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解析
2020-01-14朱兰侠
□朱兰侠
(夏邑县水利局)
0 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同时,周围的自然环境却遭受了严重损害,各种环境污染情况的出现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纵观环境问题的治理,虽然有了显著的收效,但和人们预期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完善环境整治方式、探讨环境保护任务变成了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保护生态均衡的重要战略方针。
1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为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支撑
水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水体环境是人们生活环境的核心构成之一,它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核心的资源支持。目前,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居民的环境保护理念也在逐步提高,居民对于水体环境的治理保护观念也愈加强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体环境保护可以使水资源得到较好的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加可靠的保障。
1.2 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维持河流生态平衡
河道作为水体的重要载体,河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水的关键来源之一。所以,对河流展开整治改造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更为优质的水资源,而且可以更为科学的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生物的多样性,调整小气候,为人们打造更为宜居的生活生态环境。在河流治理改造的同时,科学的保护水源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城镇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 河道治理中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河岸硬化造成的破坏
对河流进行治理改造的同时,实施作业的单位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以及浆砌块石等材料,让河岸有一个抗洪防冲的效果,有时还使用分流形式降低洪水所产生的冲击力。不过这样的作业方式会割裂水源和土壤之间的联系,致使水土自我净化能力的削弱,并且还会使河流内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损害河道沿岸的生态平衡,严重的还会导致恶劣的水环境问题。
2.2 河道裁弯取直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水流对河道两岸的冲击、降低河流泥沙的沉积,河道治理的时候要遵循“岸线顺直、降低排水流路”的作业规定。经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加快水体流速,有着更加优质的泄洪效果,不过也会对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坏,对水源生态环境产生无法估计的不利影响。弯曲的流动状态能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保护,也能够对突然出现的洪水起到防御效果。所以在河道治理的同时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弯道部位的岸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保护。
2.3 河道底部防渗施工形成的不利影响
对人工河流景观来讲,为了管控后期补水的投入,要在河底做防渗施工作业,预防河道中的水渗入到地下。不过,河流底部防渗作业的实施,也会致使河流生态环境被损害,减少地下水的补给,而后造成对于水环境极为不利的影响。
2.4 河道断面改造过于单一,影响生物多样性
自然河道底部情况比较多样,浅滩和深潭相邻,生存的生物也不一样,它是生物种群生存的地方。不过,改建以后的河道断面一般是梯形等单一的截面形式,损害了原本河流多样性的特点,河道内的生物极难适应生态环境的改变,致使水环境之中生物数量逐渐降低,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极大损害。
3 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3.1 科学规划先行,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技术
工程项目实施作业的前提条件是科学规划,而规划的时候要突破传统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及生物多样性,高起点前瞻性为目的,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环境生态全面融合。要汲取别的国家优秀的水体环境防治经验,主动推广生态护岸方式。生态防护不但可以固化土壤、预防河岸的坍塌,还可以加强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是一个有着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坡方式。需要主动运用生态型防护构造形式,种植植物保护河流沿岸,全面运用植被的固根、吸水、延缓水流流速、降低洪峰等能力,减小洪水对于堤坝的冲击力,科学有效的涵养水源,确实对河道环境进行保护。
3.2 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和河道分散点源就地净化处理方式
如今,人们能够使用自然的生物处置方式以及污染分散点源原地净化处置的防治形式。运用微生物、原生生物、后生生物等,对河流水源污染物质实施转换、分解,缩短工期,减少运营养护投入,以免臭气、泥巴等再次污染。净化的同时修复水源自然环境,创建健康的水源生态环境,并且,根据地质情况打造生态型河流污染处置系统,对污染严重的地方原地展开净化,通过有效净化处理的水源返回原生水体,确保水污染得以有效治理。目前,这样的生态循环防护方式已有效运用在河道治理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以及环境效益。
3.3 河道清淤
根据有关资料,很多河流都有泥沙淤积情况,平均淤积的深度在0.50~5.00 m。若是河流泥沙淤积比较严重,就会直接影响河流网络本身的滞蓄容量,影响河流本身的防洪排涝能力,降低灌溉给水量,最后导致河流网络水源自净能力的减弱。所以,为了较好处理好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要依据河流的现实状况,有效的对河流底部淤泥进行处理,确保河流防洪排涝能力的发挥。
3.4 设置生态护岸
3.4.1 自然原型护岸
自然原型护岸是指最大限度的挨近河流沿岸的自然面貌,经过种植植物的形式,对河流沿岸展开有效的防护。
3.4.2 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河岸防护除种植植物以外,还要凭借石材、木材等材料进行河岸防护的治理,提升河道的抗冲击性能。
3.4.3 复合型护岸
复合型护岸是指在自然形成的沿岸防护基础上,加入钢筋水泥等材料,提高沿岸堤防抗击洪水冲击性能,同时对沿岸有一个不错的保护效果。一般的复合护岸运用方式有土壤固化剂、纤维织物袋装土防护方式等。根据河流水环境的现实状况选择,达到对岸边的防护以及防止水土流失。
3.5 雨污分流
伴随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逐渐提高,河道容易被污染,并且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土污染的主要因素,需要使用科学的方式对水污染展开预防。科学规划排水措施的形式有雨污分流、截污治污、污水集中排放等,能有效治理河道网络的水源品质、降低水体的污染。
3.6 稳定塘处理技术
传统意义上讲,人们将稳定塘处理方式叫做氧化塘技术或生物塘技术,实际是经过环境自我净化功能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置的构建物。稳定塘处理方式的净化和自然水域的净化过程相似,都是把荒地或沟渠改建成适当的池塘,而且周围修建围堤以及防渗流。经过池塘内的微生物来净化污染水,经过菌藻的化学作用解决废水内的有机污染物。
3.7 确保截污、控污作业落实到位
这些年来,伴随人们对环境保护理念的加强,河道整治以及水体环境保护作业备受各界高度重视。河岸的防护工作落实与否,对于整个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一些方面来说,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以及重视物种的多样性,不但是河道整治以及水环境保护的核心要求,也是生态防护技术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3.8 适当种植水生生物,改善水体环境
对河道防治以及水源环境保护的时候,适合种植一些水生生物,不但可以很好的提升水体品质,也可以从根源上对水环境进行优化,最后为预期的防治和防护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河道整治工作中,需要把保护水体环境引入河道整治的规划中,要注重河道治理中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并且经过设立自然护岸、提升水体自我净化功能,科学规划河道治理计划,合理完善河道水环境,保持生态环境的均衡和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