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困生心理改进习作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0-01-13董霏
董霏
【摘 要】 近几年来,笔者发现学困生之所以在习作教学中难以提高,与他们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关系重大。为此,我们务必重视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习作过程中的心理期待,及时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对他们的进步注入更多的心理支持。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学困生 心理效应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难以回避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在写作中总会碰到素材缺乏、表达啰嗦、病句众多、错字成堆等问题,更不用说中心是否明确、表达是否生动这些高标准的要求了。近几年来,笔者发现学困生之所以在习作教学中难以提高,与他们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关系重大,这中间教师的引导不力与评价过于负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与教师们搞“一刀切”式的习作教学不无关联。为此,我们务必重视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习作过程中的心理期待,及时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对他们的进步注入更多的心理支持,这样他们的习作才会有所起色。
一、“登门槛效应”——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对班中的作文学困生采用了目标分解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他们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可接受性目标,化难为易,诱发他们倾吐的心理。
首先,引导关注生活,坚持写日记。在这一过程中,先从写大作文的“高大上”的要求降低为“没有什么不能写”的日记,诱发学生依从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多去关注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和所得作为写作文的丰富素材。这期间,我不仅引导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还帮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并梳理出了系列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的策略(已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其次,开展早读和午习,进行阅读积累。阅读与作文是密不可分的,我想四年级的作文主要是以记实文为主,与生活紧密联系,更应该加强对阅读(课内外阅读)的重视,力求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思维,力求在阅读中学习章法,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例如:利用早读、午习和自己的课余时间,阅读各类书籍,如看到了好的词语或句段,抄在《悦读存折》中,课余时有了某个写作灵感或是觉得有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及时记录在《采蜜本》,三言两语均可,能及时记录就好。
早读——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每天的早读课,以课本、《小学语文同步阅读》、自带读物为主要材料,重在鼓励学生放开声音进行朗读,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变化语调、理解内容、注入情感,从而将别人的文字真正化作为自己的文字。
午习——每天午自习的前二十五分钟,组织学生说“看世界”和“名人故事”,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给同学听。旨在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多种多样的资讯,以及名人成长故事、名人励志故事、名人读书故事等。后十五分中让学生默读自己准备的阅读材料,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阅读存折》中。
二、“禁果效应”——降低要求,关注表达
有时,当我抛出一个习作主题,学生畏难情绪明显时,我就巧借“禁果效应”,允许其抄作文并给予平台展示。“禁果效应”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命令禁止学生,使其变成禁果,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因此,我的工作在于“疏导”,也就是正确引导学生“抄”作文,让作文学困生学会“抄”作文。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抄写本,结合老师的命题抄写。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既引导了学生去寻找,扩大了阅读量,也培养了学生欣赏的眼光,而且学生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要求学生写出抄写理由。为了避免学生泛泛而谈,我要求学生写出所抄写作文值得抄写的一两点理由。且每一个理由必须结合作文进行具体描述。这是使“抄袭”变脸的关键措施,是“允许抄作文”的实质性环节。
——推出一周作文讲评栏,开辟范文借鉴专版,专门刊登这些作文学困生推荐的文章及推荐理由,教师结合既定的作文命题进行对比讲解,并引领全班欣赏。这样,“抄作文”由原来的应付“抄” 变为主动地、研究性地“抄”,有时大家还会为某文章值不值得“抄”争论一番。不知不觉间,已启动了写作程序。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适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说多讲,并提供给他们口语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自信心得到增强,并通过指导,让他们所说的话变得更加有条理、更加丰满,会说了,写起来也就变得比较容易。
三、“罗森塔尔效应”——扬长鼓励,体验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期望”的效应。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提鼓励表扬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让学生形成一股克服困难的无形动力。
——扬长鼓励。学生经常得到鼓励,自信心会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充分享受到习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也就会更加有兴趣、有动力,主动写作文。
——展示佳作。通过佳作展示,这里的佳作不一定是整篇文章,可以是最佳的开头、最佳的结尾、最佳的细节描写、最佳的选材等,让获得最佳作品的学生得到分享与认可,让他们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逐渐减少对习作的恐惧,也会慢慢提升他们对习作的期待与喜爱。在设计“熟悉人的一件事”这一作文内容时,最后一环节就是将学生的习作张贴在黑板报上进行展示。
——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中,分自评、组评、家长评、老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两个“一”评价原则——一个优点,一个建议。自评、组评、家长评、老师评都要遵循在发现优点的基础上,在讨论启发中提建议,从易到难修改作文的原则。
四、“南风效应”——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
南风与北风比赛,最终达到了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南风效应”。为了改变作文学困生现状,我运用“南风效应”,建立健全了作文长效机制。我认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于是,我对他们格外耐心和抱有信心,多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这期间,我为每个学困生定了一个档案袋。每一个学困生为其绑定两三名作文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帮助他共同管理档案袋(记录、资料收集等)。具體操作如下:
(1) 起名字。齐心协力为作文档案进行命名,要有意义、有特点、有韵味。如《毛毛虫的梦》《我要飞得更高》等等。
(2) 习作草稿,修改稿。每次的习作先打草稿,专门的草稿纸(写一行空一行),写好的草稿用另一种笔自己修改。
(3) 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记录。作文的评改多元化,评价记录收录在档案袋中。
(4) 学生反思记录。这个反思其实也只是要求写一下这次写作文前后自己的一点想法,多则一段,少则数字。但从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看,普遍写的是自己文章写长了,写生动了,有感激与欣喜之意。
(5) 平时积累资料。如平时自己的悦读存折和采蜜本等。
作文档案袋的操作让学生重视了作文学习的过程,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体验了写作成功的喜悦。
以上所述种种心理效应,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各种领域,但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实施与应用,目前还是较少研究。为此,笔者尝试针对学困生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促进小学写作教学中质量的提高,也期待同行的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勇.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蔡宝来,车伟艳.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