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民宿多元化建筑设计策略

2020-01-14郑承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系讲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宿建筑设计环境

郑承曦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系讲师

国际化风格的现代建筑在全球盛行,导致建筑技术通用及建筑风格趋同。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风起云涌,中国本土的建筑师一边吸收多元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一边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探索。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建设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改善当地自然及人文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当前,乡村民宿建设虽然在设计环节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但是建筑师往往对当地地域文化缺乏深入探究,致使乡村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保证民宿设计的整体品质。所以,建筑师应探寻一条运用现代技术措施结合当地传统工艺及建筑材料创造出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的特色乡村民宿建设之路。

1 乡村民宿与价值体现

1.1 乡村民宿介绍

民宿是以所在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对传统乡居进行重新打造设计,为其赋予独特性、个性化特征。乡村民宿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施工、运营4 个环节,设计环节需要对当地传统建筑、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等做深入的调研,灵活地运用传统建筑符号,而非生搬硬套地完全复古;充分挖掘基址内的空间内涵,将其与地域文化、人文景观充分融合,创造出触动人心的场所精神,体现出民宿的文化内涵[1]。在我国,民宿的发展受旅游业兴起的影响,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开始更为关注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等,而民宿作为旅行驿站自然成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游客在选择民宿时,除了基本的吃、住功能以外,更加看重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所以,在修建、改造民宿时,当地主要是以旧房改造和废弃房屋的再次利用为主,设计过程中将当地的人文特色融入其中,如运用当地传统的日常使用器物作为场景布置道具,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地人文风貌(见图1)。

图1 武夷山天心村九曲一号——观景山房

民宿类型比较多样化,可以针对游客群体、建筑形式与景观特色进行划分,如著名的景观民宿有福建彝山兰若与东山岛如鱼民宿等;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宿有原住民部落民宿,如台湾乌来的沙力达和新竹五峰乡的桃山民宿。这些民宿建筑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

1.2 乡村民宿地域文化融入的价值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一方面要做好建筑整体性设计,另一方面不能打破原有乡村肌理。福建省在乡村民宿设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上,建筑设计时重点体现材料的真实性与风格的质朴性,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2],如武夷山彝山兰若艺术民宿(见图2)。乡村民宿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对游客的物质与精神层面有双重影响。

第一,考虑到地域文化的传承,乡村民宿建筑设计需要分析游客在物质、心理方面的需求,不仅将当地秀美的景致融入其中,也应设计多样化的承载空间,使游客身处乡村环境下能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满足观景、居住的诸多需求。第二,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乡村民宿建筑的多样化设计将提升乡村环境整体层次,重点突显当地的建筑人文特色。乡村民宿是现代乡村文化传播的媒介,通过高水平的建筑设计有利于增强乡村环境美感,辅以现代的创新技术措施,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和风格呈现。第三,将乡村民宿建筑设计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符合自然环境生态发展需求,同时也能优化乡村生态环境[3]。

图2 武夷山彝山兰若艺术民宿

2 乡村民宿多元化建筑设计现状与问题

2.1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现状

所谓民宿,即将空闲的房间与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构建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游客居住房屋[4]。乡村民宿是在常规民宿基础上进行改造,以乡村自然环境为依托,着重体现乡村环境特征的游客居住场所。乡村民宿建筑设计重点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的结合,以建筑衬托周围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游赏的同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满足旅游行业提倡的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新要求。

民宿与地域性人文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能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防止“空心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口流失问题。

2.2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福建省的古镇、民宿建设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但是,在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方面,通过分析发现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乡村民宿建筑设计对于当地自然资源、文化环境的依赖性较高,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环节并没有注重环境、人文元素的渗透,一些地区的民宿建筑地方特色不明显,无法在环境融合上体现优势[5]。第二,环境制度不完善。乡村民宿的发展与普及需要有完善的环境制度作为保障,并且约束建筑设计、文化传承行为。但是,目前民宿建设的管控制度并不是非常完善,建设标准不统一。民宿修建存在跟风行为,没有系统地制定计划、核算成本,导致民宿建好吸引力不足而游客数量过少。因此,在乡村民宿建筑设计前期,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拓展后期宣传渠道,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推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3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方案

3.1 突出乡土文化特点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周围环境景观与设计紧密结合起来,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可以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细节凸显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乡村民宿所处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以福建省为例,当地的气候与植被特征、地质与水文条件等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在环境的衬托下也体现出极为浓厚的人文特点,主要表现在福建省居民的日常起居、文化活动等[6]。所以,在乡村民宿建筑设计中,以传承福建省乡土特征为出发点,使乡土特征可以全面渗透在建筑设计细节当中,利用创新性技术措施,使乡村环境与现代审美相互碰撞,使乡村的地域性空间特征重新焕发生机。

例如,福建“小溪家”民宿,该民宿地处太姥山赤溪村的自然村—小溪村。WEI建筑设计将村子里小溪崖边一栋被遗弃的老房子和其旁边的2 个羊圈作为对象,改造为一个两层的主房和一层的客舍,连廊和园林成为之间的媒介。构造上采取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与木质围护,材料多取自于从周边回收的老木料、老门窗,完整地保留了老房子最东侧的双层砖墙,整个房子的层高和形状都保留初始状态。老房子一层面向溪边小庭院的挑檐,原结构是曲线斗拱。改建的时候,延续了木结构因时间导致的弯曲弧线,并与其他房檐连成整体。低矮谦逊的屋檐高低起伏,和连绵的远山、云雾相呼应,继承了中国南方常见的曲檐传统。改造前、改造后的太姥山“小溪家”民宿分别如图3 和图4 所示,改造后的太姥山“小溪家”民宿剖面图如图5 所示。

图3 改造前的太姥山“小溪家”民宿

图4 改造后的太姥山“小溪家”民宿

图5 太姥山“小溪家”民宿改造后剖面图

3.2 突出建筑设计整体性特征

民宿建筑整体性设计,需要突出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物和景观的协调性,并要保证民宿景观设计与所在乡村环境的统一性。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性需要从多个层面体现[7]。那么在实际开展整体性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立足于视觉审美的视角,提高建筑设计美观度,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此外,还要站在乡村生态环境完善需求的角度,创建统一的生态景观体系。

乡村民宿建筑体系除了建筑小品与空间界面之外,还要辅以植被、水体等。为了增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针对地区范围内所有民宿因地制宜地进行修缮;第二,立足于自然景观大环境,有机协调该环境下的所有构筑物;第三,乡村民宿空间的内外衔接要柔性过渡。此外,乡村民宿建筑的整体性设计,还需要遵循多种元素相互统一的原则,如建筑物、景观与乡村环境,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创建出文明的、艺术性的乡村民宿。

图6 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亦佳山居民宿

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的民宿—亦佳山居(见图6),民宿所在的东坂畲族村是我国传统村落之一,也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从宋朝初年至今历经千余年。亦佳山居民宿保留了畲族特色,与周围的山水景观融于一体,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

3.3 提升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生态化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突出建筑特色的要点在于因地制宜,这也是提升乡村民宿生态性的重要手段。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创建协调的生态环境。另外,要最大程度地保留民宿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珍贵树种与水体,将这些生态自然景观与民宿建筑合为一体,以此传承地域生态文化。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遵循绿色生态理念,采用当地的砖、石、瓦、竹和木等乡土材料,通过材料的创新组合体现现代设计感,同时将材料质朴性特征体现出来,为乡村民宿赋予乡土性、生态化特征。

3.4 创建人性化的民宿环境

乡村民宿建筑设计还需体现人性化特征,分析游客在物质、心理层面的要求,通过艺术性、多元化的建筑元素,尽可能地在民宿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积极的充满吸引力的场所空间。在民宿的形式体量上注重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内部空间设计上要符合当地生活空间尺度。

3.5 创新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思路

一个优秀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措施,不仅在视觉上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应在构造细节中体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建筑师基于民宿内部有限的使用空间,在面对无法设计出更加繁复、更多层次的建筑结构的困境时,应打破传统思路进行创新性设计,除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使民宿景观内涵、文化底蕴更为丰富,让游客能充分感悟到当地深层次的地域性空间特色。

4 结语

每个地域有其各自的历史积淀,为了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保留地域性空间形态上的特征,在乡村民宿多元化建筑设计中突出本土化、在地性,将地域文化、自然景观等与民宿建筑相结合,突显乡村建筑的地域性差异,继承和发展传统民居文化,保存物质与非物质文明的印迹。

猜你喜欢

民宿建筑设计环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