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尿潴留病例诊治心得
2020-01-13牛强
牛 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患者,女,71岁,2019年4月9日以“乏力2年,发热伴小腹胀痛2 d”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未知原因出现乏力,四肢关节肿痛,颊部散在红斑且突出皮肤,口腔溃疡,遂至血液科就诊,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肿瘤待除外”,予以对症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遂于风湿科入院治疗。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26~50),抗核小体抗体阳性(>50),抗组蛋白抗体阳性,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50),抗线粒体抗体2型(ANA-M2)弱阳性(11~25)。白细胞计数1.87×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8.4%,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计数57×109/L;C-反应蛋白36.00 mg/L;尿微量白蛋白448.10 mg/L。肺CT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全血细胞降低。2017年8月予注射用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调节免疫,每日1次;5 d后减量至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后改为甲泼尼龙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因感染较重暂未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予环磷酰胺片口服控制病情,每次100 mg,每周2次;配合补充钙质、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变好,离院。离院后甲泼尼龙片减量至每次18 mg口服,每日1次,症状消失后自行停用;环磷酰胺片每次50 mg口服,每周1次,2019年3月25日自行停用。患者没有再次查体,只间断口服甲泼尼龙片(剂量不详)。2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潴留,下腹部胀闷疼痛,欲尿不出,发热,测体温最高39.2℃。
入院症见:乏力,小腹胀痛,欲尿不出,发热,心悸,头晕头痛,胸闷气短,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纳眠不佳,大便稀,无双手关节肿痛,无咽痛。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6年,未予治疗;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灶、压疮病史2年,现双侧臂部陈旧性压疮;2年前肺内感染于我院进行治疗。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输血史:2017年7月31日于我院血液科输AB型、RH(+)红细胞悬液2 U。本地人,生活环境一般,否认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否认牧区、矿山、高氟、低碘区居住史,无吸毒史,吸烟,否认饮酒史。适龄结婚,儿子及配偶体健。月经史:14岁初潮,每28~30 d来月经,每次3~5 d,50岁绝经。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1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9/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色常,形体消瘦,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红少苔,脉细数。皮肤、黏膜、淋巴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正常的毛发分布,皮下未见水肿,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及其器官:头部形状正常,按着不痛,触摸无肿块,眼睑无水肿,结膜正常,眼球正常,巩膜未见黄染,瞳孔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按着不痛,两耳听力正常。嗅觉正常。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正常。伸舌正常,牙齿正常,咽部黏膜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部:颈部没有抵抗,柔软,颈动脉搏动正常,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双甲状腺未见正常。胸部:胸廓正常,胸骨叩之不痛。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16次/分,心律整齐,各个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小腹膨胀隆起,按之疼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肾区叩痛无。肠鸣音正常。脊柱和四肢:脊柱呈生理弯曲,未见畸形、无下肢静脉曲张、未见杵状指(趾),双下肢未见浮肿。神经系统:双侧肱三、二头肌肌腱正常反射,双侧膝、跟腱正常反射,双侧Babinski征阴性。直肠肛门、外生殖器:未查。
专科情况:双侧上肢肌力Ⅳ级,左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侧下肢肌力Ⅱ级。辅助检查:血糖餐后6.8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左室心肌肥厚;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双肾超声示:膀胱过度充盈,其内透声欠佳,右肾积液(考虑为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头CT示: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肺CT示:肺气肿伴肺间质改变,慢性支气管炎,请结合临床病史;肺内陈旧性改变;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4 mm/h。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淋巴细胞百分比5%,血红蛋白98 g/L,血小板计数61×109/L。尿常规:尿蛋白(++++),非肾性红细胞,镜检红细胞40以上/HP,镜检白细胞(25~30)个/HP。生化常规:总蛋白62.20 g/L,白蛋白30.20 g/L,乳酸脱氢酶431.0 U/L,羟丁酸脱氢酶387.0 U/L,尿素10.9 mmol/L,葡萄糖6.25 mmol/L,C-反应蛋白251.66 mg/L,免疫球蛋白M 0.22 g/L。D-二聚体测定:5.82 mg/LFEU。免疫发光:FT3 2.89 pmol/L,糖类抗原CA125 58.84 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6.60 ng/mL,铁蛋白939.54 ng/mL,维生素B12165.84 pg/mL,降钙素原0.39 ng/mL。血培养:棒杆菌属。
治疗方法:留置尿管导尿,冲洗膀胱,每日2次;导出暗红色血尿500 mL,内有絮状物,患者小腹胀痛症状缓解,留取尿脱落细胞,结果为阴性。相关科室会诊:建议患者多饮水,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口服以缓解排尿困难,每日1次。查全腹CT以明确病情,患者拒绝。西药予以醋酸泼尼松片50 mg口服,每日1次;中药予以滋补肝肾药物(黄芪15 g,泽泻15 g,茯苓15 g,当归15 g,麸炒白术20 g,玄参15 g,生地黄15 g,山萸肉15 g,牛膝20 g,炒川楝子10 g,白芍15 g,甘草片10 g)口服;辅以抗感染、补钙等治疗。积极治疗13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7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1%,单核细胞百分比9.50%,淋巴细胞百分比14.20%,红细胞计数2.58×1012/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101×109/L。生化常规:总蛋白54.60 g/L,白蛋白25.10 g/L。尿常规:尿蛋白(++)。症状基本缓解。予停导尿、膀胱冲洗。观察两日,患者症状好转离院。
按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器官沉积、补体激活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可累及肾脏、皮肤、关节等多个器官和系统[1]。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膀胱病变又称为狼疮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和排尿困难,而引起尿潴留者较少见[2]。尿潴留的病因大致分为两类,尿道梗阻和神经性因素[3-4]。通过观察本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因尿道梗阻所致尿潴留的可能。文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皮质损伤、脊髓病、横断性脊髓炎等,上述疾病均会影响排尿功能,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炎[5]。也有学者认为神经源性膀胱炎与反复泌尿系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DURAN-BARRAGAN等[6]对SLE合并反复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过去6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的泌尿系感染)行尿动力学检查,发现10例患者中7例尿动力学异常,包括2例膀胱容量缩小,4例膀胱感觉减退,1例尿流率降低及2例大量残余尿。结合该例患者,其尿潴留原因考虑为神经源性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故西医应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中医予以对应中药汤剂,方中黄芪补气益气利水;泽泻、黄芪联用利水效果更佳;茯苓健脾利水;当归养血;麸炒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玄参与生地黄清热解毒,消除炎症;山萸肉补益肝肾,利尿;牛膝补益肝肾;炒川楝子疏肝行气;白芍平肝养血;甘草片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补益肝肾、行气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白术等具有调节平滑肌功能,恢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的作用,有利于排尿功能恢复[7]。SLE合并尿潴留,相关报道及文献较少,国际上也没有其对应的诊断标准,故治疗此类患者需考虑全面,详细检查,与尿道病变(如尿道损伤、结石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药物、神经损伤、情绪等因素引起的动力性梗阻,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关疾病鉴别,进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综上,治疗SLE引起自主神经病变所致的尿潴留时,在运用糖皮质激素等西药的基础上,可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