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项目计划质量分析评价要素的探讨

2020-01-13张帆孙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000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青岛6606

化工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期延时关键

张帆 孙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000;.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青岛6606)

计划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工具,是按照合同,依据项目背景,对完成项目在时间维度上的推演,是完成项目的预定路线图。同样,计划可以作为判断项目执行情况的一个衡量标准,体现在时间进程上应该完成的工作,应该达到的节点,以此来诊断项目执行的健康状态。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成功的项目计划内容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若干通用的要素,为大家今后在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 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对应项目合同的工作内容,起到了规定项目执行边界,清晰项目工作内容的目的。工作分解在内容上需要以合同为依据,结构上参考项目业主的进度管理程序文件,按照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逐一细化至可执行的工作包。

因此项目计划在编制完成后,需要能够100%的反映合同内的全部工作,实现和合同所确定的工作范围的一一对应。

2 逻辑

计划中的作业,按照具体的工艺关系或者项目组织关系建立连接,使各项独立的作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就要求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每项作业至少有一项其紧前和紧后作业,从而实现在逻辑环节上正确地驱动。但是实际中,我们难以避免像“脱序作业”或者“开口作业”的存在,这类作业,除开始里程碑和完成里程碑之外,要尽力避免。

3 延时

作业之间存在正负两种情况的延时,正延时代表作业其紧前作业与紧后作业之间的时间间隔,负延时代表紧后作业与紧前作业进行了搭接。通常情况,作业分解的不够细,可以通过这样的延时设置调整最后的作业完成时间。但是,这类具有延时的作业的不仅会影响项目关键路径的判断和分析,同时会将计划管理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掩埋,导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无法全面监控项目的执行情况。

对于延时的问题,不建议在计划中出现,合理的搭接和间隔,应该通过对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根据实际情况用作业来进行替代,并利用“完成-开始”的逻辑关系进行表示。

4 作业关系

为了使计划最终的完工日期能够与合同的工期吻合,会将大量的逻辑关系进行应用,如“开始-完成”,“开始-开始”,“完成-完成”,“完成-开始”。这种做法相当于对作业增加了多种“枷锁”与制约,从而失去了计划的合理弹性,造成整个计划逻辑上的混乱以及对关键路径的清晰理解和判断。

大量的项目管理实践表明,聚焦于“完成-开始”的逻辑关系更能够有效地为项目执行提供了清晰的架构,更能够有力地支撑项目过程中的监管。为此,对于计划中具有“完成-开始”的逻辑关系作业数目占比应该控制在总数的90%以上。

5 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包括:“完成于”“开始于”“强制开始”“强制完成”“开始不晚于”“完成不晚于”。限制条件的应用大多体现为各种其他因素的制约从而给计划增加了各种“必须”的外在力量,前文提到过,计划本身是要靠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驱动的,而这种外力会破坏整个逻辑链,造成计划中负浮时的产生,不利于展现项目自身的自然属性和合理的属性。对于这类具有限制条件的作业,不得超过计划中作业总数的5%。

6 高浮时

高总浮时是指按照作业的统计周计算,总浮时大于8 个周的作业。由于项目不同,在设计作业周期的时候,可能采用1周7 天工作日或1 周5 天工作日,为此,可以将其换算为“天”进行对比。

高总浮时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缺失了紧前作业或者是紧后作业,使项目计划出现“不稳定”或者“不被逻辑关系驱动”。

对于高浮时的作业,在计划中出现的比例不得高于5%,否则将会导致计划因上述问题的出现而使计划缺乏指导性和可执行性。

7 负浮时

负浮时绝大多数情况是对作业添加了限制条件,从而导致项目总体进度得到了加速或限制。负浮时表示当前的进度不可能按照计划完工日期完工。一般来讲,需要对具有负浮时的作业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从而发现个别作业是否因为添加了限制条件而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具有负浮时的作业,建议不得在计划中存在。

8 高工期

高工期的作业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脱离监控,具体的工期设置,应该统筹整个项目计划系统的统计周期和监控周期综合确定,可参加第6项的有关叙述。对于具有高工期的作业,建议在整个计划中作业数量所占的整体百分比不得超过5%。

9 资源

多数的计划在编制完成后,没有对作业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加载,所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因为资源日历与作业日历冲突而使计划无法按期有效的执行。很多公司对计划中的资源进行了虚化,有些为了过程中统计的方便,对资源和费用进行了整合,也有的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点资源系统,无论对计划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资源”的加载,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资源冲突或紧张导致计划无法执行,对过程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未来资源所需数量做出判断,清晰项目的走势,明确项目所在位置。

对于资源的加载,不是必须的、强制要求的选项,但是良好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计划,需要确保资源加载的全面覆盖。

10 无效日期

在计划监控中,计划中所包括无效日期的作业数量。即作业出现早于数据日期(或状态日期)的计划开始或完成,但没有录入实际日期;作业出现晚于数据日期(或状态日期)的实际开始或完成,但没有录入实际日期。通常认为是人为导致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一是会影响项目后续活动的整体布置和安排,打乱项目部署;其次,将不利于项目组织过程资产在项目关闭时候的归集和企业自身历史数据库的建立。对计划根据实际进行有效的准确的信息录入,是基本要求,对于这样的基本要求,必须要严格遵守。

11 错过作业

错过作业是指对照基准计划应该开始或者完成,而实际上尚未开始或完成的数量,专业上称为滑移的作业数量。通过对比诊断,可以有效分析判断项目执行的健康情况,从而对症下药,使项目会到正确的执行路线上。当错过作业过多,代表项目执行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些该开始没开始,该完成而未完成的作业,占项目作业的总数不得超过5%。

12 关键路径测量

关键路径的测量,是对已经生成的关键路径正确与否的一次判断检验。正确的关键路径,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因为它体现了项目能够按期完成的所有关键性的作业。关键路径的测量,使位于关键路径中的某项作业增加额外的一定时间的尚需工期,例如400天,而关键路径的最后一道作业的总浮时要相应减少400天,成等比,否则,关键路径可能在某些环节出现了中断,对于这种情况,叫做关键作业的失真。你可能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关键路径。

13 关键路径长度指数

类似于赢得值中进度绩效指数SPI,公式为:数据日期与基线关键路径完成作业完成日期之间的工期+关键路径完成作业的总浮时∕关键路径的总工期。当这个值大于等于1时,认为项目会按照计划工期提前或按时完成;当这个值小于1时,认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能按照计划工期顺利完工。同样通过这样的计算公式,我们能够得出项目能够提前完工或者延期的具体天数,为项目的整体决策提供指导。

14 基线执行指数

BEI 指数对应赢得值管理中的进度偏差SV,公式为:实际已完成的作业数量∕基线中应该完成的作业数量,当这个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是,认为项目目前执行状态良好,当计算结果小于1时,认为项目目前执行出现了偏差,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15 结语

文章所探讨的分析判断项目进度计划质量的几项指标,可以作为自我评估诊断的表格,意在为项目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指明所需考虑的关键要素,提供计划质量的判断标准,从而使计划能够真正的达到“合理、有用、有效”的目的,为项目的顺利执行,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工期延时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工期延误的责任划分及处理方法研究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期控制
宋湘延时答妙对
工期
电力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策略探讨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