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
2020-01-13张可硕
张可硕
乘坐在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上,你能否想象,就在中西部的大山中,一辆辆绿皮火车仍步履蹒跚?你又可曾知道,压在它们轮轨上的,是多少人民的便捷与希望?
在现代人行色匆匆的价值观中,这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早已落后于时代。可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民,这种“慢”却饱含温情。价格低,是他们支付得起的金额;停靠站点多,则为他们做生意提供了便利。
这种“慢”,不仅体现在绿皮火车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走在街道上,道路的中央一定是一条由凸起的黄黑色圆点构成的小道,这便是盲道;本就拥挤堵塞的马路,却总会划分出一条自行车道。要是从时代潮流的视角来看,这些东西都会因不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被取代。可在进行城市設计时,又为何要多此一举,做这些“无用之功”?其实啊,这种慢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包容。
边远地区的人民、丧失视力的盲人、只能骑自行车的职工,他们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全中国发展较慢的那一部分,他们坐不起复兴号,走不了人行道,开不起小轿车。可中国不是冷酷无情的大自然,而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大家庭,给每个人以温暖。绿皮火车、盲道、自行车道都是中央政策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还是促进共同发展。表面上的慢,实际上是助推整体的快,而不落下任何一人。
因为单纯追求速度的结果,五十多年前可是有目共睹。那时的快,短期内固然可以收到显著成效,“赶英超美”不在话下,可是这种不考虑实际国情而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快”,提升了速度,却失掉了人心。
借鉴过往,当今的发展战略虽“慢”一些,却更具有包容性。“共同富裕”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央战略的方向盘。“脱贫攻坚”“各民族共同繁荣”“区域协调发展”,看似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则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更显大国气象。
复兴号的身后,绿皮火车仍在步履蹒跚,却坚定而执着;当代中国迅速发展的背后,又不知凝聚着多少这样有所谓的“慢”,深藏着多少温情与感动。
点评
本文将观察聚焦在了绿皮火车与高铁、社会发展的快与慢上,从选材上来看,自带了矛盾,又扣准了时代脉搏。本文有着合理的结构:从高铁与绿皮火车切入,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拓展到国家发展策略,结构清晰,拓展水到渠成。框架之下的血肉也是丰满的,“压在它们轮轨上的,是多少人民的便捷与希望”读来颇有惊心动魄之感,盲道、自行车道等又彰显了作者对生活真实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