源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流域内河道渗水的性能,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增强了土壤牢固性和抵御侵蚀的性能,有效避免了因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提升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再者,水土保持措施能促进该区域农牧业的全面发展,强化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了当地水资源循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了水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吸收、转化,改善了水土质量。
负面影响: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改善中,通过采取相应的人为水土保持措施,改善该地区、流域环境的下垫面情况,达到水土保持效果的同时也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该流域水循环、水流地径表面以及产流机制上。在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拦蓄径流优势后,也会增加水资源的蒸腾量,使得土壤下水阻断,土层更加干燥,减少了地下水的径流量。人工水土保持措施,会减少该流域的水资源径流总量,导致河流的下流产生断流现象,继而影响到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人为的方式干扰自然系统的运转,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具备优势较多的情况下,也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优势和不利影响进行方案选择,减少对自然系统正常运作的影响。
3 结束语
面对中国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环境质量下降的现状,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宣传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