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13杨泉良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规范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假设是对文本进行多样解读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个性解读的重要手段。通过假设,使学生改变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到文本的狭隘,拓展视野、开启心智,更充分地理解和体会文本的内涵。通过假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大力倡导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对阅读教学中的假设,应该给予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阅读教学;假设;思维能力;规范

阅读教学中的假设与修辞学上的假设有所不同。阅读教学中的假设是在修辞学假设的基础上,减少了假设与参照的对应性,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展了修辞学假设的内涵,使假设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假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普遍的,语文教师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运用假设的教学手段丰富对文本的解读视角,个性化地挖掘和充实文本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假设的运用,也存在着与文本结合不够紧密,甚至游离文本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对阅读教学的效果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

一、假设在阅读教学中的普遍运用

阅读教学中假设的运用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丰富文本内涵的需要,也有加深对文本理解进行拓展的需要,由此,假设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一)个性化理解文本所需要的假设

对于课文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是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之一。个性化解读要求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摆脱行文的束缚,通过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丰富文本的内涵。教学中的假设总是带有鲜明的教师个人特点,其本身就是教师个人对文本解读介入的方式和途径。一方面,假设是教师在面对具体文本解读或对文本中具体内容解读时的对应反映。这种假设本身就有个性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当教师对文本通过个人理解获得观点和结论时,为了有效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所运用的假设,结论的独特性与假设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就更为明显。因此,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个性化理解需要假设,而与个性理解对应的假设,作为对结论的支撑是不可缺少的。

(二)改换方式或手段,丰富内涵的假设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实现丰富文本内涵与培养学生个性的目标,单一的讲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追求讲法上的多样性。假设正是构成讲法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假设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是丰富文本内涵的途径。

(三)阅读教学拓展要求的假设

新课标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改变了“教教材”的局面,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和进行跨學科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状况成为评价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由此及彼的假设是阅读教学拓展的重要手段。假设是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内容或其它学科内容形成比照,从而加深对内涵的理解。除了对文本内容方面进行假设之外,还有对文本形式和表达技巧运用的假设性改换,从而拓展学生对文本形式及技巧运用效果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假设是阅读教学中拓展的重要手段。

二、假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构成的重要因素。假设作为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

(一)对文本细节改变的假设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精华所在,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以直接分析细节展示其对情节发展、性格塑造及故事展开价值和意义之外,为了突出细节的丰富内涵和对主题表达的价值,通过假设的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体现出细节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将细节取消,假设一段叙述文字来代替细节描写,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细节的丰富内涵,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记叙性文字与细节在表现效果上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将课文文本中的细节调换成另外一个细节,通过两个细节之间的对比,理解文本细节的运用之妙,增加学生对课文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运用典型细节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对文本写作特点的假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对文本写作的多样性、可能性进行假设。一方面,改变具体体裁。我们知道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什么样的题材运用什么样的体裁去负载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又绝不是非此即彼。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假设运用另外一种体裁对课文文本内容进行表达,通过对比,从形式上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文本的具体手法进行改变。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第四段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讲授中,我们假设不用这些修辞手法,而只进行客观地描写,通过比对,发现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三)假设情境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重要的实施要求之一。情境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文本所渲染的情境的再现,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理解内容。作为“再现”的情境,本身就包含了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假设的因素,但这里并不论述这种“再现”的情境,而是在这种“再现”情境的基础上,假设出一种全新的情境,使同一篇课文,通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境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对比,获得对文本内涵理解的丰富和对文本内容把握的深刻。情境教学中虚拟情境是这类假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典型做法。

三、阅读教学中假设的规范

假设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假设的滥用也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假设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必须明确阅读教学中假设的规范。

(一)假设要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作为语文课程实施重要手段的阅读教学也必须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语文素养的构成中,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假设作为阅读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方式,直接与语文课程实施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相对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假设应根据思维发展的逻辑性和联系性进行设计,以文本的内容为基点,把具有逻辑联系的生活现象、生活情境及跨学科知识作为假设的对象,使文本与假设内容之间形成一种能够相互融通的比对,共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二)假设要符合文本教学需要

新课标倡导“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但“用教材教”绝不是可以摆脱教材,“用教材教”必须要有“教教材”的基础,而且“用教材教”的结果还要回归到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上来。因此,作为“用教材教”的具体方式的假设,一方面要基于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应明确假设自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强化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假设之后,还要回归到加深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上来,假设不过是实现加深对文本理解的手段。

(三)假设要符合生活化原则

假设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进行拓展的手段,是建立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的重要途径,因此,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是对假设的又一规范。假设的生活化原则,一方面说的是对课文文本所表现的生活,要有深入、客观的理解,明确所使用的假设的目的,即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化规律,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文本内容进行肯定和扩展以及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和否定。另一方面,对假设中的虚拟内容、形式或情境,一定要反映生活规律,符合生活逻辑,避免因假设的虚拟造成学生认识的混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5]

阅读教学中的假设是对文本进行多样解读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假设,使学生拓展视野、开启心智,更充分地理解和体会文本内涵。通过假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大力倡导和实施新課标的今天,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假设应该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孙德芳.论教学策略的学生选择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2]宗树兴.论师生互动的基本内涵[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

[3]杨祥明.阅读教学的尴尬与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7).

[4]黄厚江.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

[5]邵军.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态视角[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5).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改革招标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LSJGZB18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泉良(1961—),男,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教授,主研方向为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规范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